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卦变讲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卦变《说卦》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历来治《易》者认为,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卦与卦间往往有着某种变化联系。此一卦,是由彼一卦变化而来。这种卦与卦之间的变化联系,被称之谓“卦变”。《彖》等对卦变的描述像《系辞》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以动者尚其变。”“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等等。《彖》《彖·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彖·蛊》:“刚上而柔下。”《彖·剥》:“柔变刚也。”《彖·复》:“刚反,动而以顺行。”《彖·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彖·恒》:“刚上而柔下。”《彖·升》:“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彖·涣》:“刚来而不穷,柔得乎位而上同。”《彖·贲》:“柔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等等。《周易古经》之卦变《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与爻辞,人们会看到:此一卦的卦爻辞中,往往含有彼一卦卦名。《小畜》卦初九爻:“复自道,何其咎,吉。”《履》卦九五爻:“夬履,贞厉。”《离》卦初九爻:“履错然,敬之无咎。”《蒙》卦六四爻:“困蒙吝。”《需》卦初九爻:“需于郊,利用恒,无咎。”《周易古经》之卦变《泰》卦卦辞中有“小往大来”之语,可是当《泰》卦的内卦三阳爻变为外卦,其外卦三阴爻变为内卦而成为《否》卦后,《否》卦卦辞即改成“大往小来”了。显然其卦辞“大”“小”的变化,与其内外卦阴阳爻的变化联系着。据此看来,前人“卦变”之说,似乎不宜轻易否定。旁通“旁通”一词,大概本于《文言·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以“旁通”解卦,虞翻使用最详。如他的注《易》之文中,经常说《比》卦与《大有》卦“旁通”;《小畜》卦与《豫》卦“旁通”;《履》卦与《谦》卦“旁通”;《同人》卦与《师》卦“旁通”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从《周易集解》所引虞翻注《易》之言中寻出不少。旁通所谓“旁通”,由上面的例子已可以看清:系指两个阴阳爻画完全相反的卦。如《乾》卦与《坤》卦“旁通”,是因为《乾》卦的六个爻画全部是阳爻,而《坤》卦的六个爻画刚好相反,全部是阴爻,故《乾》《坤》两卦“旁通”,上面所列之例亦同。旁通前人以“旁通”解释《周易》经文,用此种卦变之法,寻求着一些卦爻辞之间的关系。如《同人》卦九五爻称“大师克相遇”。他们以为这个“师”字的出现,是因为《师》卦与《同人》卦“旁通”的缘故。旁通另如《屯》卦九五爻“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而《鼎》卦九三爻中也有“雉膏不食”的句子,两卦皆称“膏”,据说也是因为《屯》卦与《鼎》卦“旁通”而得。上下象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易集解》引虞翻注此段文字说:“《履》,上下象易也。”意思是说,《夬》卦是由于《履》卦的上下两经卦互相交换位置而得——虞翻的这段注文,恐怕是“上下象易”之本。上下象易如上面所举《夬》卦,其内卦(即下卦)为经卦乾,其外卦(即上卦)为经卦兑。《夬》卦是由《履》卦的内卦兑与外卦乾互相交换而得,这种在一个卦体中,用上卦与下卦互相交易而变成另一卦体的方法,古人称作“上下象易”。如《恒》卦,其上下象易得《益》卦;《咸》卦,其上下象易得《损》卦;《屯》卦,其上下象易得《解》卦等等。往来《系辞》称:“往来不穷谓之通。”大概这就是谈卦变时,所谓“往来”法之所本。“往来”,指一个卦体因两爻互易而变成另一卦。往来举《屯》卦为例。其初九爻与六二爻两爻互易而成《坎》卦,同样,《屯》卦之六二爻与六三爻、六三爻与六四爻互易,其卦不变,仍为《屯》卦。其六四爻与九五爻互易而得《震》卦;其九五爻与上六爻互易得《颐》卦;上六爻与初九爻互易得《观》卦。再如《蒙》卦,其初六爻与九二爻互易成《颐》卦;九二爻与六三爻互易成《艮》卦;六三爻与六四爻及六四爻与六五爻互易仍为《蒙》卦不变,六五爻与上九爻互易成《坎》卦;上九爻与初六爻互易得《临》卦。震颐观往来这种两爻相易而卦变的方式,汉人又称作“之”。所谓“之”,即上面所讲的两爻相易。如《遁》卦“三之二”为《讼》卦。就是因为《遁》卦的六二爻与九三爻互易位置而生成《讼》卦。再如《大壮》卦“四之五”为《需》卦;《遯》卦“上之初”为《革》卦等等。往来虞翻善以“往来”法讲卦变。在《周易集解》中,如他注《屯》卦云:“《坎》二之初。”意思是说,《屯》卦是由于《坎》卦初六爻与九二爻互易而得。