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三、十字军东征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封建社会的金字架式等级结构国王公、侯、伯爵子爵、男爵武士(骑士)农奴•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封建制,它由“宗主”(Suzerain)或“领主”(lord)与“封臣”(Vassal)之间的层层分封的金字塔形结构所组成。•“封建”含义:分封建制封土建藩这种封建关系中,国王名义上拥有封邑的所有权,封臣只具有租借权,但是实际上封臣在封邑中拥有绝对的权力。作为这个封建关系金字塔的地基而支撑着整个塔身的,就是封邑中的农奴在庄园中劳动的农奴•在中世纪,隶农跟封建领主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他只是对他所生存的那个地方的土地有依附关系。•按照基督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任意地剥夺以为奴隶的生命。封邑和庄园•封邑(feudumorfief)•基本上是一个政治性单位•庄园(manor)经济性单位•一个封邑可以是一个庄园,也可以包括多个庄园。欧洲出现两个不同的组织体系:•统一而组织严密的罗马天主教会•分散而彼此隔绝的封建王国•随着基督教在中世纪成为整个西欧社会唯一的宗教信仰,教会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经济方面,教会从穷苦人的精神抚慰所变成了最富裕的庄园主。到了10世纪,修道院已发展成为西欧最大的庄园主,寺院经济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欧经济的命脉查理曼在亚琛的皇宫复原模型(从这位伟大帝王的简陋皇宫,可以想见当时一般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教俗之争”罗马天主教会和世俗王权“上帝与凯撒的冲突”上帝象征教会凯撒象征国家最高统治者1.中世纪西欧教俗之争的发展过程751年,加洛林家族的丕平取代了墨洛温家族的末代国王登上了法兰克王国的宝座。罗马主教卜尼法斯主持加冕仪式。“矮子丕平”【丕平献礼】751年矮子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754、756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拉文那总督区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马人皇帝。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公元9世纪伪造《艾西多尔文献》以君士坦丁名义宣称,为了表示拯救他的灵魂,把东罗马帝国教会管辖权,西罗马帝国世俗权力交付罗马教会。罗马主教至高无上。•公元10世纪,东法兰克王国北部萨克森公国一位政治家崛起:奥托一世。•公元962年公然称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到13、14世纪构成天主教会的主要对手。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公元962-1806年•1071年以后发生了一场冲突:德国境内“主教册封权”问题:•德国境内教会的主教到底是应该由罗马天主教皇来授权,还是由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来授权?(HeinrichIV,1050年—1106年)1076年“卡诺莎悔罪”事件(约1020--1085)格利哥里七世亨利四世《沃尔姆斯宗教和约》公元1122年•按照该和约的规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放弃了帝国境内的主教册封权,交出了象征宗教权利的权戒和牧杖,而教皇则承认皇帝拥有世俗册封权,并承诺德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选举仍须受皇帝的莅临监督。腓力四世PhilippeleBel(1268年—1314年)(1294~1303年在位)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阿维农之囚”(1305年-1377年)1302年,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第一次三级会议,反对罗马教皇充当法国的太上皇,并推选出法国波尔多大主教继任教皇,即克雷芒五世,并且把教廷从罗马迁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置于法王的控制之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之久的“阿维农之囚”时期。•1378年,乌尔班六世则在罗马重新组建枢机主教团,与阿维农的教廷相抗衡。于是,继“阿维农之囚”以后又出现了40年之久的“西方教会大分裂”,这种分裂的局面直到1417年才结束。2.十字军东征1096—1291起因:八世纪伊斯兰教把北非剥离出去,占领西班牙,东面又开始侵犯君士坦丁堡。公元8世纪后,新兴的伊斯兰教对西欧罗马天主教社会以及东欧东正教社会形成了钳形攻势。1.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2.1071年来自于中亚的塞尔柱突厥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圣地,在宗教狂热的中世纪,许多基督徒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耶路撒冷朝圣。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占领了巴勒斯坦,使朝圣活动受阻。11—13C正是教皇进行教会改革和提高教皇权威的时期。于是在1095年教皇利用人们的宗教热情,号召人们拿起武器进行“圣战”。宣布:凡参加十字军的人,其罪可免,为圣战而死亡的人,灵魂升天。这样,从1096—1291年发生了八次十字军东侵战争。首批十字军于1096年在“穷汉”瓦尔特和“隐士”彼得的率领下从法国出发,这群乌合之众后来与由贵族们率领的十字军主力部队汇合在一起,终于在1099年7月15日攻占耶路撒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穆斯林又开始威胁和逐渐蚕食西方人设在东方的那些据点和公国。于是基督教世界又组织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十字军东征。儿童十字军•十字军进入耶路撒冷成千上万的民众和成千上万的穆斯林信徒遭到屠杀,圣城遭破坏。还有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杀,从此生活在一个恐惧而且无任何保障的社会之中。后果:进一步加深了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之间的仇恨。性质:保守教会人士认为它是一场基督徒收回圣寝的运动。罗马天主教有意策划的祸水东进运动。第三节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一、教会与大学二、中世纪的哲学三、骑士文学四、哥特式建筑一、教会与大学中世纪的大授课(14世纪后半叶手稿)中世纪大学的辩论会•11世纪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产生了第一个由专业性学校合并而成的多学科性质的学校(studiumgenerale),这种学校被称为“大学”(Universitas),它的原意是指一个法人组织的团体。•修道院或教堂的厅堂•学生宿舍(Colleges)有时也被用作教学,久而久之就演变为“学院”了。《大学的兴起》哈斯金斯(美)著•“西欧最早的大学只相当于一个行会组织。”早期的大学都是隶属于教会的,管理者是教堂和修道院的教士和僧侣,教师通常是地位较低的教士。