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系统地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能从事研究工作,也能胜任公共与社会事务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毕业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接受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与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专业的渗透与融合;注重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系统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个性发挥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高质量培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3.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了解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4.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等学科的发展动态;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6.具有在党政领导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专业主干课程政治学方法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学(甲)地方政府学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美国政府与政治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6+4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政治学类说明辅修专业:32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42+6学分见社科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2.大类课程21学分见社科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3.专业课程85学分(1)学科基础课程29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041A0040社会学2.02.0-0.0二秋021A0010法理学3.03.0-0.0二秋冬24121390国际关系学*3.03.0-0.0二秋冬24121270政治学方法论*2.02.0-0.0二冬24121380西方政治思想史*3.03.0-0.0二春夏24122030当代西方政治思潮*3.03.0-0.0二春夏241A0030政治学原理*3.03.0-0.0二春夏24122040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史*2.02.0-0.0二夏24122420比较政治学导论*2.02.0-0.0三秋24121410国际政治经济学*3.03.0-0.0三秋冬24121400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3.03.0-0.0三春(2)专业必修课程2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24122010公共管理学(甲)4.02.0-2.0二秋冬24122020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制度史3.03.0-0.0二春夏24120311公共经济学2.02.0-0.0二夏24121730比较政治制度*2.02.0-0.0三秋24120180地方政府学*2.02.0-0.0三秋冬24195250政治社会学3.03.0-0.0三秋冬24121440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2.02.0-0.0三春24120580美国政府与政治*2.02.0-0.0三夏24122050公共预算管理2.02.0-0.0三夏24121130专业(方向)综合专题2.02.0-0.0四秋(3)专业选修课程16学分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24121310组织行为学2.02.0-0.0二春24121710国际组织2.02.0-0.0三秋24121522非传统安全管理3.03.0-0.0三秋冬24122230社会政策2.02.0-0.0三秋冬24120350公务员制度2.02.0-0.0三春24195410民主与民主化研究2.02.0-0.0三春24195420媒体与政治2.02.0-0.0三春24120851外交学3.03.0-0.0三春夏24121951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3.03.0-0.0三春夏24190150政治人类学2.02.0-0.0三夏24195340宗教与国际政治2.02.0-0.0三夏24195440台湾政治与社会研究2.02.0-0.0四秋24121940动物政治学2.02.0-0.0四冬(4)实践教学环节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24188110社会调查1.0+2二短24188271社会实践2.0+4三短24188011学年论文2.0+4三春夏24189033毕业实习3.0+6四春(5)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24189010毕业论文8.0+10四春夏4.个性课程12学分(1)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和兴趣修读本专业推荐的专业选修课程,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2)学生境内外交流学习的课程、学分所转换的课程、学分。(3)学生修读的各类综合性的分析类系列课程、工程设计类系列课程,以及各类具有专业与学科特色的科研实践、人文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学科成果等创新创造类系列课程。5.第二课堂+4学分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