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贷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信贷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研究姓名:季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黄鹏20071001基于信贷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研究作者:季晶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利剑.LIULi-jian透视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机制-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28(5)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现实需求、实施状况和我国未来消费信贷发展趋势三方面数据描述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机制的出台背景,归纳出新政策机制的三大亮点,揭示新政策机制留下的两大政策缝隙,提出应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针对不同主体设计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发展.2.期刊论文乌乐对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5)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对发展国家助学贷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具体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建议与意义.3.学位论文徐永才对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2006国家助学贷款是政府为保证教育公平而出台的一项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政策。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社会化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还不完善,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信贷风险。2003年以来,由于学生违约率过高,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很显然,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过高是助学贷款市场走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对于学生而言,其风险主要表现为主观道德风险和客观经济风险。客观经济风险是因为就业形势或其它意外性事故造成的,具有不可避免性;而主观道德风险则由于在现有条件下银行的追讨行为不可置信而引发的学生恶意违约行为。产生主观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助学贷款市场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本文正是从博弈论角度入手,利用信息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学生违约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助学贷款的发展过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介绍了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第二章是对我国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的分析。文章首先从博弈论的角度说明,在现有的博弈规则下,银行对违约学生进行追讨是不可置信战略,因此学生发生违约现象是必然。在信用惩罚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学生违约成本过低是引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声誉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对减少银行信贷风险的一些假设性措施进行详尽的分析,以证明这些措施对减少学生违约行为的可行性。声誉模型证明,如果将学生申请贷款这一博弈变为学生与银行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一个子博弈,学生为了能够长期与银行合作,就不得不维护自己守信的信誉,以获得长远收益。信号传递模型解决的是助学贷款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如果将学习成绩作为一个获得贷款的条件,那么真正贫困的学生就会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以将自己与那些机会主义者区别开来。而机会主义者则由于自己传递信号的成本太大,就会放弃传递信号。这可以有效地将机会主义者驱逐出助学贷款市场。道德风险模型从违约成本和违约收益方面考虑,提出学生违约成本低是诱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解决道德风险的办法就是设立一个负激励条件,增加学生的违约成本。第四章是对策与建议。文章首先从前面三个模型所得到的启示入手,分别提出将学生的还贷记录与其以后申请住房贷款和购车贷款等联系起来、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获得贷款的一个条件以及增加学生的违约成本的建议。然后,又从如何减少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角度考虑,提出以下对策: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2)加强学校的责任,减少管理风险;3)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4)实行灵活多变的还款方式,等等。利用博弈论理论对助学贷款市场中学生违约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声誉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去探讨如何降低助学贷款市场中的信用风险,是本文的创新。4.期刊论文田凤喜.TIANFeng-xi高校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与对策浅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0)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5.期刊论文张凯.和东红新时期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9,(31)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信用贷款,是保证低收入大学生能够上得起学的主要举措之一,只有从国家、社会、银行和学校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立法监管和诚信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减少失信的人格风险,商业银行减少信贷风险,从而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良性运转.6.期刊论文魏德壮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刍议-长治学院学报2006,23(4)文章针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定义、实施现状、意义、改进措施作了分析.7.期刊论文徐小如化解信贷风险加快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江西通讯2003,(1)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是国家助学贷款信贷风险高.这种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观风险,主要指道德风险,部分借款者不遵守承诺,致使贷款无法回收、核销.8.学位论文陈诗颖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及其风险管理2007助学贷款是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和扩大招生规模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出台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大多数贫困家庭学生圆了大学梦。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具有风险转移、损失分摊和经济补偿的职能,如果保险公司发挥其专业风险管理技术的特长,以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作为载体,运用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技术分散助学贷款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可以有效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并化解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商业银行在提供助学贷款,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必须注重防范信贷风险、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助学贷款由于无担保,贷款周期长,市场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商业银行对借款学生的真实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信息不对称,学生毕业流动性大而管理不便,银行催收难度高等原因,导致助学贷款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非常大。