到了十三世纪,学者的事业已被公认为是中古社会组织中的重要一环。中古社会对政府的职务、教士的职务与学者的职务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政府的职务称作“政务”(imperium)教士的职务称作“教务”(sacerdotium)学者的职务称作“学务”(studium)。学者的地位与官吏、教士鼎足而三了。“七艺”“初级部分”trivium文法(主要是拉丁文法)、修辞、逻辑“高级部分”quadrivium数学、几何、音乐和天文高一级的研究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成立于1150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它最早是从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学校演变而來。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典范,牛津、剑桥等大学都是按照它的模式创办的。13世纪以后,牛津、剑桥、那不勒斯、布拉格、维也纳、海得堡、科隆大学先后建立。大学完全自治,学生、教师均自行管理。古代也曾有高级学校,但没有固定课程、没有教学梯队,也不授学位。而中世纪的大学无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创举,担任传播知识、学术研究、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正是它们的出现,西方在世界科学文化上的主导地位才得以确定.二、中世纪的哲学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以公元11世纪为界)。教父哲学所探讨的问题主要在于上帝论、基督论和人性论这三个方面;经院哲学通常又被称为繁琐哲学,它因讲究繁琐的形式逻辑论证而得名。圣·奥古斯丁(354年---430年)AureliusAugustinus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忏悔录》经院哲学(Scholaticism)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著有《神学大全》经院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理论的论证,通常又被称为繁琐哲学,它因讲究繁琐的形式逻辑论证而得名。三、骑士文学亚瑟王的第一骑士兰斯诺特向王后奎尼薇尔表示忠诚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Knight)。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主题:对君王的忠诚对上帝的虔诚对理想女性的赞美和爱恋美德:武士的忠诚勇敢基督徒的谦恭虔敬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爱情1.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是以宫廷诗歌为基础,并在形式上借助民歌形式演化而成的。有短歌、感兴诗、牧歌、小夜曲、破晓歌等。尤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大量骑士抒情诗的出现,成为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发端。破晓歌破晓歌是骑士抒情诗的一种,主要是描写骑士与贵妇人夜晚幽会后在黎明前分离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和感情,同时也歌颂了对贵妇人的爱慕与崇拜。2.英雄史诗以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为体裁,描写祖先们的英雄事迹和社会生活,展现原始美和粗犷美。大多用各国方言写成,往往视为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开端。《罗兰之歌》•形成于11世纪末,现存最古手抄本产生于12世纪,1837年始被发现。•全诗共4002行。•记叙法兰西国王查理出兵西班牙,征讨异教徒阿拉伯人。•罗兰是诗中爱国忠君、立下不朽功勋的英雄。3.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兴盛于法国北方。•其主要内容是写骑士为了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为了赢得贵妇人的爱情而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异教徒斗争,其中超自然的荒诞故事没有历史依据。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题材: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传奇最常见的题材。•影响:对后来的英国文学乃至欧洲文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四、哥特式建筑罗马式建筑(Romanesque)英国杜勒姆教堂哥特式——•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哥特式艺术。•“哥特式”(Cothic)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哥特式建筑圣丹尼斯教堂: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兰斯大教堂巴黎宫廷礼拜堂中的上礼拜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Abbey)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第四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一)信仰的松懈与教会的堕落聚财蓄妾大量信徒的捐献购买圣徒遗物发行“赎罪券”三大誓言贫穷贞洁顺从(二)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的酷刑1220年教皇洪诺留三世通令,由新组建的多米尼克(或多明我)修会和法兰西斯(或方济各)修会的修道士建立并主持异端审判法庭,直属教皇领导,不受地方主教管辖。1233年教皇格利哥里九世发布通谕,赋予多米尼克修会以审判异端的全权,标志着宗教裁判所的正式产生。•1252年教皇英诺森四世颁布了从组织上批准建立宗教裁判所和准许使用体刑的训谕《论连根拔除》,此后不久,宗教裁判所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纷纷建立,成为凌驾于地方主教和世俗领主之上的“神圣”法庭。16世纪中叶,教皇在罗马建立了最高异端裁判所,它的权威和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才最后衰落。•科特勒尔著,卢剑波译:•《爱琴文明探源》,四川人民出版社•赫西俄德著,张竹明、蒋平译•《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荷马著,罗念生、王焕生译•《伊利亚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荷马著,杨宪益译:《奥德修纪》,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普鲁塔克著,陆永庭、吴彭鹏译:•《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汤姆逊著,何子恒译:《古代哲学家》•三联书店思考题:1.请简述一下基督教的“两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