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它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即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革命性、科学性最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并能指导社会实践不断前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的思维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反映了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说明了它是革命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器。它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说明了它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这些都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下面重点阐述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建设和发展中国,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三,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其一内容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铜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史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唯物史观才是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其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理念、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性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再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着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发展。(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通过探求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造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其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作用。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马克思主义的阶段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三)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展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不仅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而且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与唯心主义相反,唯物主义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决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现实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本质又一重要观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事属性表现在各个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众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在一定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上或者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社会属性的个人或者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3、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四)当代青年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荣使命。第一、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运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能功夫。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3、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就要做到:首先,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后,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五)总结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系别:经济与法律系专业: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班级:10级电子商务一班学号:10290106姓名:黄春艳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