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前言: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英禁忌不仅是每个民族内心深层的东西,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手段。在中国“禁忌”一词起源很早,汉朝的一些史料典籍中就可以找到它的身影了。英语Taboo一词起源于波利尼西亚的汤加语,原意指“神圣超凡的”,而后渐渐发展具有了“危险的、禁止的”的引申义。总的来说,禁忌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约束,表现出人们对神圣事物的敬畏、对不洁事物的鄙弃、对危险事物的逃避。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英禁忌进行研究,在对前人的研究做了总结之后又重点对他们未提及到的或很少提及到的部分做出了分析,比如非言语禁忌的研究。文章将运用大量有说服性的例子来论述中英禁忌的不同以及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仅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中英禁忌,而且让读者掌握了中英禁忌的应对方法和交际技巧,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有效的避免误解和冒犯,做到知己知彼,求同存异,进行有效的沟通。主体:现如今,中英禁忌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语言认知机制和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正日益受到语言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保证交际的有效、成功和得体。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英禁忌语进行大量的研究,其专著和论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为我们研究该课题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但是其研究大多从言语禁忌出发,集中在禁忌的定义、分类、构造原则等方面的理论探讨,或从语音、语法、语义、修辞等方面对禁忌语进行理论探索。可是对于非言语禁忌的分类研究和避免禁忌的方法研究并不多。早期国外对禁忌语的研究主要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和人种学。有影响的著作包括TheGoldenBough,TotemandTaboo以及Taboo,TruthandReligion.这三本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对禁忌语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如TotemandTaboo堪称这一领域的代表作,解释了禁忌现象产生的原因。Taboo,TruthandReligion对禁忌的产生、类别、意义和功能,以及禁忌语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禁忌现象在西方受到更多社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有影响力的著作有Don’tDoIt:ADictionaryoftheForbidden,Sociolinguistics和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我国对禁忌现象的研究比西方较晚。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涉及“塔布”,1983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门论述了语言禁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语言禁忌现象的研究兴趣浓厚,出版了多本论述禁忌语的专著。2005年,万建中在他的《中国民间禁忌风俗》一书中对禁忌的起源、本质、种类、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三章第二小节介绍了语言禁忌,他从不吉利词语的禁忌、破财词语的禁忌、猥亵词语禁忌以及对语言禁忌者的嘲笑四个方面入手,书中关于汉语语言禁忌的例子丰富,通俗易懂。这本著作为我们研究中英禁忌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资料。此外还有一些书籍主要着眼于跨文化知识及相关基础理论,这些书籍也是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如胡文仲主编的《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和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他们分别对中英禁忌习俗,禁忌语以及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在中英禁忌的对比研究中,不少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成果,如王君的“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语的差异”,作者认为英汉禁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隐私观念、宗教和亵渎语几个方面。而后他又论述了产生这些禁忌语的原因,作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禁忌语的产生归因于宗教信仰、地位等级和自我心理联想,每一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用实时性的例子论证了其原因。总结我国虽然已出版过多部关于禁忌语的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对禁忌语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其中包括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在对禁忌语进行英汉比较研究中,我国对二者的相似性或区别进行的定性研究居多,而定量研究很少,其中定量研究只涉及到问卷调查。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如语料库语言方法。二是我国外语研究中的“禁忌话题”大都是采取一种“点到即止”的态度和做法,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具体的禁忌主题或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禁忌语来源于社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禁忌语也在发展。所以关于英汉禁忌的时代变化以及影响禁忌语发展的社会因素仍有不少学问有待探讨。在对前人著作研究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以后的发展方向中,我们有必要将中英禁忌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对禁忌现象进行更多视角的考察、对比与审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禁忌语在这一方面一定会有所突破和发展。参考文献[1]Austin,J.L.(2002).Howtodothingwithword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Axtell,RogerE.(1993).DosandTaboosAroundtheWorld.NewYork:JohnWiley&Sons,Inc.[3]ElizabethGage.(1993).Taboo.London:CorgiBooks.[4]Goffman,E.(1967).InteractionRitual:EssaysinFace-to-FaceBehavior.NewYork:PantheonBooks.[5]Grice,H.P.(2002).Studiesinthewayofword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6]Philip,Thody.(1997).Don’tDoIt:ADictionaryoftheForbidden.London:TheAthlonePress.[7]Wardhaugh,Ronald.(2006).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Oxford:BlackwellPublishing.[9]杜学增,1999,《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62页。[10]吕洁,2002,《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11]李金珠,2008,《中西方禁忌语异同分析》,唐山学院外语学报,第12期。[12]王君,200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差异》,常熟高专学报,第6期。[13]王德春,姚远,1995,《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82-93页。[14]万建中,2005,《中国民间禁忌风俗》,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第25-32页。[15]夏添,2007,《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语用特征》,中国校外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