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试题特点非选择题在知识方面突出对教材重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在能力方面侧重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以及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由于试题综合性强,思维跨度大,考生普遍感到偏难。长期以来,同学们对非选择题的认识和作答存在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误区,答题技巧和规范性方面也有许多迷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答题效果和得分率。1.认真审题,全面、准确地获取题中的信息非选择题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全面、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是一个硬功夫,审题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审题要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阅题干时必须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并画上横线,做上标记。(2)理解要准:即无偏差地领会题意。如是“细胞器”还是“细胞结构”、是让填“序号”还是“结构名称”、是“细胞”还是“生物体”、是让写“基因型”还是“表现型”、是“个数”还是“种类”等。(3)提取信息要全:要从文字、附图、附表、曲线甚至是几个小题之间的关系、答题的要求中获取信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词语或语句、图表的标题部分和小字注解部分等。(4)巧借题目上下文之间的“提示”来解题。①有些题目设置的情境较新,但是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就隐藏于题目信息中,审题时必须将这些信息挖掘出来。例1景天科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一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二所示。十字花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如图三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影响植物A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2)植物A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B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为: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为0.4mol/(cm2·小时)。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光照强度为3.0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是1.0mol/(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植物B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________mol/(cm2叶·小时);如果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全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巧阐释本题是材料信息题,这类题目往往是以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新发现、新材料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加工、运用等能力。解题思路如下:阅读情境材料→理解、筛选信息→前后联系、思维整合→确定原理→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有四个:一是植物A“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和“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该信息是解答第(2)小题的重要依据,抓住关键词“夜间”,就可以答出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没有光反应。二是“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该信息是第(3)小题的重要解题依据,由于植物A气孔白天关闭,无法吸收空气中的CO2,所以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对植物A的暗反应没有影响。三是“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该信息是解答第(4)小题的重要依据,我们思考为什么植物A的气孔白天反而关闭呢,可能是它生活在炎热干旱的地区,气孔白天不关闭就会导致植物A因蒸腾作用失水过多而死亡。四是“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该信息是解答第(5)小题的重要依据,由于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所以光照强度为3.0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一样多。答案(1)温度、光照强度、水分等(2)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3)植物A细胞中的C3含量基本不变,植物B细胞中的C3含量下降植物A细胞中CO2浓度没有变化;植物B吸收的CO2量减少,C3的生成量减少,同时被还原成C5和C6H12O6(4)炎热干旱(5)1.4增加CO2浓度或适当提高温度②很多情况下,对答题者来说,题目中的很多信息既是一个提示,也是一个限制,而这些信息常被考生忽略,导致失分。例2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植物枝条生根作用的影响”,特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试管内基质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定、通气和吸水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圆褐固氮菌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为进一步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请完成下列实验:(1)用灭菌培养液培养圆褐固氮菌。(2)将培养物过滤,得到菌体和无菌滤过液。(3)实验分两组:甲组试管中加入基质和灭菌水;乙组若干试管中加入相同基质后,再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4)分别插入同类枝条,培养并观察。结果分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圆褐固氮菌分泌了促生根物质。技巧阐释本题中有几个关键的信息“提示”了我们如何作答。第一个提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为步骤(3)中加入的物质是步骤(2)中的“菌体”还是“滤过液”进行了“提示”,因此加入的物质应该是“分泌的促生根物质(在滤过液中)”。第二个提示:步骤(3)中的“乙组若干试管中加入相同基质后,再分别加入”暗示了不同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有差异,再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生根的作用不同,因此很容易联想到加入的物质是“等量不同浓度的滤过液”。这一答案也“暗示”了步骤(4)中乙组的结果:部分枝条生根。答案(3)等量不同浓度的滤过液(4)甲组枝条不生根,乙组部分枝条生根2.规范答题在表述性非选择题的答题中,最常见的现象是“会而不对”和“对而不全”,这主要是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达不准确造成的。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有以下几个来源:①生物学专业术语或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教材中的很多生物学术语、专有名词、结论性语句都需要我们准确记忆,否则即使会做,也很难得分。例3如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②题干和材料提供,考生自己组织在一些试题中,命题者将答案隐藏于题干中,有些我们可以直接“抄写”下来,有些需要进行筛选、组织。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这个技能,就很容易造成无谓的丢分。例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C5的含量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综上所述,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使用教材术语,名词、概念要写完整、准确无误。如问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的时期,应答“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能答成“减Ⅰ后期”等。(2)按要求作答,问则答,不问则不答,不知道的模糊化。问结构的就要答结构,问表现型不要答基因型。一般题中要求回答几点,就答几点,不要多答,否则言多必失,易暴露错误。千万别干画蛇添足的傻事,费了力不说,关键是会失分;该清楚时要清楚,该具体时要具体。如由单倍体培育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什么?答“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完整,答“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因为单倍体一般不产生种子。如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了,这时应________。若答成调节光圈或调换反光镜,就不准确,正确答案应是“增大光圈或换用凹面反光镜”。该模糊的则模糊,没有把握的知识淡化处理。如取试剂适量,浓度一定或适宜等。(3)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条理性和严密性。如问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应该准确地答出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而不要笼统地答在性染色体上。另外达到这“五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用题干上或教材上的概念、原理和结论性语句作为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些语句都是经过命题专家或编写教材的专家反复推敲出来的,能充分体现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等。此外,对于依据表格、图解或曲线来解答的文字表述题,有些问题还应注意根据“表格、图解或曲线”的特点进行分层(即对统计表、曲线进行分段)表述,不能太笼统,以求答案的条理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对于新情境中的新问题,如新型图表题等,要注意结合题中各种信息和相关的知识背景及理论依据答题。对于开放性较强的创造性实验探究设计题,一定要对答案语言的严密性、结论的可靠性及各环节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做严格的推敲,以防用语错误。(4)注意生物学科的“潜规则”。如书写杂合子的基因型时,一般显性基因在前面,隐性基因在后;写基因型时应将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写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前面,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应写在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右上角。在写遗传图解时一般将母本放在前面等。正确使用单位,应用教材中统一的单位(当然在做题时若题目已经给出单位的,应以题目中的为准)。(5)保持细心、不犯低级错误。细心是保证答题准确性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获得高分的基本保障。在高中生物中答题时易出现笔误的词很多,如将“叶绿体基质”写成“细胞质基质”,将“能量流动”写成“能量循环”,将“线粒体”写成“细粒体”,将“生长激素”写成“生长素”,让填写序号结果填成了结构名称等。为此,在回答问题时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减少不必要的非智力性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