什么叫新颖?新颖,即新而别致。立意新颖,指的就是文章立意要新,不落俗套。选取材料讲求新颖,立意更讲求新颖。文贵创新。立意新颖,文章才吸引人,鼓舞人,耐人寻味。不少同学选材落俗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那些人所共有、人所共知的材料。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生活的家庭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脾气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所见所闻也不同。因此,如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之处当作选材的宝库,那么你选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它决不会和任何人重复,而且肯定含有新意。例如,有个同学写《在家里》,她没有像一般同学那样去写爸爸严格要求她,妈妈连夜为她缝制新衣裙,也没有写过生日、吃蛋糕之类的内容,而是写了她家里特有的生活内容——家庭新闻发布会。小作者选择了三个内容。一次是星期新闻发布会,由妈妈宣布邀请左邻右舍举行一次元旦音乐会,会上,爸爸的口技《八面埋伏》共谢幕三次,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另一次是春节新闻发布会,由爸爸宣布举行家庭烹调比赛,爷爷做的松鼠黄鱼,因色香味俱佳被评为一等奖,小作者的虾仁炒蛋也荣获鼓励奖。还有一次是生日新闻发布会,由小作者宣布全家给爷爷做六十大寿的礼物,礼物中除定制的大蛋糕外,还有妈妈的“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的证书,爸爸自己写的一首祝寿诗,最精彩的是小作者画的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高山青松和滔滔大海,象征爷爷“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这篇作文避开了一般同学常写的那些内容,从作者自己的特殊经历来选材,所以使人感到十分新鲜。怎样做到立意新颖?(1)打好选材基础。注意选取紧扣时代脉搏的材料,注意选取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与众不同的材料,就可以使立意直通“新”的彼岸。因为这些材料中往往就包含着有新意的中心。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特点:拜神一天,姨妈去“高庙”拜神。出于好奇,我也跟随着姨妈去了。步入大门,里面乌烟瘴气,你拥我挤。透过浓浓的烟雾,我看到一批批善男信女焚香、烧纸钱。有的三拜九叩,求神保佑富贵平安;有的祈求自己前程无量;有的向主持求签,他们各自拿着一张小小的纸条,脸上流露出或懊丧,或高兴,或愤恨,或恐惧的表情。我想:就这小小的纸条,不知坑骗了人们多少钱财。听说,这个庙里的正堂有关羽的神像。我使劲地擦亮眼睛,想看清楚这个流芳百世的义胆英雄。但,我看到关羽那原本红色的脸膛儿被烟熏黑了,他身上落满了农民的血汗钱,跟前摆着丰富的贡品。他昔日的英姿仿佛被钱财掩盖了。突然,门外有一个老婆婆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扑通”一声跪在神像面前,哭诉道:“关老爷,救救我孙子吧,他现在卧床不起了。呜……”。这时,主持从人群中走出来了,对老婆婆说:“不用怕,关老爷会救你孙子的。你带我去你家,让我给你孙子施法。”接着,老婆婆带着主持向门外走去。我本想拦住他们,告诉老婆婆这是骗人的,但是一句话能动摇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吗?我走出高庙,发现烟雾悄悄罩上了小乡村,村庄好似睡着了。是的,村庄睡着了,人们睡着了,他们何时才会醒来呢?本文立意既深刻又新颖,反映了有些人“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至今还未醒悟的现象。文章立意如此深刻、新颖,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选取了好的材料。(2)学会从多侧面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材料新的侧面去立意。多个材料可以表现同一个中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往往又会得出不同的中心思想。这就提示我们:遇到或选取一个材料后,要注意从多侧面去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正面想想,从反面想想,尤其要重视联系当前实际,从新的侧面去开掘材料的意义,然后通过反复比较、选择,进而确立出富有新意的中心思想。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我”和小妹在家里画画玩,为了争用一支颜色笔吵了起来,妈妈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我”一顿。从正面想想,“我”很气愤,恨妈妈;从反面想想,“我”又很惭愧,应该谦让小妹。显然,从后者立意,要比前者新颖,文章的教育意义也更大一些,这也正体现了“要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又如:一位老爷爷退休之后,仍坚持为邻居做事。