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管理标准1目的为了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正确地辨识和风险评价,判断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提供制定有效风险控制计划的依据,特制定本管理标准。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加工、服务过程中作业场所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计划。3术语和定义本程序采用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4职责4.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查批准《公司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清单》。4.2安监部负责组织和指导集团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工作;负责编制《公司重大风险及不可容许风险清单》。4.3各单位安检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计划工作,负责编制本单位《重大风险及不可容许风险清单》。4.4各单位、部门负责辨识本单位、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调查表》。5管理要求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流程:选择工作活动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等级确定重大或不可容许风险信息更新5.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原则:5.2.1应考虑集团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5.2.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应考虑时效性。5.2.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应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流程图业务处室相关部门流程描述公司领导1.2危险源辨识1.3风险初步评价3、进一步确认和风险评价3.1审批4、确认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4.1审批5、风险控制6、监测、更新1.选择工作活动2.辨识存在的危险源3.风险初步评价后报安监局4.安监局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一步确认和风险评价5.确认重大风险及不可容许风险6.制订相应风险控制措施7.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监测和更新 1.1选择工作地点1、收集、汇总、整理5.2.4所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5.2.5拥有若干类似作业场所、工艺相对稳定且活动相似的,可以挑选出一个风险评价的样板来反映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核心危险源。5.3危险源辨识5.3.1辨识范围5.3.1.1危险源辨识覆盖集团公司生产、加工、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所涉及的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工艺过程、工作环境、人员活动、场地、建筑物、构筑物、管理制度、辅助设施等。5.3.1.2危险源辨识考虑六种危害类型: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和生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行为性危害、其它危害。5.3.1.3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考虑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5.3.2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使用以下方法:5.3.2.1安全检查表:剖析系统,列出危险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的状况,并填写到表格对应的项目内。5.3.2.2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险源。5.3.2.3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对生产活动过程进行危险源分析。5.3.2.4预先危险源分析: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险源类别、危害事件发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的进行类比分析和评价。5.3.3危险源辨识实施5.3.3.1各基层单位(科、队、车间)组织具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组,收集本单位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其他安全管理文件,采用5.3.2的方法对本单位范围内的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事件排查。5.3.3.2各基层单位(科、队、车间)危险源辨识组要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初步评价后,分类填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调查表》,经基层单位(科、队、车间)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报各单位安监部门。5.3.3.3各单位安监部门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代表对各基层单位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经单位安全管理者代表审查后上报公司安监部。5.4风险评价5.4.1评价准备有关单位、部门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职工代表组成评价组,收集准备有关的风险评价资料,包括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及其他安全管理要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调查表》和事故统计表等资料。5.4.2风险评价方法5.4.2.1风险分级风险评价结果分为不可容许风险、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三级。5.4.2.2风险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法:最高管理层和职工特别关注的事件,评价为不可容许风险。2)专业人员综合判断法:有关单位、部门组织风险评价组,评价组由各业务部门技术人员、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及职工代表组成。评价组对各基层单位辨识出的事件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运行经历及现有的控制定性判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其评价准则如下:a)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事故或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b)曾经发生过已有效控制措施的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c)违反法律、法规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上的,评为重大风险;d)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事件,评为重大风险;3)除上述以外的事故或事件,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LEC法)或危险指数确定法。a)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LEC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按照表5-1、5-2、5-3分别确定L、E、C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5-1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表5-2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表5-3分数值后果分数值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重伤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根据确定的L、E、C值,计算出D值。最后对照表4-4,确定风险程度等级。风险等级划分(D)表5-4D值风险等级D值风险程度320不可容许风险20—70一般风险160—320重大风险20一般风险70—160重大风险b)危险指数确定方法:按照表5-5、表5-6确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和危险事件的严重度等级。根据表5-7可能性等级和严重度等级给出的危险性指数,最后按照表5-8划分出危险等级。危险事件可能性等级表5-5可能性等级说明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总体发生情况A频繁频繁发生连续发生B很可能在寿命期内会出现若干次频繁发生C有时在寿命期内有时可能发生发生若干次D极少在寿命期内不易发生,但有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发生E不可能极不易发生,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不易发生注:(1)寿命期一般指一项工程(如一条巷道的掘进、一个工作面的回采)的工期或设备的服务期(2)可将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和全矿总体发生情况结合起来判定(3)应与危险的严重度相适应(如同一危害引起重伤的可能性比引起轻伤的可能性要小)危险事件严重度等表5-6严重度等级说明具体参照指标I极严重的人员死亡或一级非伤亡事故或特大机电、运输事故Ⅱ严重的人员重伤、严重职业病或二级非伤亡事故或重大机电、运输事故Ⅲ轻度的人员轻伤、轻度职业病或三级非伤亡事故或一般机电、运输事故Ⅳ轻微的人员伤害程度和系统损坏程度都轻于Ⅲ级危险性指数表5-7严重度等级可能性等级ⅠⅡⅢⅣA(频繁)12713B(很可能)25916C(有时)461118D(极少)8101419E(不可能)12151720危险等级表5-8危险性指数危险等级危险接受准则控制方式1-51不可接受的危险目标、管理方案控制6-92不期望有的危险,需要进行决策是否可以承受需经决策来选择是采用目标、管理方案控制,还是运行控制控制10-173有控制的接受,需经有关方面评审后方可接受运行控制控制18-204不需评审即可接受5.4.3评价步骤5.4.3.1分析、调查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5.4.3.2评价并确定这种可能性和后果所带来的危险程度。5.4.3.3确认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5.4.4有关单位、部门按照上述评价方法对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危险评价,记录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中,并编制《****重大风险及不可容许风险清单》,上报安监部。安监部依据各单位、各部门《****重大风险及不可容许风险清单》,编制《公司重大风险及不可容许风险清单》,由安全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5.5风险控制计划5.5.1风险控制计划遵循以下原则:序号风险种类控制手段支持方式是否监测1不可容许风险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资金、技术、安全培训是重大风险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资金、技术、安全培训是2重大风险运行控制或个人防护技术、安全培训是一般风险运行控制技术、安全培训5.5.2危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的原则,其次考虑危险降低措施(降低危险概率、降低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严重度),将使用个体防护作为最后手段。5.5.3对不同级别的危险制定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必须满足降低或使危险处于有效控制中,而且不会带来新的不可容许或重大风险。5.6职工参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应有职工代表参与,职工代表要来自基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7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监测和更新。5.7.1定期更新安监部应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全过程进行监测,执行《安全监测与测量控制程序》,并根据监测结果每年组织各单位更新一次,更新工作应在下一年度一季度完成。5.7.2不定期更新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新:a)管理方针发生变化;b)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发生变化;c)管理评审、内外审的要求;d)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e)事故、事件、不符合整改要求;f)相关方观点;g)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以后,对残余风险的评价;h)研究、开发、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i)其他情况需要时。5.7.3各单位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前,要预先辨识出其存在的危险源,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公司安监部。5.7.4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涉及教育培训和协商与交流时,执行《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和《信息交流、沟通与协商管理标准》。5.8辨识的危险源是编制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活动重要依据,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记录管理5.9各单位、部门负责保存本单位、部门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6涉及标准《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信息交流、沟通与协商管理标准》《安全监测与测量管理标准》7形成记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调查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公司重大风险及不可容许风险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