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浙江工业经济发展有关工作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二五”浙江工业经济发展有关工作思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郑一方副主任高级工程师2010年11月一、“十一五”以来浙江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一)主要成就工业总量规模较快增长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企业组织结构趋于优化产业集群建设势头良好自主创新建设进展明显集约发展水平较快提升(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经济增长依然脆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大企业竞争力仍待提升块状经济趋向低端锁定自主创新能力仍待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制约趋紧二、“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工业经济将稳步增长,继续发挥支柱作用。产业、税收、就业、投资无法替代;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工业发展活力依然存在三、主要任务和目标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四、面临困难生产成本增加一般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产业梯度转移宏观政策调整(一)生产成本增加:投资成本:土地、设备(进口、国产)、建设劳动力成本:工资、福利、社保原材料成本:能源、原材料、政策调控环保成本:减排、治理、标准提高(二)一般产能过剩传统产品:普遍产能过剩国外先进产品:进口难以替代(三)市场需求不足国际市场:金融危机贸易壁垒产业重振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梯度开发(四)产业梯度转移不适宜发展的产业:成本因素、市场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人才因素等不适宜发展的生产环节:随着产业链的整合提升,所有的环节都有可能转移(五)宏观政策调整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振兴东北、开发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海西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人才政策、房地产政策、金融政策五、浙江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一)关于“十二五”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浙江省从“十一五”时期的第一年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并将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将仍处于中期后半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工业化前期阶段前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预测区————事实区——年度(二)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四个重要内在特征要求1、GDP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份额持续上升,制造业增加值持续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高于服务业和初级产品部门。2、制造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快提升,并且制造业部门通常是这一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部门。3、技术进步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由广义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一半,远远超过了资本要素投入和劳动要素投入增长的贡献。4、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愈加重要。在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由产业结构变动而引起的三次产业间资源再配置效应(TRE)上升至0.75%,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11%的历史最高水平。六、浙江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形势(一)出口形势与“十一五”中期以前相比,“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出口高增长态势将彻底改变,出口增幅总体将明显下降。预计“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对美国出口增长将趋于停滞,对其他传统国际市场的出口增长将明显放缓,但对新兴国际市场的出口可能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二)消费形势预计“十二五”时期浙江省消费形势将有所改观,但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积极变化。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消费形势将总体有所改观。由于我国家庭储蓄率下降空间不大,浙江省大量中小型工业企业现阶段缺乏有效的国内营销渠道和较强的国内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形势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积极变化。(三)投资形势“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工业投资不会有太大增长。在影响投资的要素方面,土地要素瓶颈在“十二五”时期仍有待政策上的突破,而投资资金要素的制约则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将有一定的缓解。在投资领域方面,“十二五”时期的投资领域还有赖于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基金的大力引导。但“十二五”时期我国鼓励投资的政策导向仍将延续。(四)金融和技术发展形势预计“十二五”时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胀,并存在滞胀风险,而且美元汇率对我省经济的影响有望降低。预计在“十二五”时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很可能开始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在国际规约的压力和各国政策引导下,“十二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有望取得突破。六、企业发展战略取向多元化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服务外包职业经理合作创新产业链分工产业转移(企业战略布局)(一)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制造—制造服务业(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售后服务、报废回收等)跨行业发展:轻工、重工、机械、化工、电气、电子、材料、医药、软件等跨产业发展: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业、商贸业、餐饮业、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二)资本运作股份制改造:产权清晰、股权激励、规范管理股权重组:兼并、并购、参股、控股股权交易:协商交易、招拍挂、交易所风险投资:战略性(长期)、战术性(短期)上市融资:国内(上海、深圳、香港)、国际(美国、欧洲、新加坡等)破产收购:国内(国企)、国际(欧美)(三)兼并重组股权交易:股权收购、参股控股转让收购:全部转让、部分转让联合投资:以项目为基础的参股投资、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参股投资(四)服务外包决策咨询:发展战略、项目管理、流程再造、市场调查等代理业务:劳务外包、加工外包、物流外包、