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音乐欣赏课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一上音乐欣赏课教案【篇一: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二、欣赏歌曲《龙船调》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三、歌曲简介:《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四、再次聆听:思考: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五、学唱歌曲: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六、小结: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篇二:七年级音乐上册欣赏《槐花几时开》教案】【篇三: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马牧中学徐秀芳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音乐创造能力。关键词:直观教学;主体参与;营造氛围;情感互动初级中学的音乐少不了欣赏课,在很多学生的眼里,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不到任何知识,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在一般的音乐课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他们在全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不但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而且要持之以恒,把音乐欣赏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在初三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三、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引导。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动物狂欢节》属于情节性作品,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情节,然后把这种情节与音乐旋律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分小组演,或即兴跟音乐演等等;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尽量让学生的言谈得到发挥。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后,我让学生分组谈谈对音乐的感受,有的说:“我仿佛听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的景象。”有的说:“我好象看到牛儿在河边喝水,雨儿在欢快的歌唱。”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真实的感受就是对音乐的理解。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表现、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记得在欣赏《饮酒歌》时,音乐结束后,我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剧情,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各小组的展示真让我赞叹不已,有的小组在这首歌之前配上深情的朗诵词,有为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讴歌的,有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盛赞的,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有的小组用打击乐中的小碰铃伴奏,还解释说:“这是人们举杯相碰时发出的美妙乐声”。且不说他们怎样听懂了歌剧,但这样美的创意,是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最好理解,我十分激动地表扬了这几个小组:“你们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些创意连我都没想到,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由此看来,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四、师生情感互动体验音乐动情正确认识师与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创设师生合作的关键,也是上好一节隐喻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共同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一起参加音乐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学生演奏《梁祝》的爱情主题,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这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及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为后面完整地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好充分的准备。音乐教学如何真正让学生能获得真正的体验?我认为: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通过师生交流与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学习音乐文化,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会有体验。通过开放课堂教学,保持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利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音乐魅力的驱使下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在与老师或同学的合作下,体验音乐中促使自己情感的主动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