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形势谋转制-改革创新谱新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顺应形势谋转制锐意改革谱新篇——停前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过程的思考2011年秋季,原“停前镇中学”顺利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制过程中,我们一路思考,一路探索,一路探索,一路发展,努力把它做新做实做好做强。下面,我们将创办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作汇报。一、顺应形势,我们在困境中求变。近几年来,停前学校生源逐年大幅下降,一些小学由“满格”变成“微格”。这些微型小学普遍存在硬件上的“三多三无”(即校舍多,无达标;教室多,无功能室;危房多,无资金改造)和软件上的“三多三少”(民转公教师多,正规师范毕业教师少;按师生比算学校教师多,按学科设置算教师少;表面上“班”教师多,真正上“心”教师少)现象,严重制约了停前教育的发展,与老百姓期盼的均衡、优质教育相差甚远。中学虽然已经具备较为丰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但是由于近几年生源的持续下降,在校学生少,大量教室、寝室闲置,教学功能室、资源设备利用率不高,办学难有特色。于是,我们思考着整合的路径——九年一贯制,即把这些微型小学撤并到中学,中小学融为一体。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一条途径。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它有利于对人、财、物的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盘活中学富余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闲置资产的作用;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使中小学教师人尽其才,取长补短;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观察和可客观评价的平台。九年一贯制保持了初中、小学教育链的连贯性,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完整性、周期性和长期性,发挥了教育的极大值,增大了教育的发展空间,而且还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开辟了农村教育崭新的天地,也使我们步入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快车道。二、革新举措,我们在摸索中前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对于我们管理者而言,是新生事物。许多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体制下的发展要求,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智勇向前,创树特色,形成中学部或小学部一体模式,将大局统筹和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1)深入实际调研,形成适度的办学规模。一方面,盘算存量,计算增量。学校原有初中教学班18个,学生783人,教职工56人,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共3间,计算机室1间,多媒体功能室2间,图书室、阅览室2间,闲置教室11间…综合这些硬件设施统筹考虑,科学决策,最后决定小学部暂开8个班,新招学生260人左右,服务半径为周边几个行政村。这样使增量与存量相加与学校的容量基本相等,做到了规模适度。另一方面,合理确立服务半径,计算生源。根据停前的地理环境和村庄布局特点以及以后的城镇建设规划的方向,坚持“以小并大、以弱并强、就近入学、自愿择校、合理调配”的原则,我们把紧邻中学的海山小学全部撤至中学,路程较远的刘必小学,童寨小学五、六年级撤并至中学,组成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预计明年将把胡寨小学五、六年级撤并至一贯制学校。目前,一贯制学校初中部有学生723人,小学部有学生255人。今后,随着一贯制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和城镇化规划的进程,一贯制学校将围绕“自愿择校,做大做强,办优质的停前教育”的办学方向,学校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办学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2)加强家校沟通,消除家长顾虑,确保社会稳定和学生安全。停前镇位于黄梅县北部山区,老百姓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交通安全、食宿、监护等问题始终成为家长最关注的焦点,有些则是很不理解,这些则成为我们创办一贯制学校的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得道者多助”,我们多管齐下,争取各级部门和社会的理解与大力支持:一是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村干部的配合,以党代会和村名代表大会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少数家长的抵触情绪;二是寻求政府引导,联系公安、交通部门确定合格车辆,主动联系村负责人对上下学危险路段进行整改、标记,确保学生交通安全,让家长放心;三是对于在校就餐的学生,我们增加食堂设施,分时段、分区域就餐,提供优质服务;四是我们依据政策补贴资金给寄宿生,挤出资金补贴家庭困难的乘车上学的学生,从而减轻家庭教育成本;五是做实做活“课外访万家”活动,发动全体教职工进村入户,用心关注优等生,细心引导学困生,耐心沟通留守生,真心关爱贫困生,并且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正是因为我们本着“寻求政府引导,增强服务意识”的宗旨,才尽可能的减轻了家庭教育成本,消除了家长顾虑和抵触情绪,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家长对学校改制也就全力支持。(3)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停前九年一贯制学校是黄梅县教育改革的先锋,而教师又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阵地,他们举足轻重,作为管理者,我们深知这一点。今年,我们在确保优秀教师不外流的情况下,选调全镇最好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充实我们的队伍,力争更多的优质师资为我所用,并且科学分工,合理整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建立了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如《一贯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奖惩制度》、《师德师风考评细则》、《班务管理考评办法》、《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这些制度在教师管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制约和激励作用。(4)未雨绸缪,合理归并闲置资产,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创办九年一贯制,牵一发而动全身,盘活闲置资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学校资源重组化。一方面我们合并了海山小学和中学的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电教设备,扩大了总量,弥补了原中小学在这些资源方面品种不齐、数量不足的缺陷,达到了优势互补的目的。另一方面引进民间资本,在海山小学办起了全镇一流的幼儿园,把童寨小学、刘必小学闲置教室改造成功能室,为现在的初小教学、教研所用。设施使用高效化。原中学图书室、电脑室、运动场、健身器材使用率并不高,而原小学却没有这些设备。经过合理安排以后,既满足了中学部的需要,又满足了小学部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教师调配合理化。