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第一节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到征服论第二节全球问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第四节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第一节从地理环境决定论到征服论一、天命论二、地理环境决定论三、征服论一、天命论早期人类对自然认识有局限,且生产力水平低下,在自然界巨大的力量面前,处于被动地位,生存状态完全受自然统治,难免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心理,继而产生了原始神话与宗教,形成自然崇拜,匍伏于自然神灵脚下,听命于自然的奴役。二、地理环境决定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也可表述为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为自然可有广义的自然与狭义的自然之分,广义的自然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之外的整个宇宙,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活动发生关系的自然环境。因此,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当人们的活动范围还只是仅仅限于地球表层的时候,地理环境也可近似地看作是与狭义自然等同的范畴,自然地,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可看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形式。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与此对应的则是生产力论。近来则是对一切决定论的批判,著名的作品有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博丹早在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在西欧兴起的时候,法国著名政治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博丹(1530-1596),就提出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看法。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的体格强壮,好战而缺乏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因此,统治国家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北方民族依靠权力,南方民族依靠宗教,中部民族依靠正义与公平。德·博斯法国神父德·博斯(DeBos)于1719年的著作中指出,天气对巴黎和罗马的自杀与犯罪有明显的影响。在冬季来临前或冬季刚过时,吹北风的日子里,自杀最为多见,罗马大多数犯罪都发生于夏季最热月份。他还观察到,文艺作品仅产生在纬度25-52度之间。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最有影响政治哲学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强调了地区特征特别是气候对制定法律的影响,他说:“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很差;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受性极端敏锐。我曾在英国和意大利观看歌剧,剧本相同,演员也相同,但同样的音乐在两个国家却产生了极不相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热情奔放,一个国家的观众则冷若冰霜,令人不可思议。”孟德斯鸠他还说,气候的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非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于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在炎热天气下的民族秉性怯懦,必然沦落为奴。巴克尔1818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在他的《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专门论述了自然法则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气质的影响,把个人和民族特征归之于自然条件的效果。他说:“高大山脉和广阔平原--如印度,使人产生过度的幻想和迷信。”“规模较小而变化多样的自然形态,使人在早期发展了理智。”“生活在较高纬度的人民,从来不曾有过温带地区居民那样卓著稳定的事业。”黑格尔在19世纪前期,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论述自己的历史哲学时,也提到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地理基础,因为只有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作舞台,世界历史的精神才得以表演。黑格尔他说,世界上有三种显然不同的地理环境,第一种是拥有广阔草原的高原地区,在这里生活着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人群,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流动于各个草地水源之间,有时会大群地集合起来去袭击平原地区的居民,借以掠夺财富。黑格尔第二种是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区,那里的居民靠农业生产而生存,由于农业生产有条不紊的季节规律性,造成了他们墨守传统的习惯,伟大的帝国就建立在这些居民的惰性之上。黑格尔第三种是与海洋相连接的沿海地区,这里由于与外部世界接触较多,造成了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的发达,这里的居民较少保守性,而且文化水平较高,因而富于创造精神,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力量。马克思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也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成份。他曾说“资本的祖国不是在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在温带。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之手,就象小孩离不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形成一种自然必然性。”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Ratzel)是公认的决定论的倡导者。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把人说成是环境的产物,认为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森普尔拉采尔的学生森普尔女士还把他的思想的传播到了美国,广为宣传并大加发挥。她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书中写道:“人是地球表面的产物。这不仅意味着人是地球的孩子,十分渺小,并且也意味着,地球哺育了他,给予他工作,引导他的思想,让他经受苦难,以便强壮其身体,敏锐其智慧,让他去面对航海和灌溉等问题,同时又暗示解决的办法……森普尔在高山上,它给人以铁打的双腿和强键的肌肉去攀登陡坡;在海岸边,它给人留下了软弱的腿,但却给人以发达、有力的胸膛和手臂去掌握舵桨。在河谷中,它让他接触肥沃的土壤,但单调、平静而按时作息的生活限制了他的思想与雄心,农庄的狭小天地封闭了他的胸襟。森普尔在风尘飞扬的高原上,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干燥的荒漠中,人们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生活虽然艰苦,却避免了起居单调的折磨。