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省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研究姓名:丁晓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朗玲20080510黑龙江省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研究作者:丁晓辉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庆华整体上市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007在全流通股改完成以后,国资委今年力推业绩好的国有控股公司实现整体上市。然而,整体上市并不能完全治愈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在公司整体上市后,国有控股公司的某些公司治理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滋生了另外一些问题。本文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论述。规范分析,主要是通过基本理论分析和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来得出中国公司治理应从何方面入手加以改善;实证分析就是通过选取两个典型的整体上市国有控股公司:TCL集团和宝钢集团进行案例分析,借以映射当今整体上市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现状。随后,从这两个案例中归纳出中国国有控股公司整体上市后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得出有助于改善现有问题的建议。纵观全文,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选题角度方面:选取整体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作为研究中国公司治理的微观视角。追溯以往对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宏观的中国公司治理研究较多,但在微观方面研究公司治理,尤其是针对刚刚兴起的整体上市国有控股公司的研究还很少。笔者抓住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到,国有控股公司在整体上市后,公司治理现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公司治理问题并没有因为公司采用整体上市的形式而有所改变。整体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仍然存在着除关联交易以外的其他公司治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集团自身的改革实践,同时也有待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2.期刊论文陈昆玉.王跃堂.CHENKun-yu.WANGYue-tang国有控股公司接管、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科学·经济·社会2007,25(3)研究了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国有控股公司接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以1997-2000年间,在A股市场发生的153起国有控股公司接管事件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接管前两年至后三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结果发现:在时间窗内,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显著改善,新控股方为法人股型的接管绩效与新控股方为国家股型的接管绩效无显著差异;接管后,高管更换型的接管绩效优于高管不更换型的接管绩效.3.学位论文申会民国有控股公司外部董事制度研究2007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控股公司是指通过持有其他公司达到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而对该公司进行经营控制,并主要从事资本经营及其他生产经营的国有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善董事会,因此外部董事制度成为改革的核心环节。2004年,国资委向国务院提出在中央企业进行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并明确了建立外部董事制度是这次试点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与过去董事会的不同点,也是此次试点的关键,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国有控股公司外部董事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制度实际,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西方国家的外部董事制度的经验,分析外部董事制度的价值,明确区分了非执行董事、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定义,并用翔实的数据对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数量、比例进行了阐述,以求直观的反映外部董事的地位。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外部董事的功能定位和职权,最后分析了外部董事功能发挥的环境条件即行权保障。本文强调了外部董事独立性的价值意义,外部董事就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导入一种独立的力量和理念,完善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的作用,优化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外部董事制度就是以期发挥外部董事的独立作用,改善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外部董事的职能和职权,确定了现阶段国有控股公司外部董事的第一职能是监督职能,也指出要在实体和程序上细化外部董事制度,最后从转换国资委职能、问责制度、素质能力、时间投入和信息支持五个方面来保障外部董事行使权力。本文也提出了通过建立外部董事协会来激励约束外部董事,外部董事协会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业对外部董事进行日常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各方专家改进完善国有控股公司监管机制。最后本文还对外部董事评价和培训机制进行了探讨,强调了评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的建议;并分析了外部董事的培训内容,参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培训对培训内容提出了建议。4.期刊论文魏秀丽.WeiXiuLi股权多元化的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及其构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国有控股公司指在国资委--控股公司--国有企业这三层构架的中间层·经实现股权多元化但国有股占大股的中间层控股公司,这一中间层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处于重要的环节.在中间层控股公司实行股权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国有控股公司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股东会从无到有的变化,要求对国资委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5.学位论文葛凌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研究2006公司治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其实质在于通过一系列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制度性安排,来约束和激励相关权利主体,减少由于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人成本,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公司治理的效率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而且对于一国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而,随着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建立规范运作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成为促进公司成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市已初具规模,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逐步下滑,不仅亏损面进一步扩大,而且亏损额也进一步增加,甚至出现了当年上市当年亏损的情况。上市公司业绩亏损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缺乏规范、有效的治理结构。因而如何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已成为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研究的。本文试图通过系统分析公司治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意义,在总结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国际上公司治理结构实践的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上进行制度完善、变革和创新。最后,实际分析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中联重科在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经验和启示。6.期刊论文王昌林市场竞争、人力资本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商业时代2009,(13)本文分析了经典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认为市场竞争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其替代作用表现在市场竞争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以及市场竞争对国有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行为的影响上.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中企业不可让渡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7.学位论文田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研究2007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关系到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公司治理理论基本框架下,运用上市公司治理理论,结合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从与控股股东的关系、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两个问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是什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如何进行改革?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现状描述,并试图从中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即提出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改革的措施和建议。最后,笔者通过对金桥股份案例的研究,论证了本文结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在研究中笔者发现,虽然国资委的成立、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其治理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而言,其治理现状如下:第一,在治理结构方面。“一股独大”现象仍较严重,近一半上市公司处于国有股绝对控股地位,近三分之二上市公司处于国有股相对控股地位。董事会中,董事长权力过大,独立董事作用未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和监督管理层的双重职责并未真正实现。监事会设置不合理,形同虚设。第二,在内部治理机制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采用“行政提拔制”任命方式并未根本改变。在薪酬决定机制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受大股东和上级主管部门影响仍较大,薪酬委员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股权激励的运用刚刚起步,但缺乏可操作的实践方案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高层更换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的内部监督机制。第三,在与控股股东的关系方面。国有控股股东既对上市公司存在着掏空行为,也存在着支持行为。掏空行为主要是通过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占款等形式;而支持行为往往是为了追求政绩,保持“壳资源”。另外,与控股股东形式上“五分开”,而实质上并未到位。第四,外部治理机制方面。一方面,外部环境在不断进步,表现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既为公司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推进了资本市场的完善。但另一方面,外部治理机制仍不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资本市场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而产品市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仍未形成。针对上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笔者按照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了措施和建议,与对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时的逻辑保持一致。具体措施和建议如下:第一,协调与国有控股股东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退出机制,通过并购市场转让并降低竞争性国企所持股份。通过组织结构调整、转换管理方式、明确职能定位等措施真正实现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五分开”。创造条件实现整体上市,彻底消除同业竞争以及关联交易等现象。第二,完善自身治理结构。通过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各类基金、发展民间投资机构和发挥银行的作用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破除“一股独大”现象。通过合理安排董事会的结构、规模,提高董事成员的素质,进一步增强董事会的功能,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中心地位的作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逐步取消形同虚设的监事会。第三,完善自身治理机制。建立内部提拔和职业经理人市场聘选相结合的聘选机制。在激励机制中,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进股权激励的实施。在监督机制中,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监督体系和审计委员会、监事会、财务总监、审计部门组成的内部审计体系共同作用的监督机制。第四,完善外部治理机制。大力培育经理人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完善产品市场,构建外部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约束机制。另外,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法律法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的实质作用。8.会议论文吴茂见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2005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国有控股公司的概念和分类引入,在介绍国外的制度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有控股公司,对控股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运作状况和存在问题做出论述。9.学位论文温湛滨股东权益保护的融资效应—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研究2007企业的融资决策一直是现代企业金融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股东权益保护机制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保护对公司融资成本的影响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论文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1)对股东权益保护的内涵和保护机制进行剖析;(2)从公司治理层面的股东权益保护政策机制出发,提出新的股东权益保护分值的计算方法,便于针对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当国内所有公司面临相同的司法体系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国内不同上市公司之间股东权益保护程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