销售外包、服务(培训、维修)外包等中介机构:咨询服务、检测检验等(五)职业经理总经理外聘:全面管理经营部门经理外聘:战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六)合作创新研发阶段:商业化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产业化阶段:企业为投资主体、市场化运作、风投基金、风险投资规模化阶段:产业链合作股份制、银行参与的融资、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再创新阶段:成熟产品和成熟市场的拓展、标准和品牌建设培育(七)产业链分工专业化加工:单一化、少品种、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产品开发、总装集成、市场开发、品牌或寡头垄断产业集群:信息、物流、技术、金融等服务平台,产业链分工合作(八)产业转移(企业战略布局)国内:欠发达地区(中西部),优先地区:产业配套、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物流成本、政策环境的改善提升,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大城市(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以企业总部及研发、销售中心为主。国际:欠发达国家(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加工制造为主,结合市场开拓及应对贸易壁垒。发达国家(欧、美、日):研发、高端制造、品牌经营转移内容:管理总部、研发设计、制造加工、营销及服务网络、原材料供应等转移方式:单一企业或项目型转移——组团集群式、大规模产业配套型转移(产业配套、市场拓展)简单搬迁型转移——改造提升再造型转移(综合考虑土地、环保、劳动力与企业长期生存等因素)项目投资型转移——股份收购、参股并购型转移(更好地解决产品准入、市场控制和生产集约化)企业自愿与招商——政府或协会组织作用(飞地、园区、援建)七、产业政策导向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业扶持要素保障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政策发展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一)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结构(三次产业、观光旅游、医疗健康、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内部结构(轻工、重化工、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关注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中相关环节调整:原料加工、零部件加工、整机组装、销售服务等产品结构调整:高附加值、大批量、个性化等产品(二)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新产品研发周期、新产品产值率、研发投入与销售额比重制造能力:装备条件、劳动生产率、产品合格率成本控制能力:流程、质量、采购价格、人力成本品牌营销能力:市场占有率、营销网络体系、售后服务水平(三)产业扶持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投资导向、产品延伸、市场拓展财税政策:明确政策指向: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政策绩效:根据发展阶段,实施精准化扶持台湾、以色列:集中培育新兴产业香港、新加坡:重点扶持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美国、欧洲:通过政府采购扶持大企业研发行政措施:准入审批(门坎)、资源配置、税收减免、财政补助、政府采购(四)要素保障土地:地点位置、指标价格、提供方式、配套用地、投资强度、产业集聚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物流运输、资源配套、政府服务资金:融资担保、风险投资、融资租赁、贷款贴息、减税免税资源:水、电、汽、热、原材料、市场(五)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共建研究院、委托研发、购买成果企业创新体系:通过企业技术中心、质量控制和创新评价中心等载体建设,推进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重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测试、设计、研发、培训、咨询人才引进:产业集聚、信息交流、人才高地(六)淘汰落后产品目录: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政策措施:积极(市场化手段):兼并重组、改造提升、土地置换、税收调整、差别电价消极(行政手段):限期关停、经济补偿、禁销禁产、经济处罚(七)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政策政策关键:腾笼换鸟、利于长久发展;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企业生存和投资环境:寻求最适宜的发展环境,考虑搬迁投资成本,保障可持续发展招商方式资源招商:矿产、土地、山林、水面(工业、种植、养殖)、项目招商:城市改造、房地产、公共建设、商业地产市场招商:交易市场、消费市场、政府采购产业链招商:上下游环节及产品形成产业共生和产业集聚园区招商: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实行飞地管理和分税制,营造亲情环境。(八)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重点(错位):研发设计总部经济检测检验工业会展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扶持方式:提供展示平台:整合提升各类会展,拓展国内市场(浙货万里行活动)推进品牌提升:组织竞赛、评比、表彰活动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集聚区:做大、做强、做精、做长改善发展环境:市场秩序、土地政策、资金运作、人才积聚、平台建设税收调整:融合(分离)发展服务业、税收减免、集聚发展八、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主要途径(一)强化自主创新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和人才资源,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融合,深入实施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促进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8%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达20%以上,建成一批省级以上行业或区域创新平台。(二)优化产业组织“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重点,是培育发展三类企业主体: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培育50家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高新化、龙头带动效应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500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省级和市级创新型企业。(三)发展产业集群在我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基础上,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为目标,加快提升传统块状经济,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传统块状经济普遍实现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现代化产业集群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组织形态,全省形成5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达15个左右。(四)推进管理创新以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为核心,加快企业组织制度创新,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促进全省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