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规划基础一、规划的背景二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二、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1一、规划的背景1.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国家大政方针都把城乡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国家大政方针都把城乡统筹原则和内容放在首位,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稳定发展大局,拉动内需是必然的选择。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城乡一体化规划新时代。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等需要统筹城乡的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首二元结构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等需要统筹城乡的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单一的城市规划、乡镇规划、农村规划以及其它各类专项规划是难以单独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共荣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基于现有各发展、促进城乡共荣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基于现有各级各类规划,又需要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引导。各地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践陆续展开。(1)重庆: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编制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并正在进行县(区)城乡总体规划的探索。(2)浙江:2006年浙江省颁发了《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县市域总体规划代替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2导则试行以县市域总体规划代替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2.山东省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10月16日下发文件(鲁发〔2008〕19号)批准莱芜市为法,10月16日下发文件(鲁发〔2008〕19号),批准莱芜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钢城区颜庄镇被确定为镇级改革试点。莱芜市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经验对于全省有重莱芜市在推动城乡体化发展方面取得的系列经验对于全省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将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根据省里昀新意见,泰安、莱芜享受鲁南经济带的优惠政策。根据省里昀新意见,泰安、莱芜享受鲁南经济带的优惠政策。对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省里提出两年时间实现规划全覆盖。在《关于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79号)文件中第三部分提出:“深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有条件的市探索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促进区域统筹、城乡统筹。”这为本规划编制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法定基础。《山东省城乡统筹建设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讨论稿)》2009年3月送审并征求各市各部门意见3年3月送审,并征求各市各部门意见。3.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莱芜市为了贯彻落实全省“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更深地融入济南都市圈,抓住济青高速南线贯通和钢铁产业发展的机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核心,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1)莱芜市发布2008年1号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莱芜市2008年1号文件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确定了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体化建设管理出了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确定了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等四项工作重点,并制定了四项主要措施定了四项主要措施。(2)莱芜市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也面临诸多矛盾与问题,需要一部规划指导城乡统筹发展。莱芜市开展了大量的城市规划、乡镇规划、新农村规划等编制工作,但基于济青高速南线的建成通车等现状环境条件的变化,随之带来发展思路的调整,编制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可对现有的4规划进行总结和反馈,对下一步的规划进行指导。二、规划的地位和作用1.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包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政府组织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应以国家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应以国家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并对市域内的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起指导作用。按照全省规划全覆盖的文件要求城乡总体规划处在城镇体系规求,城乡总体规划处在城镇体系规划层面,如右图所示。5莱芜市域不辖县,行政莱芜市域不辖县,行政区划层次少,因此规划管理不宜分散应尽快集中全市不宜分散,应尽快集中全市的规划管理权。建议全市形成如左图的规划体系。62.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作用城乡一体化规划应具体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从城乡统筹角度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从城乡统筹角度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具体作用有:(1)指导城市和乡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下位规划的编制;(1)指导城市和乡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下位规划的编制;(2)统筹城乡发展中人口、用地、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一系列要素,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社会服务态环境等系列要素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3)对现有的各级各类规划进行整合、反馈与调整完善。7落实上位规划①全省区域经济布局:“一体两翼”、五大板块体两翼、五大板块“一群一圈一区一带”+海洋经济一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一圈:济南都市圈;圈:济南都市圈;一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一带:鲁南经济带。