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项目名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性学习成果项目组长:彭静所在班级:1502302联系电话:15207370786指导老师:周翠姣完成日期:2016/04/17湖南城市学院2016年4月制一、简表项目名称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性学习成果2小组成员姓名班级学号主要负责研究内容本人签名彭静1502302-38撰写研究成果、选题意义、长征概述及论文的修改刘楚发1502302-21PPT的制作以及修改魏仁杰1502302-20撰写研究成果罗奇青1502302-22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设想和体会吴振宇1502302-19资料收集,分析,修改,总结二、选题意义020406080100第一季度第三季度东部西部北部1934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和红军包围追击,在这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央和红军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长征。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顽强的毅力与永不言弃的决心,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难险阻,坚韧不拔的战士们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陕北。惊心动魄的长征,给后人留下无穷感慨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长征精神不应该只是留给我们怀念和感慨的,战士们在那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更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弘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长征精神,是激励当代大学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真正学到长征精神的灵魂,我们便会了解到民族复兴的曲折道路,新中国诞生的艰难历程,便会更有动力地去学习,去拼搏。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千百种可以放弃的借口,然而当他深刻了解长征精神并贯彻到实践中去时,便会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说学习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国内看法:把长征同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结合起来考察.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得到共产国际同意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解决重大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在当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件”.他们认为,长征将毛泽东造就为“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将他推至于中国最有希望的政治领袖的地位边缘.”毛泽东在领导长征时充分显示了政治天才,善于将机遇同英勇斗争结合起来,从而使革命形势迅猛向前发展,走出挫折,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获得活力.其次,把长征的胜利同中国革命的胜利联系起来,认为长征不仅仅看作是一3次杰出的军事成就,更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认为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伟大的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国外看法: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如果没有长征,中国今天就不是共产党的天下。”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踏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这一新的长征与几十年前的长征同样艰巨,它很可能成为当代伟大的社会和政治实验。”并认为长征给中国的面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意识,从而使中国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长征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11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80多年来,人们对长征的关注从未中断.尽管视角、观点不尽相同,但对长征的高度评价却惊人的一致。在他们笔下,长征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鼓舞着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不懈地努力。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长征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正如索尔兹伯里说过的: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2.我们组自己的见解已经远去的长征不应该只是历史,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应该只是将长征精神当做一种口号,而是将当时战士们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中。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会是一纸空谈,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四、研究成果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梦”与“国家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生活不富裕,农村不繁荣,是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阻碍农业发展的体制依然存在,影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城乡差距大,农业科技比较落后;国家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投入还不够;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较低。这些都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梦”与“国家梦”的实现。在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还通过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间接地为国宾积累了相当多的资金。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农业在商品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所以说,离开了农村,“国家梦”根本不可能实现。2.当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梦”的制约因素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臵,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所以农民渐渐富裕了起来。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5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所以农村基础建设好了起来,但是在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1)“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3)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4)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5)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6)农村物质社会的快速发展缺失人文精神的跟进,难免会造成农民精神上的匮乏,造成把未来的追求寄托于短视的享受中,造成在寻找精神载体上的茫然以及在追求精神目标上的混沌。比如在多少刚刚富起来的农民身陷入传销组织中不能自拔,做着“日入百万”的黄粱大梦。又有多少农民被“法轮功”等邪教迷惑,被害得家庭失和,埋下社会隐患。3.我们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村梦”的建议我们认为首先,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6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最后,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综上所述,我们研究认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梦”必须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绝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应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实事求是,不能好高骛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梦”的基石。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梦,是中国十几亿人口共同的中国梦,中国梦实现的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中国梦”、“民族梦”就会成为空话。而反过来,“中国梦”的建构,也为我们的新农村梦提供了平台和土壤。所以只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