与牛羊为伴时,可以闲情逸致地思索,而天地广阔,生活多样,他的思想博大而单纯,宗教是一神教,上帝只有一个,就像一片无垠的荒沙和草地一样地独一无二。他反复地咀嚼着这个单一的信仰,作为一种空虚心灵中的食粮;他崇拜偶像,在不断的定期游牧生活所形成的广大空间里思想,使他远离乡土,在广泛地征服中获得合法的果实。麦金德的大陆腹地理论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麦金德,注意到地理环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大陆腹地理论。他认为,欧亚非三洲是旧世界的核心,即大陆的腹地,亦称为世界岛。他断言,边缘地带即接近海洋的欧洲边缘带和所谓季风边缘带,易受来自大陆腹地的攻击,而大陆腹地则由于海权国家无法进入内陆而得以保持安全。麦金德的大陆腹地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麦金德极力主张建立一个由小国组成的缓冲地带,把德国和俄国分隔开来,他将其全球战略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东欧,谁就统治大陆腹地;谁统治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豪斯霍费尔的地缘政治学到了30年代,德国的豪斯霍费尔又进一步发展了大陆腹地学说,创立了地缘政治学。他提出“生存空间论”,主张国家既要生存,就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和充分的人口与资源,这个空间应随着国家的生长发育而继续不断地扩大。豪斯霍费尔的地缘政治学他又提出了德意志民族至上的说法,认为德国民族优秀,而领土有限,资源不足,这是不公平的。他说:“弱肉强食”既是生物界的规律,也应当是国际关系的规律。他指出,如果德国和俄国能结成联盟,或者德国能征服俄国,那末征服世界的舞台就可奠定。他的学说成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理论根据,其后果已为大家所共知。环境决定论在中国在中国,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本世纪前半叶,用地理环境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思想非常普遍,比如,物侯学创始人竺可桢在其《地理与文化之关系》一文中这样写道:“凡文化发源之区,必具二大要点。所谓二在要点者何也?一、聪颖之人种,二、膏腴之地域。是故我国文化发生之能如斯其早且盛者,虽由伊初华族智慧过于四夷,加以伏羲神农之异能殊识,实亦由黄河扬子流域地处温带,雨泽适宜,土地肥沃,而动植物丰茂故也。环境决定论在中国建国后,地理环境决定论遭到批判,不过,进入80年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枯枝上又盟出新芽,许多学者试图以地理环境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何以如此漫长,中华民族的思想何以封闭保守,其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河殇》。地理环境决定论有其致命的缺陷,但断言它已毫无生命力,则还不到时候。三、征服论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强化了。出现了对自然的蔑视与统治的观念。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人做不到的。要在天安门城楼看到遍地烟囱。高山代低头,大河让路。征服自然的后果并不总是积极的需要的盲目性、知识的不完备性、工具的不完备性均导致人类实践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即人类实践的实际效果不等于人类期望实现的目标。恩格斯的预言恩格斯:“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第二节全球问题人类对于自然界不正当的利用和改造,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极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灾难和生态灾难,导致全球问题。全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爆炸粮食问题:耕地减少、食品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灾难生态问题:生态恶化、物种灭绝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能源、水、矿物等资源日益匮乏。一、人口爆炸联合国人口司宣布,1999年10月12日定为60亿人口日。这说是说,在20世纪末地球上的人口将突破60亿。值得注意的是,这60亿人口中,有45亿是在本世纪增加的。更准确点说,世纪之初全球人口只有15亿,在100年时间里,人类数量净增45亿,比过去的几百万年的增长还要多出3倍。而在1650年,也就是350的前,地球人口才不过5亿。人口增长与倍增时间年份人口(亿)倍增时间16505200185010801930205719502535196030291987401985501999602.人口增长为何如何之快依据人口学的研究,人口增长疾徐速缓的原因很多,而健康、卫生和医学革命则首当其冲。回望20世纪科技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科技昌明确确实实助长了人口增长。一方面,医学科学在本世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在短短100年里完成了医学史上95%以上的发明和发现,使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抑制。譬如,青霉素和各类抗生素的发明,使许多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防治。在1940年,因感染而死的人,占所有死亡人数25%;今天因感染而死的人,比率还不到3%。猩红热、脑膜炎、梅毒等不再使人闻之色变。而曾给人类造成不尽灾难的天花在本世纪更是遭到彻底灭绝。另一方面,营养学和卫生学的进展使人类找到了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婴儿、孕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在前半个世纪的中国,死婴率高达20%,多半母亲品尝过失去婴儿的酸楚。到1960年死婴率便降到了15%,至1990年已减少到3%,孕妇的死亡率到80年代已减到9.5%。在非自然死亡率下降的同时,人口平均寿命却在不断延长。在一些发达国家,人的平均寿命已经从1900年的40岁,延长到目前的70多岁。另外,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人口的增减也有影响。产业革命提供了工厂就业机会、改善的卫生设施、清洁的饮用水,个人平均收入增长。产业变革使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减少了生育大量孩子以料理庄稼的需求,妇女更加独立,最终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下降要跟上死亡率下降的速度,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这是一条经验规划。3.我们为什么对人口问题担忧人是有用的,人不但具有从事生产劳动的体力,还有发明创造的高度智能。人又是有价值的,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人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张袂成阴,挥汗成雨”般的拥挤热闹,不曾是昌盛与繁荣的景象吗?那么,为何面对人口增长而惊悚不安?(1)乐观论与悲观论悲观论者预测,人口增长和人类的高强度经济活动将带来政治、社会和环境恶化与崩溃。乐观论者则相信,人具有创造性,能够克服人口增长和高强度经济活动带来的潜在的环境危害的能力。悲观论者看到,增加人口导致更多的资源损耗、更大的环境污染、更多的能源耗费。而更多能源消耗意味着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或薪材,产生更多的废气,更多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温室效应。乐观论者指出,卫生保健服务的改善、人均收入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所有这些,我们这几十年不仅在北方国家看到了,而且也发生在许多南方国家。(2)人口的环境影响人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