8②济南都市圈规划整合现有的城镇规划①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04年12月省政府批复莱芜总规(鲁政字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形成“双心三点四片”的空2004年12月省政府批复莱芜总规(鲁政字[2004]950号)。间系统、“一主两副”的轴线系统。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总人口:近期136万人,远期150万人;城镇化水平:近期50%,远期65%。城市性质:山东省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山水园林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45万人,(莱城31,钢城14);远期:65万人,(莱城45,钢城20)。城市布局结构:按照“提升莱城、整合钢城、主辅互应、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莱芜城市总体上形成以莱城为主、钢城为辅的布局形态,9体莱城城辅布局呈“十”字型的空间发展格局。②一系列城市专项规划③四个功能区规划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大特色产业板块、四个功能区”的发展莱芜市城市发展框架图思路,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10四个功能区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规划/总体规划2020年单位:万人、公顷规划名称城镇人口建设用地市高新区总体规划143800莱城工业区莱城工业区概念规划165000钢城开发区概念规划94500雪野旅游区11雪野旅游区总体规划5.22000④乡镇总体规划1213与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①莱芜市居民点布局专项规划规划形成②莱芜市旅游总体规划③莱芜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形成“城区——城镇——农村社区(中心④莱芜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⑤林业发展规划区(中心村)——居民点(基层村)”的四级城乡居莱芜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图⑤林业发展规划的四级城乡居民点布局结构。城镇规划建设区之外的建设区之外的农村地区,规划中心村91个,基层村359个,基层村个,规划控制发展型村庄有361个。14⑥莱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名称建设用地规模(公顷)城镇名称2005年2010年2020年莱城34.6151.0066.14钢城20.1531.0049.53颜庄159274419颜庄1.592.744.19口镇2.234.0423.52雪野0.379.2114.66茶业口0.180.480.66茶方下1.902.882.90羊里0.781.262.00寨里1.432.782.92大王庄1.232.042.01苗山0.701.381.70和庄0.400.621.00牛泉053128203牛泉0.531.282.03杨庄1.081.827.70辛庄0.681.101.35里辛1.062.503.8915里辛1.062.503.89城镇小计69.42117.01187.70三、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1.规划范围总面积:市域2246.3平方千米。总人口:1268万人总人口:126.8万人。区划:2区,5个街道办事处14镇1乡,1072个村行政村。2.规划期限基期:2008年;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16第二部分发展战略发展条件解读一、发展条件解读二、功能定位、功能定位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17一、发展条件解读(一)发展要素分析1.地处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几何中心,宏观区位较好;靠近省会济南,济南——淄博——莱芜——泰安城镇密集区区域融合发展趋势明显趋势明显。182.公路交通便捷,铁路条件有待提高。山东省交通规划图高速公路条件优越,济青南线的建成通车使莱芜“上天”、“下海”的时间缩短(至遥墙机场40分钟至青岛港两小时以(至遥墙机场40分钟,至青岛港两小时以内)。高速公路密集,人均长度在全省第一,拟建的青兰高速进一步提升其交通区位。现有的辛泰线、磁莱线两条铁路均为Ⅲ级铁路,等级较低。根据规划,未四纵四横铁路网规划示意来八年山东省将新建改建铁路3800千米,规划项目总投资1520亿元,形成覆盖全省十七市的四纵四横铁路网,台前——泰安——莱芜——日照铁路是其中的横莱芜是其中的“一横”。2008年建设新泰东都——平邑铁路,接入日菏铁路19路。3.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资源紧张,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降低山水格局:三面环山,一面平原,簸箕型;两大水系。有八个森林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32.6%,高于山东省23.3%的平均水平。土地资源:人均耕地0.8亩,低于全省1.1亩的平均水平。城乡人均建设用地200平方米以上,用地不够集约。矿产资源已近枯竭,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降低,且造成一定的环境压力。204.经济增长迅速,优势产业明显,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快,但波动较大大2007年人均GDP2.8万元,高于山东省平均二产比重高呈现典型的重工业二产比重高,呈现典型的重工业城市特征21镇域经济发展迅速,为城乡统筹提供了经济基础2007年莱芜市财政收入情况2007年全市20个乡镇街道中有15个地方财政收入城乡统筹提供了经济基础超过千万元,其中凤城街道办过亿元,另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00万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增速8城乡收入比城乡消费比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快、相对差距小,有利于一体化发展4567801234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目前是3.2:1,山东省是2.9:1。莱芜城乡收入差距2.5:1,相对较小,但也有拉大的趋势22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势。5.城镇化水平高、进程快,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发展2007年莱芜市城镇化水平为49.9%,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1996-2007年莱芜市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比较504550莱芜市山东省403035253023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6.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基础设施水平:全部居民点基本实现了通柏油路、客车、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已经全面实现“村收集、镇运输、市区水、有线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已经全面实现村收集、镇运输、市区处理”的环卫系统建设,但排水、供热、燃气、防灾等方面城乡差距较大。供水:部分乡镇实现供水联网,如羊里镇域实现供水联网、寨里和杨庄两镇供水联网,但供水保证率和水质保障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率85%乡村处于空白状态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率85%,乡村处于空白状态。社会服务事业:教育、卫生、文化、商业服务、社会保障与救助方面城乡差距明显助方面,城乡差距明显。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7年参保农民23.4万人,参保率达到8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万人,参保率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7万人,参保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