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卢中原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础1.经济运行发生重大转折,呈现高增长、低通胀态势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年均水平。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0美元(超过下中等收入国家1200美元的平均水平),今年可能达到1400美元。2.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变动加剧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是“十五”期间经济结构变动最为活跃的三个领域。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万亿登上5万亿元新台阶,仅用两年(2002-2004年)。城市化进程相当于改革前25年的平均速度。3.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在两个方面推进:一方面完善市场经济新体制,另一方面向计划经济核心部分发起攻坚战。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4.新的奋斗目标和发展理念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科学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已经描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在贯彻。二、未来5-15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1.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资源消耗量却排在世界前列。-环境质量仍然处于“局部有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还将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问题的要害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中国人均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重4.10%8%9.70%25%26%40%45%86%0%10%20%30%40%50%60%70%80%90%天然气石油铝水铜耕地铁煤炭2000年2010年预计2020年预计石油314158铁333452锰163138铜487282铅04552锌05369矿产名称进口依存度(%)我国主要矿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不断提高2.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显-投资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不利于消除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参数失真。-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土地资源配置缺乏规范、长效的管理制度,引发盲目投资和新的社会矛盾。-政治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导致增长速度攀比和数量扩张冲动。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特别是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领域)。-现有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峻(基数大、增长偏快、素质偏低、“未富先老”)。-城乡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贫富差距迅速拉大。4.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发展市场经济还将拉大区域差距。-区域政策的整合能力较弱,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程度不高(例如转移支付力度不够)。-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足。-要害在于社会发展差距、基础设施条件和全民福利水平,而不是经济差距。5.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国际区域合作加强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并存,“新贸易壁垒”增加。-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加大。-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际竞争加剧。-参与全球化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应对机制还不健全。-周边国家和地区动荡的威胁。三、未来5-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展望1.努力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平稳增长,综合国力将再上一个新台阶2005-2010年,经济增长年均8%,GDP总量将达到2.4万亿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人均GDP为17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2000美元的平均水平。2010-2020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为年均7%,GDP总量将达到4.8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十分雄厚:-内源型要素优势明显:市场回旋余地巨大,劳动力供给充裕,居民储蓄率很高。-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最终需求强劲。-工业化进入中期,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城市化势头迅猛,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将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2.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十一五”期间,投资率可能略为下降,而消费率尤其是其中的居民消费率可能适当提高。后10年继续促进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合理变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3.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判断标准:-农业劳动力比重应当降到40%以下。-产业结构应当接近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预计三次产业的比例大约为10:40:50)。-农业机械化水平应当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未来15年,预计城市化进程可能保持改革开放以来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的速度。-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46%(即2001年的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到2020年可望达到55%(即超过2001年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图1.城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38%47%31%52%77%78%73%39%24%19.4%66%32%37.7%46%0%10%20%30%40%50%60%70%80%90%世界平均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国1980年2001年城市化水平的国际比较4.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进步,在后10年取得重大进展,在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应当使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较大增强。5.人力资源应当得到更好开发-到2010年,力争使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力争使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城乡居民都能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人类发展指数由目前的中上等发展水平上升到较高发展水平。6.社会和谐程度应当有较大提高近期重点可考虑:-使农村现有的贫困人口实现温饱,建立有效的防止返贫机制。-及早建立广覆盖、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中等收入阶层应当明显扩大,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手段应当逐步健全起来。-健全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疏导机制,特别应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四、未来5-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取向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为主线,坚持实施五大战略:1.坚持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走集约式发展道路。扩大进口满足内需,改变粗放的出口增长模式,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稳定投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加快建设循环型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扩大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3.大力推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发展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等),特别是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4.大力实施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紧紧抓住中西部、农村地区、低素质人口和贫困人口等突出薄弱环节,公平配置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资源,逐步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算65%25%35%75%0%20%40%60%80%100%中国发达国家贡献率人力资本贡献自然资源和资产贡献5.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战略协调推进投资、财税、金融和土地管理等关键领域的改革,综合运用国土规划、市场准入和经济手段,提高各种稀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政府进一步减少对资源配置的行政干预,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弥补市场缺陷,减少社会代价。“十一五”期间其他政策建议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区域政策的整合能力和区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完善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流动方面的社会政策。合理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谢谢大家!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