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结构1土地利用布局2各种用地配置3主要指标分解4案例分析522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和作用土地利用结构系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土地利用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整体性2.层次性3.功能结构性4.最优化(或满意度,效益最大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效应:指在不增加土地资源数量投入的条件下,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寻求土地利用满意结构,实现土地资源供需综合平衡。33如表所示,若区域土地总面积P=10000公顷,可供选择用地类型为A、B、C,其效益分别为KA=600元/ha,KB=400元/ha,KC=200元/ha,结构效应表现为不同用地结构所获得效益的差异。用地结构效应计算方案用地结构(%)用地效益(万元)结构效应(万元)ABCABC小计Ⅰ50302030012040460+180Ⅱ30205018080100360+80Ⅲ2050301201006028004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5地类规划基期年面积比重土地总面积65306.6100.00农用地耕地39980.461.22园地41.40.06林地1008.41.54牧草地0.00.00其他农用地10693.916.37合计51724.179.20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1514.32.32农村居民点用地5744.58.80采矿用地330.60.51其他独立建设用地9.00.01小计7598.411.63交通水利用地交通用地524.90.80水利用地2388.73.66小计2913.64.46其他建设用地90.80.14合计10602.716.24其他土地水域2258.63.46滩涂沼泽478.30.73自然保留地242.80.37合计2979.84.566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778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优先安排基本农田;协调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工矿用地;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确定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应遵循以下次序和原则要求:99二、供选方案的拟定(一)拟定供选方案的原则和依据1、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战略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地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10102、规划原则切实保护耕地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三效益统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113、编制依据政策法律依据: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环保、城市规划、水土保持、交通运输等政策法规法律有关规定计划规划依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区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壤普查土地供需预测依据:各部门用地的供给和需求预测1212(二)供选方案的产生依据规划战略目标和规划前的各项工作基础,选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不同的产出水平,选用不同的计算参数值,得到不同的规划方案。1313三、方案编制方法基于面积均衡性的综合法基于土地适宜性的土宜法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基于计划与市场兼容型的弹性规划法基于质量和效益发展型的区域发展规划法基于生态优先型的泛目标生态规划法1414综合法是在单项用地计算的基础上采取逐步逼近,借以达到土地面积综合平衡,即达到面积数量平衡和空间布局平衡各类用地面积变动情况可以用下式表示:B(t)=B(0)+C-D式中,B(t)—期末用地面积;B(0)—期初用地面积;C—期内用地增加量;D—期内用地减少量基于面积均衡性的综合法15151616同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勾绘出土地用途变更的界线,使得土地面积空间平衡。171718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类型基期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期内减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41203800601301545352510320园地550460205302010590林地54210500181442牧草地2101801015530城镇村用地6146020101050086114交通用地3265010268122001010126水域1560101040150060未利用地18580131220861630155规划面积81073990573698248633338156661937期内增加190113198681331386631937增减相抵-130231563819126-12401919202021土地分类建设规模(公顷)建设规模比例(%)整理前整理后增减整理前整理后增减农用地耕地水田33.093124.7535-8.33964.98%3.72%-1.26%旱地555.7774584.723128.945783.57%87.92%4.35%小计588.8705609.476620.606188.55%91.64%3.09%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14.635423.54878.91332.20%3.54%1.34%坑塘16.84030-16.84032.53%0.00%-2.53%沟渠33.746529.6561-4.09045.07%4.46%-0.61%小计65.222253.2048-12.01749.80%8.00%-1.80%合计654.0927662.68148.588798.35%99.64%1.29%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村居民点10.98102.3923-8.58871.65%0.36%-1.29%合计10.98102.3923-8.58871.65%0.36%-1.29%合计665.0737665.07370100.00%100.00%0.00%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结构调整表22(二)方案编制方法原理: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结构。土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优点:各类用地面积和布局符合土地质量条件和土地适宜性条件。基于土地适宜性的土宜法多宜性评价“n维超体积”2323种类上限面积规划面积下限面积宜农AtA1A0宜林BtB2B0宜牧CtC3C0宜建筑DtD4D0应用土宜法确定各类用地规划面积A1+B2+C3+D4=规划地区土地总面积农:林:牧:建=A1:B2:C3:D42424模型法就是依据调查提供的基础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反映土地利用活动与其它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获得多个可供选择的解式,揭示土地利用活动对各项政策措施的反应,从而得到数个供选方案。常用的数学模型有:1)线性规划模型2)模糊线性规划3)灰色线性规划4)多目标规划模型5)动态规划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2525线性规划模型:optiZ=f(x)s.t.g(x)≥Bx≥0式中,opti—目标函数;Z取最大值或最小值;s.t.—约束条件;g(x)—约束函数;B—具体的约束条件;x—主观控制变量(决策变量)x≥0—非负条件。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26决策变量设置:设置耕地(X1)、园地(X2)、林地(X3)、草地(X4)、城镇、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X5)、交通用地(X6)、水域(X7)、未利用土地(X8)等8个变量(单位:hm2)举例:27约束条件–生态环境约束–土地面积约束–人口容量约束–劳动力约束–政策约束等28约束条件设置(1)总面积约束:X1+X2+X3+X4+X5+X6+X7+X8=14789.53(2)资金投入约束:110X1+330X2+40X3+150X4≤3250000式中,3250000为农业可投入资金总量,各项系数分别为各类用地单位面积可投入资金量。(3)耕地面积约束:X1≥3845.28(4)森林覆盖率约束:X3≥473.27(按森林覆盖率3.2%作为最低标准)29目标函数构建:根据统计与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平均的价值向量。据此,构建了如下目标函数:S(X)=3497X1+4225X2+3010X3+6725X4+4360X5+2895X6+1935X7+X8S(X)反映了满足生态环境建设、耕地保护和劳动力就业等约束条件时的经济总量最大化目标303031313232基于计划和市场兼容的弹性规划法指标2010年2020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耕地保有量1212012033约束性基本农田面积1040010400约束性园地面积12121333预期性林地面积2409224992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33743724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4882665约束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8481065预期性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8821022预期性增量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95585预期性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57460预期性建设占用耕地规模100300约束性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100300约束性指标约束33现状城镇用地现状边界规模边界规模边界允许建设区净增量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扩展边界“三界四区”基于计划和市场兼容的弹性规划法34思考:结构一定,布局变化了,总效益是否会发生变化?单纯结构的研究还不够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