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要求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理解)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力层级:理解)阐释考查内容以一个语段形式(100-200字)出现,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解的能力。主客观题兼有,题型主要有六种:词语解释、断句、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题型分值1.解释词语,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词语的意思(课外句与课内句对比),3分。2.断句(划分3处),3分。3.内容理解、人物分析或评价感悟,为简答题,3分。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一、(201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其敬重,与决筹策。(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A项,辞别/推辞;B项,到/的;C项,均为“更加”;D项,跟随/由,自。答案: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答案: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答案:因为马援志向坚定(或“穷且益坚”);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二、(201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节选自《晋书》,有删改)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解析:A项,发动/选拔、任用。B项,直接,径直/直爽,直截。C项,均为“和”。D项,有声望的人/看,向远处看。答案:C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答案: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答案: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三、(201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节选自《渑水燕谈录》)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3分)解析:A项,均为“这时候”。B项,戴面具/当面。C项,协调一致/迅疾。D项,推崇/还。答案: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答案: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答案: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考点一文言词语的考查【考题举例】(2019年江苏扬州卷改编)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母诣.香告元不孝/诣.太守,说如此B.养人遗.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奈何以一旦之.忿/齐国之.美丽者也D.香乃亲.到元家/亲.贤臣,远小人答案:C解析:A项,到,前往/拜访。B项,遗留的/给予。C项,均为助词,“的”。D项,亲自/亲近。【答题技巧】1.掌握课外文言文词语(包括实词与虚词)意思,有以下三种方法:(1)课内迁移法课外文言文阅读其实是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拓展延伸,考查的大多数词语为课内所学习掌握的内容。只要认真学好课内词语意思,课外文言文词语解释就不足为惧。[例][考题举例]“养人遗孤”中的“遗”,与《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的“遗”意思一样,译为“遗留的”,两个“遗”都读“yí”。当读“wèi”时,译为“赠与,给予”,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例]“闻隗嚣好士,往从之”中“从”字在课内多篇文言文中出现,如《〈论语〉十二章》中“择其善者而从之”,《狼》中“一狼仍从”,《小石潭记》中“隶而从者”,《醉翁亭记》中“太守归而宾客从”,这些“从”都是动词,译为“跟随、跟从”。所以,在平时要注意字词的归纳整理。(2)组词法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简洁精练,用词讲究,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在课文中相当一部分的词语解释,都是单个字进行组词,成为词语的含义。[例]“通”字的词义:《爱莲说》中“中通外直”的“通”译为“贯通”;《三峡》中“才通人”的“通”译为“通过”;《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通”译为“通晓”。“通”的三个词义都是由“组词法”得来,但并非所有的词语都可以这样解释。所以,组词之后,将词语的含义代入原文中,看句子翻译是否通顺,以此来检测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3)语境推测法当课内迁移法和组词法都无法很好地解释词语含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语境推测法。[例][考题举例]“苦身投老”中的“苦”“投”,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这句话的主语是“母”,结果是“苦身”和“投老”。“苦”“投”在语境中均是动词,“苦”有“辛苦、劳苦”之意,但“辛苦/劳苦身体”不通顺,所以应翻译为“使……辛苦/劳苦”;“老”,年老,“投”有“投靠、投掷、投身”之意,但与“年老”不搭配,结合语境“投老”是指“母亲年事已高”,所以“投”翻译为“靠近”。2.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以上四类词汇的整理归纳详见第四部分《必备锦囊》。3.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中学常见的虚词有“之、以、而、其、于、者、乃、与、且、然、盖、则、焉”等。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和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虚词的归纳整理。4.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是要找出“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还是“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代入法即以选项中课内词语的意思代入课外词语中,看是否解释得通,以此来判断异同。(2)排除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找到答案。(3)词性法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考点二断句【考题举例】原文见考点一的[考题举例]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答案: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解析:断句一般在遵循“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规律划分。另外,当有多个谓语连用时,其中一般也断开。本句句意为:我(主语)最近经过(谓语)陈元的房舍(宾语),/院落(主语)整理得干干净净(谓语),/耕作也很及时(谓语),/这(主语)(说明他)不是(谓语)一个恶人(宾语)。即古文划分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答题技巧】1.词语(1)根据标志词断句规律标志词示例一般需要在其前面停顿的五类词敬谦辞(君、公、卿、夫子、臣、窃、愚,等等)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般需要在其前面停顿的五类词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如吾、余、予、尔、汝、彼、斯,等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发语词或感叹词(发语词:夫、惟、且、盖,等等。感叹词:呜呼、嗟乎、噫、噫嘻、悲夫,等等)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续表)规律标志词示例一般需要在其前面停顿的五类词关联词(至若、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记承天寺夜游》)一般需要在其后面停顿的两类词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焉,等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孙权劝学》)对话词(曰、道、言、云,等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时间词(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等)①少时/一狼径去(《狼》)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续表)规律标志词示例或在其前停顿,或在其后停顿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号、度量单位、典章制度,等等)从语法的角度判断它们是作主语还是宾语,主语在前停顿,宾语在后停顿。①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孙权劝学》)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判定语句的停顿点。亭看雪(《湖心亭看雪》)[例]余拏.(动词)一小舟/拥.(动词)毳衣炉火/独往.(动词)湖心2.句式文言文一般都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往使用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是使用对举、对比的手法等。断句时,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判断断句点。[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总之,不论运用什么规律,都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这要求考生加强文言文训练,增强语感。考点三内容理解与概括【考题举例】原文见考点一的[考题举例]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答案: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解析:所谓“至行”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行。从文中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他善于规劝他人;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了他与百姓走得很近;第三,“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讲究仪容仪表;“不应征辟”则表现出他不慕名利。【答题技巧】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以下方法:(1)认真审读题干,寻找相应区域。(2)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3)根据实情,准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