从这个材料中提炼为“助人为乐”当然可以;如果从“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或“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角度去提炼,就显得很有新意。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扶盲人过马路这种材料,不少人已经写过,是人家写烂的材料。就好像别人嚼烂的蛋糕再放你嘴里去嚼,肯定你觉得无味,吃起来无精神,甚至要吐出去。卢俊同学在下面这篇作文里记叙的也是一件有益的事,但这件事就很新鲜,很有特色。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水塘边,有一群小孩子手里拿着石块,向一只全身青灰色的动物掷去,嘴里喊着:“快!快!快堵住,别让它跑了。”我十分好奇,奔上前去,提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蟾蜍,也叫癞蛤蟆。透过它身上沾着的黑色的泥巴,可以看出它身上长着褐色的斑点,略微突起的眼眶。突然身后有人喊:“快放下,它有毒!”我吓了一跳,蟾蜍“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那群追打蟾蜍的人喊的。他们见蟾蜍掉在地上,马上围成一圈,把手中的石头继续向下掷,高兴地喊着:“打呀,打癞蛤蟆哟!”“别砸了!”我猛地想起我们生物兴趣小组里的指导老师说过,蟾蜍是益虫,应该保护它,便大声喊:“癞蛤蟆是吃害虫的!”他们住了手。一个小男孩站出来,身上到处是泥,闪动着两颗黑色的眼珠,说:“别骗人,上星期天,我到郊区的水塘边去玩,回到家,脚就肿了。外婆说是被癞蛤蟆咬的。”“不可能,癞蛤蟆根本不咬人!”我反驳道。“那我的脚怎么会突然肿起来的呢?”小男孩又提出了疑问。别的孩子也纷纷响应。我大声说:“癞蛤蟆的确不咬人,不信,咱们就试一试。”说着,我把手指头放在癞蛤蟆的嘴边,只见它不但没有咬我的手指,反而向后跳去。我又说:“我们的生物兴趣小组的老师说,癞蛤蟆一天可以吃二十只到三十只害虫,不信,你们可以去问!”他们终于相信了我的话,闪出一条道,看着癞蛤蟆慢慢地跳进水塘边的草丛里。在他们的眼里,癞蛤蟆不再那么丑陋了。选材时,有时候还会发生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材料是常见的、平淡的,但由于小作者对它有独有的感受,并情真意切地写下来,这样文章也会显得十分新鲜,不一般化。我们平时用的铅笔盒是司空见惯、人人都有的。如果对它没有一种独有的感受,为了写“铅笔盒”,那材料很可能“平淡无奇”。然而谢燕军同学却不同,她把家里的三个很平常很平常的铅笔盒写得新鲜而不平常。三个铅笔盒在我的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两个铅笔盒,它们是爸爸和姐姐用过之后留给我的。虽然它们破破烂烂的,没人喜爱,可是,我对它们却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铅笔盒是木头做成的。盒子上贴着一张破了角的白纸,上面落着一层细细的灰尘,写着“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几个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来,里面很干净,精巧的手艺把里面分成几格。爸爸告诉我,这是他用自己的双手做成的。这个铅笔盒陪伴着爸爸度过了艰苦的小学和中学时代。另一个铁皮铅笔盒是姐姐读书时用的。铅笔盒的面上生了锈,漆也弄掉了许多。上面模模糊糊地画着三个小朋友。里面铺着一张白纸,还贴着一张课程表。姐姐说,这个铅笔盒在当时是班级里最漂亮的一个,大家都羡慕它。如今,我上学了,妈妈特地为我买了一个塑料铅笔盒。铅笔盒上画着两个小学生,他们背着书包,眼睛出神地凝视着前方;他们右边,一台崭新的拖拉机奔驰在广阔的田野上,好像在向他们招手微笑;他们左边,一艘万吨轮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一枚带着卫星的火箭正腾空而起。我久久地注视着这优美的画面,爱不释手。什么时候,我也能驾驶着拖拉机,在田野上奔驰;什么时候,我也能驾驶着轮船,在蓝色的大海里航行;什么时候,我也能坐上火箭,飞上祖国的晴空,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爸爸、姐姐用过的铅笔盒和我的相比,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装帧艺术上,都黯然失色。可是,这三个铅笔盒,都各自记录着三个人的踪迹,有着祖国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影子。透过这三个铅笔盒,我仿佛看到伟大的祖国正在大踏步地前进!两个破旧的铅笔盒,怎能和我的一个相比!我喜欢自己的一个铅笔盒,但我更珍惜那两个不起眼的铅笔盒,因为它们记载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看看下面的题目、材料,然后选取一个富有新意的主题,写一篇短文。题目:我的叔叔材料:叔叔是体操教练,负责全县小学生体操尖子的培训工作。一天,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叔叔照常准时到体育馆去上班。这一天,只来了一个小运动员,叔叔耐心地辅导他。晚上八点了,叔叔把小运动员送回家后,才回到自己的家里。主题:①叔叔遵守纪律;②叔叔喜欢自己的工作;③叔叔关心运动员;④叔叔对工作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