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也有由五折构成)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元杂剧的体裁特点(1)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元杂剧的体裁特点(2)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三、简介作者作品:•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窦娥冤》被评为“元曲四大悲剧”之首。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一、读对字音1.给下列单音字注音亲眷()呆痴()杳无音信()甘霖()无奈()湛湛青天()荒阡()忤逆()燕侣莺俦()罪愆()鳏寡孤独()尸骸()恓惶()苌弘化碧()答案:juànchīyǎo/línnàizhàn/qiānwǔchóu/qiānɡuānhái/xīchánɡ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亲家()勒杀()缥缃()亲人()勒索()缥缈()症候()提防()煞尾()症结()提纲()煞费苦心()答案:qìnɡ/qīnlēi/lèpiǎo/piāozhènɡ/zhēnɡdī/tí/shā/shà亲勒缥症提煞一、脉络梳理合作探究1.窦娥“冤”,冤在哪里?2.窦娥“怨”,怨什么?3.窦娥“愿”,有什么愿望?4.通过对窦娥三桩誓愿的分析,解析窦娥这一人物形象悲剧性的根本原因。5.窦娥周围的环境如何作用于她的命运?6.分析窦娥和蔡婆婆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窦娥“冤”,冤在哪里?冤苦:冤情:1.窦娥“冤”,冤在哪里?冤苦:“三岁亡母、七岁离父、十七亡夫”——克星冤情:二十岁被告“药死”“公公”——破坏社会秩序、忤逆之罪思考:受“冤”的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思考:受“冤”的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柔弱、善良、孝顺、吃苦耐劳、刚强、相信天理王法2.窦娥“怨”,怨什么?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从:听从)父、既嫁从(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怨愤:怨恨:2.窦娥“怨”,怨什么?怨愤:怨婆婆失妇道、怨无赖牵制怨恨:怨恨“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怨恨“葫芦提当罪愆”怨恨天地“糊涂了盗跖、颜渊”思考:怀“怨”的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思考:怀“怨”的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怨气重、心碎、孝顺、坚韧、需要解救3.窦娥“愿”,有什么愿望?3.窦娥“愿”,有什么愿望?三桩誓愿: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思考:许“愿”的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思考:许“愿”的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绝望、嫉恶如仇、坚守清白、以至弱之身对抗至暴之势4.三桩誓愿在第三折中起到什么作用?4.三桩誓愿在第三折中起到什么作用?三誓愿昭示着天地应验窦娥奇冤,主要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其一,是当时社会人民怨情投诉无门而又需诉告的唯一途径;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其二见证窦娥冤情深重,强化悲剧气氛;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三,吻合民众善恶有报心理,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其四,表现作者鲜明爱憎和思想的人民性。作业第三折中,开头[正宫]、[滚绣球]两处窦娥指责天地,骂天地“糊突了盗跖、颜渊”,而结尾[二煞]、[一煞]处窦娥却又对着天地发下了三桩所谓的“无头誓愿”。这种变化是否矛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分析。窦娥的形象在你眼中,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窦娥的形象在你眼中,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柔弱、善良、孝顺、吃苦耐劳、刚强、相信天理王法怨气重、心碎、孝顺、坚韧、需要解救绝望、嫉恶如仇、坚守清白、以至弱之身对抗至暴之势蔡婆婆形象分析与张驴儿父子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给人的感觉就一个“老眼昏花、不谙世故”给张驴儿说,“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第一次直接表明她会帮张驴儿父子。自己想吐,不吃羊肚儿汤,想到的不是窦娥这个“自家人”,而是不带亲不带故的张驴儿的父亲。当看到张老头被药死后,蔡婆婆的言语:(卜儿云)孩儿,这事怎么了也?(张驴儿云)你可怕么?(卜儿云)可知怕哩。(张驴儿云)你要饶么?(卜儿云)可知要饶哩。(张驴儿云)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卜儿云)孩儿也,你随顺了他罢。(正旦云)婆婆,你怎说这般言语。(唱)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为防止婆婆受刑,窦娥被屈打成招,蔡婆婆的反应(卜儿哭科,云)窦娥孩儿,这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杀我也!(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蔡婆婆的形象在你眼中,蔡婆婆是怎样一个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的蔡婆婆?探讨如果窦娥活着,几十年后窦娥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蔡婆婆?分析原因。环境与人人作用于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人。统治阶级腐败、黑暗三从四德为女子道德标准的最低底线——夫可再娶,女不可二嫁小资料妇女守贞的道德观,先秦已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的规定。至汉代,三纲五常体系渐次形成。刘向《烈女传》“修道正进,避嫌远别。为必可信,终不更二”,班昭《女诫》:“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白虎通义。婚娶》引《礼记》:”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汉代历代帝王很重视,”赐贞妇帛“、”赐贞妇顺女帛“的记录不绝于史书,并大力旌表宣扬。如沛郡刘长卿,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去世,他的老婆守贞不嫁,苦守十年。后来刘妻孩子夭折,娘家人劝她改嫁,刘妻自毁耳朵以示守贞。当地官员上报朝廷,褒奖。其他如谢姬、殷纪配、吕荣、李元女一直到三国时代的夏侯令女,都是夫死坚拒改嫁的典型模范。不过汉代和明清不同的是,社会主流普遍认为守贞是一种超道德,是德行的上限,而不是下限。寡妇宣布守节,会博得赞赏,寡妇不去守节,也不会被人指责。不像明清时代,寡妇守节几乎成为最低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就是十恶不赦。同样是大儒,董仲舒在这事儿上看得就比朱熹开,他说“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所以在朝廷大力表彰贞妇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民间、官场、甚至皇家轰轰烈烈的改嫁之风。名段赏析【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