目前,我国“国家个人征信系统”刚刚起步建立,系统在信息收集量、开放范围、配套法律制度等方面都不完善。同时,对借款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也尚未建成。由于缺乏个人信用体系而造成的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它们统称为借款学生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助学贷款保险业务的第一大风险。除此之外,借款学生还有可能面临毕业后由于失业、收入水平太低、家庭重大变化等原因导致的还款能力风险和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可能面对的人身意外和疾病风险。这些风险直接导致了助学贷款违约率越来越高的不良现象,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运营带来巨大压力和困难,也使国家财政每年需要斥巨资补缺这个坏账亏空。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工商银行总行2006年初对最早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8个城市的234所高校所作的调查显示,按照金融部门现行的不良贷款考核标准,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不良贷款率约为12.88%,相对2003年年底和2004年年底呈明显增长趋势。'1助学贷款在回收过程中出现的较高违约率使得商业银行顾虑风险太大,失去了开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势必影响到以后贷款的发放。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8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在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有条件的省市可以研究探索由保险机构对助学贷款提供保险的可行措施。在此背景下,一些保险公司和保险相关机构相继研究可行方案以响应《通知》要求,例如:华安财产保险公司于2006年6月率先推出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助学贷款信用保险。2006年7月26日,华安财产保险公司针对其公司与北京联合保险经纪公司共同开发的就学贷款推出就学贷款保证保险,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到银行申请就学贷款。2006年8月,江苏保监局与省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颁发《江苏省大学生信用保险助学贷款办法(试行)》,将商业保险引入大学生助学贷款体系,由保险机构提供“助学贷款信用保险”,承担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信贷风险。本文主要以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及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分为导言和四个章共五个部分。导言部分主要提出研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问题的时代背景、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将信用保证保险引入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可以利用商业保险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有效管控我国助学贷款的各种违约风险,提高助学贷款体系的运营效率,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该部分还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助学贷款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并提出本文的四个创新点和论文的主要贡献以及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章助学贷款与信用保证保险的一般理论分析。这一章主要分析本文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对助学贷款制度和信用保证保险分别进行概述,通过对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提出借款人和贷款人可对同一信用风险分别投保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以达到相互结合共同分担风险的目的。笔者在此章第三节对助学贷款的风险做了较为详尽分析,并结合信用保证保险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与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之间的关系和可结合之处。第二章国内外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笔者在这一部分运用比较分析法,首先分析了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措施和效果,接着分析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综述了我国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回收情况。最后总结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分析了我国助学贷款的一般风险管控点和应采取的管控措施。第三章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本章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助学贷款保险的现状,对三种模式——华安保险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模式、华安·联合就学贷款保证保险和江苏政策性信用保险助学贷款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现行各种模式的利弊和积极意义的分析引出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模式与风险管理。在以上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模式的初步构想是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相结合的动态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模式,该模式将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作为助学贷款的机制补充,更大程度上实行真正的助学贷款商业性与政策性的结合。同时,本章还创新性提出建立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与利率浮动机制,以鼓励借款学生参加助学贷款保证保险。本章最后详细探讨了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配套措施。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本文的选题比较新颖。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是一个新兴事物,在我国的运行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其出现对帮助助学贷款分散违约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理论界对其研究的文献也较少,笔者以此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第二,论文中明确提出,应采用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与助学贷款保证保险相结合的动态模式,建立“银行一保险公司一学生”之间的有保险保障的借贷模式的理论构想。第三,笔者认为应建立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与利率浮动机制,形成“保险公司一银行一学生”三方相互影响的还贷款奖励机制。第四,本文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助学贷款及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及每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还提出在助学贷款保险经营过程中利用再保险保障等配套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分散和规避风险。9.期刊论文陈忠斌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兼论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措施-江苏高教2002,(1)建立统一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系统,形成对申请贷款大学生的信用度进行规范评价、对获得贷款者进行适时管理的有效体系,是消除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从而保证这项业务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化解国家助学贷款的信贷风险,必须区别非系统性的道德风险与系统性的客观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其中,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合作基金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10.学位论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