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中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移民与社会发展移民与社会发展移民与社会发展移民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论坛论坛论坛论坛综述综述综述综述一一一一、、、、移民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移民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移民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移民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210年7月24-26日,中国社会学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以“中国道路与发展”为主题的第20届中国社会学会年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社会学研究的800名专家学者与会,盛况空前。论坛研讨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全面探讨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移民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移民之路论坛”作为本次年会的28个论坛之一,由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办,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承办。本次论坛的坛主为河海大学施国庆教授和陈绍军教授,于2010年7月25日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河海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代表约6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论坛设主题发言29个,全面地研讨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移民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本次论坛提交的论文涉及诸多类型的移民,如:扶贫移民、国际移民、环境移民、工程移民、生态移民、流动人口等;同时涉及诸多移民相关问题,如:移民社会学学科的建设、移民的适应问题、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相关法律问2题、移民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社会政策、少数民族移民的宗教信仰问题、移民的生育意愿、移民社会冲突等。通过本次论坛,与会代表增进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的移民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探讨了各类型移民的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本次论坛搭建了更加有效的国内移民社会学相关领域交流的渠道。该论坛无疑将会对中国移民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现将论坛研讨内容综述如下:((((一一一一))))、、、、移民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探讨移民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探讨移民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探讨移民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探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流动的加快,移民和移民社会已经普遍存在。移民社会特有的内涵及其多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界定移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构建移民社会学理论体系,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河海大学施国庆教授指出: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通过分析移民的影响因素对移民进行了分类;指出了移民社会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一是揭示移民活动全过程相关社会系统的变迁、发展、建设的机理与客观规律,二是研究移民社会系统的解释、分析、预测、规划、评价、监测、控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为移民活动的社会管理和移民社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移民社会关系与网络、移民与社会公正、移民与少数民族等10个移民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建议社会学家应广泛参与。((((二二二二))))人口流动与迁移人口流动与迁移人口流动与迁移人口流动与迁移的特征的特征的特征的特征、、、、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因素因素因素因素分析分析分析分析珠三角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民工荒,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移民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刘小敏教授针对广东省出现的用工短缺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劳动力来源、结构、需求以及供给几个方面分析了用工短缺的特征;从原住地、目的地、介入障碍、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用工短缺的原因;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三个理性判断:用工相对短缺现象是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把用工相对短缺现象笼统地称为“民工荒”,是不负责任的提法;多方面采取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措施,用工相对短缺的趋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遏制。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而且人口流动的频率与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移民迁移到一个新城市后的社会适应,与诸多的因素有关。而且不同群体的3适应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南京大学的朱力教授指出,国内的智力移民与体力移民的适应对比鲜明,人力资本越强,如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竞争力越强、经济收入越高,则越容易适应城市生活;来自国外的技术移民、国外的学习移民的适应状态中有许多不同与国内移民的发现,移民越是来自发达国家,其收入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越是有优越心态,越不容易融入当地社会;中外移民在社会适应方面有一些共同性、规律性的现象,移民融入城市的动机越强、在城市的居住的时间越长、社会交往越广泛、社会关系越多,越容易适应与融入城市。在世界经济近代化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移民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李楠博士运用移民重力模型为理论框架,利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东北地区移民与铁路发展的历史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该时期铁路发展对东北移民变化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其研究发现:铁路发展对移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特别是1903年以后,随着以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为主要框架的东北铁路网的形成,此影响格外显著;发现交通设施的改善与其它影响移民的决定因素相比,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三三三三))))农民工的保障农民工的保障农民工的保障农民工的保障、、、、市民化市民化市民化市民化、、、、定居及适应性研究定居及适应性研究定居及适应性研究定居及适应性研究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源自农村的流动与迁移。