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复习第一章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8.P13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15.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16.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17.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18.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19.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20.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2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P24)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U2ffV2f倒立实像缩小照相机U=2fV=2f倒立实像等大/fU2fV2f倒立实像放大幻灯机、投影机U=f无无无无/Uf/正立虚象放大放大镜22.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3。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23.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24.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25.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26.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知识点详列2.1运动和能的形式1.运动的多种形式(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2)比机械运动更复杂的运动:热运动、声运动、电运动、光运动例子:闪电是云与云、云与地之间的火花放电现象,闪电内部的温度极高,它会使闪电通过的气柱发生骤然变热、膨胀而发出雷声。闪电甚至会使树木燃烧。所以,雷电交加时除了声运动、光运动外,还有电运动和热运动。(3)生命运动:生物能够生长繁殖,这是生命运动,生命运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2.能的多种形式:能也称能量,跟物体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能,这种能叫做动能。气体、液体也会运动,也具有动能。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一个物体,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那么它所具有的动能也就越大。221mvEk。(2)势能:物体由于举高或是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物体被举得越高,形变越厉害,它的势能就越大。注意:动能和势能我们统称为机械能。(3)化学能:物体自身所存于的能量。例如:食物,汽油、木材、天然气等燃料。(4)其他能:电能、风能、光能、太阳能等。(5)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燃料燃烧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上抛的物体,动能转化为势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第二节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4.匀速直线运动定义: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注意:在计算时,各个量的单位一定要统一)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会换算)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5.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速度包含大小和方向,方向变化也代表速度变化):定义:运动速度变化(大小变化或方向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平均速度的测量: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关键找总路程和总时间)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第三节力的存在第四节力的图示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A对B施加一个力,同时B也对A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一定接触,比如电磁力,重力)。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⑵分类: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力的表示法:A力的图示(精确表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法:“四定两标”,一定:受力物体,二定: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几何中心);三定:标度,四定:根据标度画出力的线段长度,一标: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即力的方向,二标:标出力的大小和方向。B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只关心力的方向,不关心大小,即在物体力的方向上画一个箭头表示力。9.弹力(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即弹力。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属于弹力。(2)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假设弹簧原长为L1,发生形变后的长度为L2,则弹簧的伸长量为△L=L2-L1)成正比(F=k△L,k为胡克常数,了解)。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3)方向:弹力的方向和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下落1.原因:物体下落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即重力作用。2.重力: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受到的力,即重力,简称物重,用符号G(gravity)表示。注意: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3.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g为常数(重力加速度)=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的重力是9.8N.重力大小还和位置(如纬度,星球,海拔)有关系。4.方向:唯一,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5.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重心是一种模型,不是实际的点。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比如空心球。一般分析中,把物体的重心画在近似几何中心。第六节摩擦的利与弊1.摩擦力(f):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friction)。摩擦力的形式: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摩擦力普遍性: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动摩擦)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既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大小:动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动摩擦力越大!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2.增大或较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更粗糙b.增大压力c.滑动代替滚动(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光滑b.减小压力c.滚动代替滑动d.使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润滑油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