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答案:1.国际贸易——从字面上看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从经济学意义理解,国际贸易是指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2.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产物。3.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4.总贸易——在对外贸易统计时,以国境为界,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反之,凡是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则一定时期该国的进出口额之和称为该国的总贸易。5.专门贸易——在对外贸易统计时以关境为界,凡进入关境的一律列为进口,称为;反之,凡离开关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则一定时期该国的进出口额之和称为该国的专门贸易。6.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或本地区的商品未经加工就出口。7.过境贸易——是指贸易国之间的商品交易需要经过第三国的情况。8.直接贸易——又称双边贸易,是指不需第三国介入,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直接发生的贸易活动。9.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交易需要第三国的介入才能完成的贸易活动。10.包销——是指出口企业与国外某家企业达成包销或独家经销协议,把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地区的独家经营权利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对方的贸易方式。11.代理——是指出口企业与国外某家企业达成代理协议,委托代理商在市场上招揽生意,或从事其他的委托事务,委托商对由此产生的权利和义务负责,代理商只收取约定的佣金。12.寄售——是指这样一种销售方式,即出口企业和国外的代销商订立寄售协议,把货物运交给代销商,代销商出售货物后,扣除协议规定的销售费及佣金后13.招标——是指招标单位需要采购商品或兴办某工程时,说明有关条件,邀请有兴趣的企业在指定的期限内按照一定的程序报价即投标,然后由招标人再开标与评标,选择最满意的投标人进行交易。14.拍卖——是指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拍卖场以公开叫价的方法,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15.来料加工——是指国内生产企业接受外商提供的原料或零部件,按照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并把生产的产品交给外商,以收取加工费。16.进料加工——是指国内企业自主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自行加工成产品,并自营出口,自负盈亏。17.租赁贸易——是指设备拥有者与承租人订立租约,把设备交给承租人使用一段时间,同时收取一定租金的交易方式,可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18.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通常用某一时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19.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20.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的比重。2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从世界角度看,他是指各国在世界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一国角度看,它是指该国出口值和进口值的国别和地区分布情况。22.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系统记录。23.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lilityCurve)——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它表示在给定技术和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或国家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与知识所得到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产出数量的组合轨迹。24.国民预算线(NationalBudgetLine)——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下,一个国家各种消费选择组合的轨迹。25.社会无差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保持等量的国民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消费量组合的点的轨迹。或者说它是显示社会福利水平为一常数的各种消费选择。26.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一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数量。机会成本越小,则表示选择该物品的经济合理性越高;反之,则越低。27.相对价格——用一种商品的价格表示的另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用食品表示的衣服的相对价格。28.绝对优势(AdsoluteAdvantage)——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个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拥有的最高的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单位劳动投入带来的产出率最大,或是指一个国家较之另一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中所具备的最低的生产成本――表现为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量最小,29.比较优势(ComparetiveAdvantage)——指较之另外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在生产同种商品上拥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或比较成本)的优势。30.李嘉图模型(RicardianModel)——比较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斯密与李嘉图,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以机器生产逐步替代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时代。这时,英国顺利完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并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立足于世界经济强国的现实,他们对自由贸易使贸易国双方均获益的结果深信不疑,同时,劳动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独立与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资本因此还没有取得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而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他们共同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并以该理论为基础解释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人们将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称为古典贸易理论,故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为古典贸易理论。此外,在李嘉图之后,人们对比较优势理论做了多方面的补充与发展,但基本精神仍是将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视为比较优势的起因,因此,人们将这种把比较优势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基础之上的自由贸易模型称之为李嘉图模型。31.贸易收益(gainsfromtrade)——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参与国际贸易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它不仅体现为生产效益――产出水平提高与产出结构的改变,而且还体现为消费效应――消费福利的改善与消费结构的调整。32.贸易方式(thePatternoftrade)——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关出口与进口何种商品的选择。33.贸易条件(Termsoftrade)——两国可接受用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比率34.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由旬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Balassa)创立的一个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它反映一国某种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化水平。35.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矿产,而且也包括社会积累的资源,如技术、资本。依据要素禀赋的多寡(如劳动与土地资源的总供给量),我们可将国家区分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和资源贫乏的国家。36.相对要素充裕度(RelativeFactorAbundance)——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相对丰裕性,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对资源供给量。它可用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实物供给量来度量两个指标来度量。如依据相对实物供给量来度量,假设分别表示本国与外国的可利用的劳动总量分别表示其各自可利用的土地总量,,如果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下面的不等式成立:或我们则可以称本国是土地充裕型国家,外国是劳动充裕型国家37.相对要素密度(RelativeFactorIntensity)——指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如果食物与衣服的要素密度成如下的关系:或我们可称衣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食物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一般而言,产品的要素密度是由生产该产品的技术规定的,它不会随国家的不同而发生变异。这也是由要素密度不发生逆转这一假设规定的。38.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Stopler-SamuelsonTheorem)——其核心的思想表达为,如果存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并且衣服与食品继续被生产,当一个国家由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时,贸易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也是国内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同时,它也使出口产品生产中非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也是国内供给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如果本国是土地充裕、劳动稀缺的国家,出口食物并进口衣服会使土地的价格,即地租率相对上升,从而使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增加,同时,它使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相对下降,即使劳动所有者的报酬下降。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说明了自由贸易带给同一国家不同要素价格的短期影响。39.雷布任斯基命题(Rybczynski’sTheorem)——1955年,雷布任斯基在其发表的题为“要素禀赋与相对要素价格”的文章里,对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创见性的讨论时提出的定理。它指出,在商品与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两种商品的均被生产并且其他要素供给数量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供给数量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同时,又使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如劳动供给的增加会使衣服的产量提高,但同时会使食物的产量减少。雷布任斯基命题与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之间存在互逆关系,即它们是一对等价且互逆的定理,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致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报酬的变动,等价于由生产要素的相对供给的变动引发的商品相对供给的变动,二者的含义相同,并且互为因果。它们分别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要素价格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反映国际贸易给给各贸易参与者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影响。40.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theFactorpriceequalizationTheorem)——在相同的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条件下,只要本国与外国生产衣服与食品两种,只要商品的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商品的自由贸易导致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均等化,,同时它也会导致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均等化;甚至也商品与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也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反映了自由贸易带给不同国家同种要素价格的长期影响。41.专用要素(SpecificFactormodel)——它是由琼斯与萨缪尔森将可流动要素——具备跨部门的流动性的要素与专用要素——不具备跨部门的流动性的要素结合起来,,在模型中发展出的模型,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个特例,其旨在说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与福利状况带来的中短期影响。42.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lintheory)——赫克歇尔与其学生俄林共同完成的学术杰作。其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生产优势或国际竞争力是由其相对要素充裕度决定的。劳动充裕型的国家,其生产优势在于制造劳动密集型产品;土地充裕型的国家,其生产优势在于制造土地密集型产品。故劳动充裕型国家应当尽力专业化于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衣服,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如食物;土地充裕型国家则反之,两国会由贸易受益。由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注重分析相对要素充裕度,比较生产优势与专业化方向的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相对资源禀赋(或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原因的,因此,人们又称该理论为要素禀赋理论(TheTheoryofFactorEndowment)或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Theory)。43.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Paradox)——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借助投入产出表计算了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比值发现的一个理论悖论,即作为世界上资本最充裕的国家,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该悖论说明要素充裕度差异不能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种由里昂惕夫发现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与贸易实践的巨大背离现象,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Paradox)。44.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指投入在劳动力的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及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资本。45.要素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reversal)——即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