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知识承担妇幼保健工作是乡村医生的义务,乡村医生应承担的妇幼保健工作职责,村级季报表的填报,孕产妇与儿童系统保健。一、乡村医生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责1、动员准备结婚的男女到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保健,给准备怀孕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早发现孕妇,动员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卡,负责对孕前3个月到孕后3个月妇女的叶酸免费发放工作。2、掌握全村结婚人数、孕产妇数(名单)、出生数(名单)、婴幼儿数(名单)、3岁以下儿童数(名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新生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有关数据,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3、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指导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及避孕节育措施。督促产后42天到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母婴健康检查。4、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妇幼保健知识。二、乡村医生妇幼保健三件事妇幼保健是国家医改公布的十一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一项,也是乡村医生日常的职责内容之一。但是,在妇幼保健体系中,最低的层级是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那么对于这项工作,乡村医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应该做些什么?在现阶段,乡村医生开展妇幼保健工作通常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报信息作为农村基层卫生网络和妇幼保健体系的基础,乡村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掌握农村妇幼保健基础情况,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协助做好妇幼卫生统计监测工作。妇幼卫生统计监测工作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乡村医生需要报告的内容有:包括国家和各地的妇幼卫生年报、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报表的生命指标监测、卫生部需要提供的法定的妇幼卫生报表、各地妇幼卫生年报表、妇幼卫生相关项目报表和监测相关统计数据等。其中,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保健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尤为重要。要做好信息监测,乡村医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首先为自己建立一个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可以包括:本村育龄妇女花名册;本村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花名册;本村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花名册;本村体弱儿童花名册;本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花名册;本村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逐月统计。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大家一定要记得及时向卫生院妇幼专干沟通妇幼卫生有关数据和工作情况。第二件:作宣传高危孕产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制度,适时开展产前检查,筛查高危孕产妇,及时送到医院、卫生院进行治疗和住院分娩,是防止孕产妇死亡的重要环节。“传统意识和落后的习惯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基层医生告诉记者。“最难做的不是孕产妇的工作,而是她们的婆婆和丈夫的工作。”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当地农村,一些婆婆认为自己生了几个孩子,都是在家生的,儿媳生孩子也应该在家生。有的婆婆以“亲手为儿媳接生”为荣,不愿意让“外人插手”。而有些产妇的丈夫,更不愿意让“外人碰自己的媳妇”。此外,一些地区的妇女多年来存在着怕见生人、羞涩的心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再加之语言上的障碍,也是住院分娩难以落实和推广的原因之一。要破解这一难题,乡村医生需要做好妇幼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因为长期与村民打交道,乡村医生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促进和落实住院分娩。在日常工作中,乡村医生的宣传重点包括: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提倡夫妻婚前医学检查,推广住院分娩,鼓励母乳喂养,教授妇女五期保护和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第三件:落实保健措施(公共卫生项目)在一些日常的乡村医生培训中,大家也会接受一些妇幼保健知识的教育,比如孕产妇系统保健与管理、孕产妇高危因素筛查与管理、产后访视、母乳喂养及婴幼儿营养指导等。其中一项重点便是协助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乡村医生需要注意的是,当村子里发现高危孕妇时,应该配合上级部门对她进行登记造册、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册)上作特殊标记,实行定期随访。此外,凡高危孕妇均应住院分娩,并尽可能动员在县(市、区)以上医疗保健单位待产分娩。除了重点关注高危妊娠之外,乡村医生需要落实的妇幼保健措施还包括:及时为新婚妇女进行早孕登记,做好孕期保健、住院分娩、母乳喂养等知识宣传教育;做好孕产妇基本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督促孕妇按时参加相关学习和孕产妇危险因素集中筛查活动;督促并护送孕妇到卫生院或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协助卫生院开展本村儿童健康检查和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搞好儿童常见病防治和体弱儿的管理;积极配合妇幼保健主管部门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和科研调查等。培训内容一,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规范(范围、职责、内容、评估)(1)范围(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其中包括(1.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2.新生儿疾病筛查、3.生长发育监测、4.喂养与营养指导、5.早期综合发展、6.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7.免疫规划、8.常见疾病防治、9.健康安全保护、1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2)职责1.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建立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2.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指导中心)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承担对下级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评估。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服务。收集和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4.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应遵循本规范。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服务管理与工作评估。参与辖区儿童工作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考核评估。(3)内容(胎儿保健、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1.胎儿保健胎儿保健不能单独存在,就是孕妇保健。孕妇应注意妊娠期卫生和营养。生活有规律,心情要舒畅,劳逸要适宜。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乳房卫生。在妊娠头3个月或末2个月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加强营养,合理安排。孕妇必须注意全面营养,尤其在孕末期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品,要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等。妊娠期不滥用药物,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避免放射线,积极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怀孕头3个月更需要预防风疹病毒感染。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是保证胎儿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措施。通过定期检查,可及时判明母子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卫生和营养指导,防止和纠正母(子)妊娠期(胎儿期)疾病,确保胎儿正常出生。2.新生儿保健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3.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新生儿访视2次(包括出生后一周内、满月)3个月、6个月、8或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和口腔卫生行为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指导。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4)评估建立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儿童保健工作网络建设情况、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和儿童健康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实施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考核评估。二、服务内容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健康问题处理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入户家访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了解出生、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询问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测新生儿体温、出生体重、身长、体格检查、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测量体重、身长、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地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服务站。目的:6-8、18、30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6、12、24、36月龄用听性行为观察法进行听力筛查2.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进行听力筛查3.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体儿童在托幼机构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三、新生儿初访时间和地点:出院后3-7天内,家庭访视针对性指导喂养指导护理指导体格检查及处理1.针对性指导溢奶:大多数新生儿溢奶都与喂养不当有关。如连续呕吐并混有黄绿色胆汁,腹胀,同时伴有高热应转诊。打嗝:当孩子打嗝时,给他喂些温开水,或抱起轻轻拍背部,打嗝就会停止。斜颈:用毛巾或薄褥子倚住婴儿头颈倾斜的一侧,使婴儿颈部保持正位,可以每天给婴儿做转头的被动操。转诊:若肿块在一年内没有消失,需手术治疗单纯脐疝:应尽量避免其由于哭闹、咳嗽、便秘引起的腹腔内压力增高,婴儿哭闹时可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