自80年代末第一次出现的“民工潮”以来,农民工群体的规模逐渐扩大,目前约1.3亿。长三角与珠三角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还是福利保障与权益保护来看,长三角外来农民工的待遇都明显优于珠三角地区。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从两个地区早期不同的工业化模式入手来寻找这一差异的历史根源,其研究指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两个地区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工业化模式,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政府-企业-工人”的三方治理结构,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原有的三方治理结构转变为地方政府—改制企业、外资企业—本地农民工、外地农民工;而在珠三角地区,典型的工业化模式从一开始就是以“三来一补”企业外主,三方结构表现为本地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外来农民工,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能力和意愿却明显较弱,工人的地位和谈判能力也缺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市民化的形式既有农村向城市的异地转移—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也有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的城镇集中和4农业人口就地转移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江西省委党校的郭金丰副教授指出,农民就地市民化将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主要渠道;探讨了当前农民就地市民化存在的困境,发现就地市民化收益相对有限,而就地市民化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在上升,农民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积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就地市民化的政策思路。安徽大学的罗遐副教授根据2008年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定居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定居农民工城市适应水平高于非定居农民工,其中人际关系适应性最高,其次是日常生活适应性,以经济适应性最低;媒体接触情况、城市社会交往情况和参加社区活动情况等个体城市经验因素对定居农民工城市适应有显著性影响,而城市户籍制度则没有显著性影响。((((四四四四))))水库移民水库移民水库移民水库移民满意度及新时期面临问题探讨满意度及新时期面临问题探讨满意度及新时期面临问题探讨满意度及新时期面临问题探讨国内对三峡库区的关注及研究热潮以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建设三峡工程起为标志。三峡工程从筹建那一刻起,各种争议就相伴而行。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孙元明研究员通过对三峡库区社会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在“后移民时期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就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概念的定义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必要说明;对三峡库区在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作了探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满意度调查,是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的重要指标。湖北经济学院的嵇雷博士,依据271个调查样本数据,分析了影响满意度评价的积极性因素包括: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资金发放及时、信息公开等;消极性因素包括:后扶人口核定存有疑义、漏登漏报移民问题突出、非农移民矛盾依然突出、库区与移民安置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项目比较缺乏、后扶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项目选择不够合理、移民群众对后扶政策理解有偏差。((((五五五五))))国际移民的合法性国际移民的合法性国际移民的合法性国际移民的合法性、、、、融入融入融入融入以及新变化以及新变化以及新变化以及新变化非法移民主要表现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与难民有着紧密的联系。山东大学宋全成教授对欧洲国家和中国非法移民及其社会控制政策进行了比较,指出:欧洲国家的非法移民主要来自东欧国家和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控制非法移民的三种社会政策模式:宽容的英国政策模式、拒斥的德国政5策模式和合法化的南欧政策模式;中国已成为国际移民新的迁入目标国,非法移民问题同样已成为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解决中国的外国移民问题、特别是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需要从法律法规和机构建设两个层面上借鉴欧洲国家控制非法移民的社会政策的成功经验。贩运人口是一种现代形式的奴役,严重侵害被贩运者的人权,危害社会和谐稳定。虽然有证据证明,中国的贩运人口情况很严重,但是对于严重到何种程度,从法律特别是国际法角度如何看待之,仍然缺少系统的分析和严谨的论述。北京理工大学刘国福教授探讨了中国贩运人口的主要诱因,特别是法律漏洞诱因;以国际反贩运人口法律文件国内法化的视角,系统梳理中国反贩运人口法律的历史发展;全面剖析中国法律中反贩运人口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反贩运人口的法律对策。1990年代以来经济的纵深转型导致香港发展所需人才严重不足,政府逐步推出人才引进计划,内地优才为了实现其“香港梦”,源源不断赴港工作。中山大学黄晓星博士指出,内地优才在融入香港生活过程中出现了双重区隔的状况,首先,内地优才有选择性地融入不同的网络,情感化的“大陆圈子”与工具化的本地网络二者区隔开来,这是文化惯习使然,亦是内地优才维持个人优势的潜在条件;其次,内地优才处于职业阶层的中上层,在客观位置上与主观阶层品味上都区分于其他内地新移民及香港本地底层;这二者交叉互动,使内地优才成为“孤立”的群体,难以建立对香港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加快两地社会经济的融合是解决双重区隔问题的根本前提。根据2006年结束的“福州重点侨情调查”显示,福州籍新移民人数达到近90万人。福州地区的非正常移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受到海内外学术研究的密切关注。福州大学的林胜博士讨论了福州非正常移民的新变化:第一,20世纪90年代时狂热的移民潮开始趋于平静,人们对待“出国”(当地人对“偷渡”的委婉说法,下同)的态度开始变得冷静与理智;第二,从移民方式来说,安全的移民方式更受青睐。出国者倾向于选择通过持证件“合法”出国;第三,从移民者的知识构成来说,文化程度低的出国者很难获得成功。有研究显示,非正常移民的手段日趋诡秘,方式方法不断翻新。((((六六六六))))钉子户钉子户钉子户钉子户、、、、移民的宗教信仰等移民的宗教信仰等移民的宗教信仰等移民的宗教信仰等其他相关研究其他相关研究其他相关研究其他相关研究6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拆迁与改造力度空前。与此同时,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与凸显,开发商、政府与拆迁户之间矛盾所引发的悲剧不断上演,“钉子户”产生成了城市房屋拆迁矛盾中特有的现象。河海大学陈绍军教授通过对N市某“钉子户”的调查,指出:“钉子户”往往根据事态的发展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通常是通过合法化、问题化、暴露化和司法化等策略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利益格局失衡以及“争利”是“钉子户”出现的重要原因,应该从制度上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让利于民,建立被拆迁户分享开发效益的机制,并为被拆迁户,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公开的、公正、公平的争议及裁决的渠道。据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除首次人口普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