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的形成区域经济空间的运动规律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工与联系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城市经济城乡边缘区区域城市化乡村经济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分析与规划专题五: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专题五: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节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重点问题学习重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1、增长(growth)与发展(Development)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或劳务的增加,技术和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包括投入-产出结构、分配消费结构、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民主程度等方面的变化。(一)经济增长的概念1966年,经济学家克劳尔在《无发展的增长》一书中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利比亚的人均收入虽然有大幅增长,但这主要是由于外国公司投资开发石油并出口到欧美造成的。利比亚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和其它部门的生产并未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而且,因石油出口而增加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利比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拉大了贫富差距。这种收入增长显然没有促进发展。资料经济增长?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向世界高峰会议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目前这已为国际社会所承认。经济增长是一种动力,但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除经济增长以外,发展首先是社会性的。发展还与和平、人权、民主管理、环境以及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资料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即各种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以货币形式表示,则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的过程。追求经济增长是任何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实质上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它主要受区域内外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指标值的增加,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水平、人口规模等。区域经济增长狭义与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仅指一个区域内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仅仅是产值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一个地区的生产水平总体的提高,也不能代表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要把经济总量的提高、人口规模和产品需求量的最佳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区域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大,并非意味着国民经济中每一个产业部门或经济指标都同步增加。国民经济内部各部门的结果必然会发生相应变化。增长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增长同时出现的,是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口的向心迁移,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就业规模的扩大。(二)增长的特性(三)衡量增长与发展的指标(1)GDP系列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GNP=GDP+本国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得自本国的收入。计算GNP、GDP的增长率,均需以基期不变价为计算基础。(2)综合发展指标系列GDP指标存在着缺陷,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16项综合发展指标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的全面经济发展程度。这些指标包括:预期寿命、人均日消费动物蛋白、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职业教育入学比例、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每千人中读报人数、从事经济活动人口数、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农业中成年男性劳动力的比例、人均消费电力、人均消费钢、人均消费能源(标准煤)、制造业占GDP比重、人均对外贸易额、工薪收入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3)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总体衡量尺度。是测量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1)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25岁和85岁)。(2)知识,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毛入学率表示。(3)体面的生活水平,用人均GDP表示(100美元和40000美元)。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标准,HDI指数高于0.80是高人类发展水平,0.50—0.79之间为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底于0.50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3)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从1990年起,每年选择一个主题予以发布。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香港地区在人类发展指数和性别发展指数方面被评为“东亚和太平洋表现最好的地区”。报告也指出:“中国减贫的步伐明显减缓”;“中国的社会发展正开始落后于经济增长,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在减少婴儿死亡率方面的速度下降。越南、孟加拉等国在减少婴儿死亡率方面都比中国表现出色”;“中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加剧”等等。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需求拉动供给驱动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本区域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例如,柑桔-柑桔汁-饮料-果胶……等。1、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1)要素投入的驱动(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1)要素投入的驱动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驱动作用。投入高效率产业。经济增长就是生产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到效率较高部门的转移。如果一个地区将其有效的生产要素资源集中于高效率、能起带动作用的部门,则本地区经济必然获得增长。投入高效率地区。不同产业处于不同地区其生产效率相差很大。如果将有效的生产要素资源投入具有高效率的地区,宏观经济增长将十分明显。1、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中间投入比重的增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趋势。中间品投入对一些部门形成其需求市场,对另一些部门形成其投入要素。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增加很快,并随着增加中间产品的使用量来增加经济产品的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1、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具体化为各种产业部门的增长。在一段时期内,可能有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型产业,使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不同时期,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部门会发生变化。1、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区域经济增长可以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区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地区增长速度很快,成为带动型的先行地区,从而使整个区域经济获得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区域,沿海地区又主要受到三个直辖市和5个“新兴工业省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的巨大拉动。1、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第二节区域经济的发展1、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1、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全部内涵,就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财富积累和劳务生产的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一观点面临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贫困、失业、两极分化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正因如此,经济学家开始重新认识、界定经济发展的概念,并与经济增长相区别。经济发展概念的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在GDP中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工业中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在第三产业中,新兴的现代化的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技术层次更高的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民众参加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由传统的农民转化为现代产业工人,聚集到城市里从事效率更高的第二、第三产业活动,带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强调:发展的特性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变动过程,它不仅涉及物质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且涉及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重视外延扩大再生产,及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更强调内涵扩大再生产,尤其是科技进步和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变动过程,短期的经济波动不能真正反映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传统社会工业化初期重化工业(起飞)工业化后期(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后工业化)追求生活质量(现代化)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34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会规律性地经过6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待开发阶段)经济活动与区域内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密切相关,处于自给自足和对外封闭状态,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充裕,工资低。人口增长率高,基础教育落后。区域资本供给不足,储蓄能力弱。资本稀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居绝对地位,以粮食为代表的种植业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工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既不是当地的资源开采和加工业。所开创的矿产资源主要输往区外,加工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第三产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2)起飞阶段区域工业化开始启动。优势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或是自身资本积累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或是外来资本进入,本地加工工业加速发展。工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主导部门。工业比重上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工业产品主要不是满足区内需要,而是输往区外,加工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工业,劳动力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经济发展为政府兴办教育提供了财力保证,工业及其他具有较高收入的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促使人们自觉接受各种教育。农业地位变化。农业绝对产出水平增加,相对比重下降,农业中畜牧业、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供给能力增强,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罗斯托认为,“起飞”就是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起飞”需要三个条件,“起飞”一旦形成,就能“自动持续成长”。具有较高的资本积累能力。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资本积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私人储蓄;政府发行债券;征税;出让公有土地;国外资本输入;等等。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这个主导部门应发展速度快,既能带动其他产业,又能赚取外汇,以便引进技术,购买外国产品。制度上的变革。即必须建立一种能够保证“起飞”的制度。相当于工业化初期的“起飞”阶段大约20-30年时间。这段时间里不仅是经济增长率的上升,而且意味着基本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实现起飞”的条件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3)成熟阶段区域经济基本实现现代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已经由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转变为要素配置效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区域经济较快增长。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低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劳动力由物质生产部门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工业基本实现自动化,对区域外输出产品主要是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劳动生产率结接近工业,农业产出增长主要依靠化肥、农药、农机和种子改良等技术进步。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4)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完全实现现代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要素的投入转变为技术和组织创新。大企业集团迅速形成并不断扩大,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区域以外输出技术、资本和服务。国际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追求精神享受成为社会主流。服务于这种消费结构变化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进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力量。2、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5)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主导部门是以公共服务业和私人服务业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有关部门,包括公共投资的机遇、卫生保健、住宅建筑、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