在不削弱其他教学点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采取多项激励措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5)探索新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创新学校发展途径,增强优质教育发展的战斗力。面对新观念与旧思想的矛盾,我们坚持统一管理思路一体化的思想。在管理中,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心往一处想,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劲往一处使,努力完成九年一贯制试点工作”,以此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凝聚人心,稳定队伍。我们还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帮助教职工逐步树立一体化的思想,如教师节举行了教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向教师标兵学习的活动,用先进人物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言行来影响人、教育人。又如,我们以每周四晚政治理论学习为契机,学习、研讨创办一贯制学校的新理念、新举措,以期形成“举校一家,荣辱与共”的观念面对新体制与旧管理的矛盾,我们实行“线管为主,块管结合”的管理模式。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学校分办教学、德育、后勤三大线,中学部、小学部两大块,分块落实各线工作,学校以线检查评比。日常管理坚持统中有分,分而有序,避免政出多门,出现管理“真空地带”。做到思想上合,职责上分;原则上合,方法上分;目标上合,任务上分;关系上合,管理上分;大事上合,小事上分。要求中学部、小学部计划同筹,资源同享,信息共通,活动同行,责任同担。面对新岗位与旧方法的矛盾,我们改革用人机制。在干部使用上,我们因岗设人,对于新增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同时引进干部淘汰制,实行庸者下,平者让,能者留,增强干部活力。在教师使用上,新进教师全镇择优选调,中、小学教师全部打通使用,专长专任,专职专任,优化组合班级教师,末位警示后进教师,增强教师压力,激活教师潜能。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办特色教育。创办以来,我们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形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特色。我校制订了一套德育整体规划,按九年义务教育的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结构和成长规律,确定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分年段、学段整体实施教育,从而形成德育目标的递进层次,使德育工作纵向有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得以巩固、深化和升华。我们把小学分成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层次,初中七、八年为一个层次,九年级为一个层次,以五个层次作为横向五个点,纵向成一线,设置五个不同阶梯的德育目标: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但自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教育方法以情景陶冶法为主。德育目标是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关心他人,重点是进行生活服务和上课常规的训练以及爱长辈、爱同伴的教育;小学中年级强调伦理道德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方法以榜样示范法及范例德育目标为学会自治、自理、自律,重点是进行科学思想、法纪思想及道德观念的教育,注重理念与实例相结合;小学高年级以珍爱生命、充满爱心为主题,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步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是依赖与独立共存一体的矛盾期;七、八年级重视遵纪守法观念、勤奋好学精神的培养;九年级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成才观为重点。这五个目标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影响、层层递进,面对应试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我们发挥一贯制学校规模效应,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教师开展课内比教学,我们分年级赛,分学科赛,中学部,小学部对赛,赛事不断,形式各样,磨炼教师基本功,促专业成长;教研活动,中学部,小学部共同谋划,相互参与,信息共通,成果共享;学校组织以“诚信明理”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大家唱、大家跳活动,美育节,运动会,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师生共享,家校互动。这些活动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陶冶了情操,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坚持一个原则:服务为管理奠基,管理为发展服务。确立一个目标:和谐、生动、优质。三、展望未来,我们在希望中奋进停前镇中学改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学校发展已经展现出喜人景象。一是学校面貌大为改善。暑假期间,学校争取教育局投资90多万元,对教学楼进行彻底改造,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师生素质大为提升。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了竞争伙伴,工作有了相对压力,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振,更加爱岗敬业,勤学习忙教研蔚然成风。学生从村小来到新的生活环境,接受新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素养的形成。特别是学校课程全面开设,所有功能室全面开放,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大为增多,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个性特色。三是社会家长反应良好。教师家访,家长访校,参加活动,接送孩子,耳闻目睹学校变化,广泛宣传所见所闻,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学校形象代言人,使得部分在外地就读的停前籍学生纷纷回流。改革事实证明: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一条途径。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它有利于对人、财、物的统筹管理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巩固,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一体化管理,逐步形成;学校质量,稳中有升;学校特色,初见端倪;学校声誉,往上攀登。展望未来,九年一贯制学校前程无限光明。“创一贯制品牌,办满意型学校”是我们的办学方向。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把百姓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师生智慧作为第一源泉,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遵循规律办学,办真教育育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办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色和水平。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