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研究高山[内容摘要]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充分考虑影响信用风险的各种因素,利用风险分析平台提供的分析度量服务在各业务子系统中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本行客户、业务和战略相适应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并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调整风险评价模型。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银行健全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构建有效的风险报告流程和信贷组合管理,落实权责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速度的逐步加快,国内银行业机构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银行压低价格、放宽条件进行贷款扩张、抢占份额的同时,风险监控技术的落后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大,资产质量和风险控管成为国内银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特性决定了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性。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的驱动迫使银行经营者着重以内部为重点,强化风险控制和定价管理,建立起现代的风险量化管理体系。银行内部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是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测度,即运用有效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信用风险控管流程、组织结构和与数量化风险管理相适应的信贷文化的建立对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银行对经济资本分配、准备金提取、资本监管、资产组合分析、信贷分析、产品定价、资产质量报告、机构考核与利润分析决策的科学性。本文拟在分析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探讨如何建立起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所需的架构、文化、制度和流程问题。一、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启示(一)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在国际金融界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J.P.摩根继1994年推出著名的以VaR为基础的风险矩阵计量模型RiskMetrics后,1997年又推出了信用计量模型CreditMetrics,随后瑞士信贷银行又推出另一种类型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Metrics+,都在银行业引起了很大反响。同样为银行业所重视的其他一些信用模型还有麦肯锡公司的信用组合观点模型CreditPortfolioView,KMV公司的以EDF(ExpectedDefaultFrequency,预期违约频率)为核心手段的KMV模型等。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1999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了名为“信第2页共9页用风险模型化:当前的实践和应用”的研究报告,开始研究这些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应用对国际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的影响,以及这些模型在金融监管,尤其是在风险资本监管方面应用的可能性。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来看,基于经济日益全球化背景和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强化,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研究在不断寻求新的路径和方法,以使信用评级更加精确,评估信用风险更准确,信用风险管理更主动有效。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借助新的统计学、数学、计算机和其他新兴的工具和技术,以更精确地进行信用评级,更好地测度信用风险,包括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直接解决信用问题,最小化信用损失,优化信用管理;另一方面,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联系愈来愈强,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研究信用风险,就必然要从原来仅关注评估主体的个性特征和历史数据拓展到对各种外部因素的分析,尤其是要考虑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对市场微观主体的影响,这是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新领域和方向。例如,2004年底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目标就是更致力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弹性。其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建议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法(IRB,分为初级和高级法),这就要求更加充分地评价和测量宏观经济因素对信用风险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风险要素包括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及期限的度量等。(二)现代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1.应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充分考虑影响信用风险的各种因素。量化管理是现代风险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准的一个重要台阶。目前,我国银行对债务人违约风险的判断采用的主要还是财务比率法,通过对各项财务比率打分来决定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只考虑债务人过去的情况,没有考虑未来的变化,而实际上决定债务人偿债能力的恰恰是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盈利情况;二是只注重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忽视了诸如经济周期、行业特点、竞争态势、管理水平等对债务人信用状况有同样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要想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必须改进传统的风险判别方法,对所有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风险量化管理模型,才能对各种形式贷款的安全性进行准确度量,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2.应逐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最主要创新之一,它是商业银行利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确保银行资本充足,反映银行特殊风险的一种方法。目前,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都开始应用内部评级模型进行风险计量和管理,其中的很多指标不仅可以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广泛应用于资产组合分析和经济资本分配等高端管理领域,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清晰和可操作的政策指引。相比之下,我国银行业在内部评级体系方面处于落后状态。现在,国外银行进军国内的势头越来越猛,他们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前台的营销能力上,而且更多存在于后台的风险管理领域,风险管理领域恰恰是我国银行业“难守易攻”的“软肋”。3.应加强对集中度风险的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一大特征是风险集中度过高,且呈现出日第3页共9页益上升的势头。