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应用举例正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公式是什么?2sinsinsinabcRABC===2222cosabcbcA=+-2222coscababC=+-2222cosbacacB=+-复习巩固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分别适合解哪些类型的三角形?正弦定理:一边两角或两边与对角;余弦定理:两边与一角或三边.复习巩固题型分类深度剖析题型一测量距离问题问题1.A、B两点在河的两岸(B点不可到达),要测量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60o,∠ACB=75o,求A、B两点间的距离(精确到0.1m).分析:所求的边AB的对角是已知的,又知三角形的一边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边AC的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AB.解:根据正弦定理,得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75.1米。sinsinsin55sinsinsin55sin7555sin7575.1()sin(1806075)sin45ABACACBABCACACBACBABABCABCm75.1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分析:用例1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ABCABCD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BDA=δ.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sin()sin()sin()sin180()sinsinsin()sin180()aaACaaBC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222cosABACBCACBC.AB45ACB60ACD30CDBADB23CDBA两点的距离,求,,千米,定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两点间、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课堂练习:ABCD30°45°30°60°分析:1.在△ABD中求AB2.在△ABC中求AB46AB练习选定两个可到达点C、D;→测量C、D间的距离及∠ACB、∠ACD、∠BDC、∠ADB的大小;→利用正弦定理求AC和BC;→利用余弦定理求AB.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方案:形成规律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如例1中的AC,例2中的CD.基线的选取不唯一,一般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形成结论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变式训练1如图,为了计算渭河岸边两景点B与C的距离,由于地形的限制,需要在岸上选取A和D两个测量点.现测得AD⊥CD,AD=100m,AB=140m,∠BDA=60°,∠BCD=135°,求两景点B与C之间的距离(假设A,B,C,D在同一平面内,测量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2=1.414,3=1.732,5=2.236).解在△ABD中,设BD=xm,则BA2=BD2+AD2-2BD·AD·cos∠BDA,即1402=x2+1002-2×100×x×cos60°,整理得x2-100x-9600=0,解得x1=160,x2=-60(舍去),故BD=160m.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BCsin∠CDB=BDsin∠BCD,又AD⊥CD,∴∠CDB=30°,∴BC=160sin135°·sin30°=802≈113(m).即两景点B与C之间的距离约为113m.•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1)仰角和俯角•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①).题型二测量高度问题•2)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北60°等;•(3)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例3、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分析:由于建筑物的底部B是不可到达的,所以不能直接测量出建筑物的高。由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只要能测出一点C到建筑物的顶部A的距离CA,并测出由点C观察A的仰角,就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所以应该设法借助解三角形的知识测出CA的长。)sin(sinaAChahAChAEAB)sin(sinsinsin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仰角分别是α,β,CD=a,测角仪器的高是h.那么,在⊿ACD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例3、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例4、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α=75°,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β=45°。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30m,求出山高C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应该设法计算出AB或AC的长解:在⊿ABC中,∠BCA=90°+β,∠ABC=90°-α,∠BAC=α-β,∠BAD=α.根据正弦定理,)90sin()sin(ABBC0,cossinsinsin()30cos45sin75sin(7545)=15+153(k)RtABDBCBDABBADm解得)sin(cos)sin()90sin(BCBCAB所以,151533015315(km)CDBDBC例5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5k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30°,求此山的高度CD.分析:要测出高CD,只要测出高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或斜边的长。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BC的长。例5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5k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30°,求此山的高度CD.解:在⊿ABC中,∠A=30°,∠C=75°-30°=45°.根据正弦定理,CABABCsinsinsin5sin303.535().sinsin45ABABCkmCCD=BC×tan∠DBC≈BC×tan30°≈2041(m)答:山的高度约为2041米。探究提高在测量高度时,要正确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画出准确的示意图,恰当地选取相关的三角形和正、余弦定理逐步进行求解.注意综合应用方程和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现测得∠BCD=α,∠BDC=β,CD=s,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解在△BCD中,∠CBD=π-α-β,由正弦定理得BCsin∠BDC=CDsin∠CBD,所以BC=CDsin∠BDCsin∠CBD=s·sinβsinα+β在Rt△ABC中,AB=BCtan∠ACB=stanθsinβsinα+β.失误与防范在解实际问题时,应正确理解如下角的含义.1.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2.方位角——从正北方向线顺时针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3.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4.仰角与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直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称为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称为俯角.返回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