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学》讲义河北经贸大学金融系国际金融教研室2003年6月课时分配表章次内容脱产课时夜大课时函授课时前言1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4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4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4第四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2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6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下)6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目标3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4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3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2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其它政策2第十二章政策的国际协调3第十三章政策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3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2机动2合计51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账户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国际金融活动第一节外汇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第四节国际资金流动第二部分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简单商品市场均衡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均衡第四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第一节资金流动下的宏观经济平衡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的一般原理:资产组合理论第三节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第四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第一节汇率决定问题概述第二节购买力平价说第三节利率平价说第四节国际收支说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下)第一节资产市场说-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第二节资产市场说-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第三节资产市场说-资产组合分析法第三部分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目标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一节固定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二节浮动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第一节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第二节汇率制度的选择第三节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第一节直接管制政策概述第二节货币自由兑换问题第三节复汇率问题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其它政策第一节国际储备政策第二节供给政策第四部分第十二章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一节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第二节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几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方案简介第十三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三节牙买加体系第四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第一节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第二节欧洲货币一体化概况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金融视角--《国际金融学》前言一、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它研究的主要领域有:1、开放经济的基本概念、衡量指标和运行背景。2、开放经济的运行规律。3、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选择。4、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这四部分内容以“内外均衡”为主线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随着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发展,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加,外部均衡问题就会出现。而在一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刺激经济增长时,防范本币贬值的措施可能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需要从全球视角进行考察,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成为经济学面临的崭新任务,而这其中的货币金融问题研究的专门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国际金融学不同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它研究的重点是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国际金融学也不同于货币银行学,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交叉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货币银行学关注的焦点是货币供求及国内价格问题,而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则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银行学研究的是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国际金融学也不是专门以某一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货币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它的研究视角在于宏观问题。国际金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国际金融曾长期依附于国际贸易学。在早期,研究者一般在国际贸易教材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讨论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各国间的联系以商品贸易为主,国际间的货币流动是以商品流动的对应物出现并在量上相等,因而外部均衡问题体现为贸易收支问题。二战后,取代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次以人为的制度安排的方式规定了外部均衡的形式与调节机制等问题,这使得国际金融开始具有独立的特点,引起了实践和理论上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学科体系上则是出现了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相并列而构成的国际经济学,而有关国际金融的内容又是以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相关问题为主要线索的。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同时,国际间资本流动尤其是金融性资本的流动规模迅速扩大,其存量以远远高于贸易量的速度发展,其流动越来越具有独特的规律,其对一国内外均衡问题的影响日益显著和复杂,从而使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内外均衡的国际金融越来越与国际贸易相脱离,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二、学习国际金融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及加入WTO、日益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经济背景下,掌握国际金融知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首先,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各样的往来,就需要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动态,了解国际间有关金融业务,这些都离不开国际金融的知识、理论和实务。其次,我国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外汇管理、利用外资和外汇储备等对外金融问题,都是国际金融这门学科研究的领域。三、如何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学习国际金融应掌握该学科的内在规律性,在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最好具有一定的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这样可以更深入理解国际金融内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当然,有一些会计学基础知识对理解银行外汇账户、收支、债权、债务等问题大有好处。2.准确把握基本概念,重视本学科中各项内容的内在联系。3.重视多学科综合分析。在分析思考国际金融问题和现象时,不能只拘泥于该学科本身的范围和内容,孤立地就事论事去理解,应当善于从多学科多视觉进行综合分析,特别要关注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经济发展变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4.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由于国际金融所涉及问题的广泛性,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些现象可用国际金融中的理论、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判断,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很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时间检验学习效果的试金石。5.学习国际金融应多做练习。不做练习就无法准确、深刻理解国际金融有关概念、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大纲后配有习题,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国际金融原理提供帮助。6.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理解。教材中有些概念不能一次说透讲清,而要在不同章节,从不同角度才能理解深透。如特别提款权的概念在第一章中从一个侧面简单地加以表述;在第三章中又稍深一步加以扩展,作后在第十七、十八章中才全面地分析清楚。因此,在学习下一章节时,要不怕麻烦地重温前面讲过的相似内容,由浅入深地逐步加以串联,才能掌握问题的全面。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储备资产等问题均有类似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深入。7.联系对比,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把相似或相对称的理论、概念和业务等加以联系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锻炼字分析综合能力,做到融会贯通。如学习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法时,不能满足教材所下的定义,而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8.操作计算,用于实际。半教材涉及多方面的计算问题,诸如国际收支差额的计算,汇率制件的折算,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折合,套汇盈亏的核定,融资货币的选择,不同信贷方式下融资成本的比较,不同方式防止外汇风险的费用负担等等,学习过程中应熟练掌握这些计算原则与技术,以应用于业务实际。为此,按教学进度的要求,学生应及时完成来自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与作业练习,以提高计算的运用能力,解决金融实务。第一部分开放经济的基本概念、衡量指标和运行背景本部分主要介绍开放经济下的基本概念、衡量开放经济的指标如DP、GNP、CA、BP、K、A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它是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共包括两章内容。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衡量方法,对经常账户的分析要求熟练掌握并会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开放经济下的经常账户分析,国际收支账户的设置、内容及差额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对国际收支账户进行案例分析。【课时安排】四课时开放经济的概念:开放经济是指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通过商品和要素国际流动,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依存性,所以开放经济的运行拥有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特征,从而也就产生了内外均衡的相互矛盾这-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回顾封闭的国民收入概念与构成: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投入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的一个数量指标。国民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它的衡量方法有支出法与收入法两种。如果从产品的最终支出角度,它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投投资(I)政府支出(G);如果从收入来源角度,它则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储蓄(SP)、政府税收(T)。这两种衡量方法是等价的,即:C+I+G=C+SP+T将上式变形:I=S+(T-G)设税收和政府储蓄差额为Sg,则有:Sg=T-G而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为国民储蓄:SP+Sg=S所以:I=S结论:在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与投资必然相等。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商品的跨国流动是开放经济重要的特征。开放经济下,-国产品和服务可以销售给外国居民,这意味着该国通过出口增加了本国的国民收入,该国也可能购买外国产品或服务,这一部分支出不形成本国的国民收入,因此应该将之扣除。如果用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开放经济的国民收人等式可表示为:Y=C+I+G+X-M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差额称为贸易余额,记为TB(TradeBalance),则有:TB=X-M贸易账户余额同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一样是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国家,贸易账户余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并且,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贸易账户余额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非常突出。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是体现经济开放性的重要指标。二、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当经济开放到相当程度时,这一开放性就不仅体现在商品流动这一较低形式上,还会出现资本、劳动力的独立的国际流动。存在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时,进行国民收人统计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计算一国国民收入时应以一国领土为标准还是以一国居民为标准?以两种标准来计算,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分为两种:GDP和GN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以领土为标准,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总和。GNP即国民生产总值,以居民为标准,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两者的关系:GNP=GDP+NFPNFP:从国外取得的要素净收入,包括付给工人的净报酬、净投资收入及净无偿转移收入。当我们考虑了要素的国际流动而采用GNP计算国民收入时,。国民收入除国内总支出(C+I+G)与贸易账户余额外,、还包括自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NFP)两者之和称为经常账户余额(CA),则有;CA=TB+NFP在本书内容中,我们主要采用GNP这一国民收入概念。三、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分析1.经常账户反映了进出口贸易情况:如果不考虑要素净收入,CA反映的是一国的进出口情况,CA=X-M2.经常账户反映了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之间的差额: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由于Y=C+G+X+M,而私人投资、私人消费、政府支出之和是国内居民总支出,称为国内吸收(A),则有:A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