根据银监会2003年的有关统计,如果把那些净资本为负值的商业银行剔除,商业银行竟然没有一家单一客户贷款率小于10%,大多数银行的十大客户贷款率指标在200%以上,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率在100%以上。大客户组织结构复杂、关联性强、业务领域广,往往潜伏较大风险。商业银行应拿出专门的精力对我国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集中度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商业银行的集中度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集中度风险的大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集中度风险问题的方案,以分散风险,增强整个银行业体系的稳定性。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银行风险的量化管理是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运用现代数理技术分别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和测度,再通过VaR模型计算出银行的整体受险价值,为银行经营者提供在其容忍限度条件下的决策信息。因此,银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就是科学计算三种风险总的受险价值,以此进行风险配置,追求银行效益最大化。据世界银行的调查结论,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所以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银行风险量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关键,如果银行没有以计量模型为核心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就不会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通过对信贷风险的量化管理,度量信贷损失的分布,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到各项业务中,达到风险/收益最大。风险/收益最大,并不意味着风险最小,而是在给定收益的前提下,风险最小。从银行经营层面看,商业银行一个完整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应包括多个子系统,如风险报告系统、风险定价系统、授权管理系统、信贷审批系统、贷后监测系统、损失处理系统、RAROC(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绩效考核系统等。一个好的风险管理系统需要一个具备前瞻性的基础架构,如建立有效信息的数据中心,奠定风险分析的基础,并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搭建一个风险分析平台,包括风险模型库和量化分析器。商业银行可根据需要新增、调整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利用分析平台提供的分析度量服务在各业务系统中进行风险控制。图1表示了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由于各商业银行的数据和技术方法不同,经营者风险偏好存在差异,因此所得的模型结构和系数也不尽相同。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和立场,建立与本行客户、业务和战略相适应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对于同一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识别模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随着国家宏观数据的变化、贷款第4页共9页图3-1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客户和业务发展动态以及判定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前瞻性地调整本行风险评价模型结构参数,以保持模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信贷资源和风险配置提供有力支撑。鉴于目前我国企业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信度较低,为提高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在使用数据之前应对数据总账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专家支持系统银行内部数据银行外部数据基础数据库方法库参数库模型库知识库计算引擎分析模块内部评级系统信贷审批系统贷后管理系统(风险监管)损失处理系统授权管理系统风险限额系统风险预警与报告系统风险定价系统RAROC绩效考核系统第5页共9页质量进行检验,建立财务数据的欺诈识别系统。财务欺诈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对企业历史财务数据作多期比较分析,对选定的一些项目(如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等)和财务比率,按定基百分比和环比动态比率来分析该企业的变化趋势是否合理;根据企业所处行业,进行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否合理;对企业财务报表自身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节项目”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现金流量表最后一项与附表最后一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通过以上分析可避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割裂分析,不仅能检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而且有利于信贷人员对企业经营情况形成一个整体认识。信贷风险等级评定流程如图3-2所示。图3-2信贷风险等级评定流程图在完成对数据的清理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判别模型对贷款资产的风险等级进行分析,确定出每笔信贷资产的风险等级,进而计算出该笔贷款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得到与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相对应的坏账准备金和经济资本数量。就某一银行的资产组合而言,可根据行业、地域、同一风险等级或贷款品种细分为子信贷组合,各子信贷组合的风险加总计算,通过不同行业、地域、同一风险等级、贷款品种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股票市场数据和银行数据的分析可得)、各贷款所占权重得到该组合总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及坏账准备金和经济资本数量。在以上数据计算的基础之上,银行可进行风险调整的利率定价、资本准备、经营机构的业绩考核等事项。值得说明的是,某项单笔贷款对银行可能不盈利,但如果把它放定量数据输入反欺诈识别系统计量模型1计量模型2贷款质量等级初级信用等级信用等级结论贷款方式信用风险结论客户定性数据导入计量模型3调整因子第6页共9页在一个资产组合来考虑,它就可能变为盈利,所以一家银行如果仅仅从单笔贷款本身的风险和收益匹配做出信贷决策,就可能会把一些对银行利润贡献度不高的贷款否决掉,但如果把这笔贷款置于银行的信贷组合中考虑,这笔贷款可分散银行原有的信贷组合,即这笔贷款的低收益同时也伴随着整体信贷组合的低风险,从综合效益上讲,同意该笔贷款效果更佳。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保证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应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银行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是否健全,信用文化是否成熟,报告流程和信贷组合管理是否有效,权责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到位,以及有无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董事会至管理层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伴随着信用风险的产生,信用风险不可能彻底消除,只能通过有效配置被转移。风险管理的原动力来自于银行董事会,董事会(管理者)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银行管理高层将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设定一个风险可承受范围,配置相应经济资本,沿着从上至下的方式,层层分解后灌输到各岗位,使组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