注《鼎》卦说“《大壮》上之初”。意思是说,《鼎》卦是由《大壮》卦的初九爻与上六爻互换位置而得。消息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消”,凡阴爻去而阳爻来为“息”。故“消”“息”,实为卦中阴阳消长变化之名。《易纬·乾坤凿度》说:“圣人因阴阳起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消”“息”之法,据说为西汉孟喜所传,虞翻注《易》则时常用它解释卦变。如虞翻注《复》卦说:“阳息《坤》与《姤》旁通。”意思是说,《复》卦显示,在《坤》卦中阳爻来而初六阴爻已去。又因《复》卦的阴阳爻与《姤》卦相反,所以,又是《姤》卦的“旁通”卦。出于同样道理,他注《姤》卦说:“消卦也,与《复》旁通。”十二“消”“息”之卦前人以此十二“消”“息”卦,分主一年十二月,即:《复》卦一阳息阴,建子,十一月。《临》卦二阳息阴,建丑,十二月。《泰》卦三阳息阴,建寅,正月。《大壮》卦四阳息阴,建卯,二月。《夬》卦五阳息阴,建辰,三月。《乾》卦六阳息阴,建巳,四月。《姤》卦一阴消阳,建午,五月。《遯》卦二阴消阳,建未,六月。《否》卦三阴消阳,建申,七月。《观》卦四阴消阳,建酉,八月。《剥》卦五阴消阳,建戌,九月。《坤》卦六阴消阳,建亥,十月。并以《泰》《大壮》《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观》《剥》配秋,《坤》《复》《临》配冬,谓十二消息相变通而周于四时。荀爽荀氏卦变之说,是以《乾》《坤》两卦生六子,由此六子“震”“坎”“艮”“巽”“离”“兑”再生其余五十六卦(实际上应是《震》《坎》《艮》《巽》《离》《兑》六卦体生其余五十六卦)共得六十四卦。荀爽如《彖·屯》:“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周易集解》引荀氏注《屯》卦曰:“此本《坎》卦也。案初六升二,九二降初,是刚柔始交也。”意思是说,《屯》卦是因了《坎》卦的初六爻上升到九二爻的位置,其九二爻下降到初六爻的位置而得来。荀爽《周易集解》引荀氏注《蒙》卦亦云:“此本《艮》卦。案二进居三,三降居二,刚柔得中故能通。”意思是说,《蒙》卦由《艮》卦变化而来,外卦以阴爻之柔为“中”,这样就“刚柔得中故能通”了。《蒙》卦之《彖》说“以刚中也”,也是这个意思。荀爽然而其注《解》卦又云:“《乾》动之《坤》而得众。”注《解》卦之《彖》云:“《乾》《坤》交通,动而成《解》。”(《周易集解·解卦》)若依此注,则《解》卦不是本于六子,而是本于《乾》《坤》两卦了。荀爽再按之《旅》卦,其注文曰:“谓阴升居五与阳通者也。”这就是说,《旅》卦是由于阴爻上升居第五爻而得。那么,我们看一下:在此卦中,初六爻与六二爻已经都是阴爻,只有九三爻与九四爻是阳爻,而这两爻又以九三阳爻位置居下,因此所谓“阴升居五”,只能是九三爻与六五爻互换,才能出现“阴升居五”。荀爽荀氏《讼》卦注文:“阳来居二而孚于初,故曰‘讼有孚’也。”其意是说,《讼》卦是由于阳爻来居第二爻而与初六爻相“孚”。我们看一下,在这一卦中,只有初六爻与六三爻是阴爻,其余全是阳爻。荀氏既称“阳来居二而孚于初”,那么,根据卦变中“往”与“来”的含义,这个“来”字自然是指六三爻与九二爻互易而“孚于初”了。荀爽荀爽注《晋》卦又说:“阴进居五,处用事之位。”其意是说,《晋》卦是由于阴爻进而居于第五爻,使自己处在“用事”的地位。那么,在这一卦中,其初六爻、六二爻及六三爻皆为阴爻,若“进”必指与九四爻互易,由九四爻“进”为六五爻,荀爽再看他注《损》卦,其文曰:“乾之三居上,孚二阴也。”“乾之三居上”,指内卦乾的九三爻与外卦上六爻互相交换,使原来的上六爻变成了六三爻。那么,是什么卦的九三爻与上六爻相易才能得出《损》卦?荀爽征之荀氏以上所注,则《旅》卦本之《否》卦;《讼》卦本之于《遯》卦;《晋》卦本之于《观》卦;《损》卦本之于《泰》卦。是《旅》《讼》《晋》《损》诸卦之变又本之于十二辟卦了。虞翻另一位东汉人虞翻所讲卦变,虽与荀氏有相同之处,但比荀爽更为完备可观。后人认为其主旨是以《乾》《坤》两卦生十辟卦。此十辟卦为《复》卦;《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再加《乾》卦与《坤》卦,共为十二辟卦。并由上面的十辟卦变化得其余五十二卦,共为六十四卦。虞翻虞翻注一阳之卦《比》卦说:“《师》二上之五得位,众阴顺从,比而辅之。”虞氏认为《比》卦是由于《师》卦“二上之五”而得,即由《师》卦的九二爻上来与六五爻互易而成。这样,《比》卦由《师》卦变来,而不是由十辟卦中的《复》卦变来了。虞翻虞翻注《颐》卦又说:“《晋》四之初,与《大过》旁通。”作为二阳之卦的《颐》卦,虞氏认为此卦是由《晋》卦九四爻与初六爻互易而得出,并与《大过》卦“旁通”而不是来自十辟卦的《临》卦。虞翻虞氏注二阴之卦《中孚》卦说:“《讼》四之初也。”就是说,他认为《中孚》卦是由《讼》卦的九四爻与初六爻互易而得。为了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虞翻又说:“二在《讼》时体离为鹤,在坎阴中,有‘鸣鹤在阴’之义也。”虞翻虞翻注《小过》卦曰:“《晋》上之三。”他认为《小过》卦是由《晋》卦的上九爻与六三爻互易而得。为了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虞翻又说:“又有飞鸟之象,故知从《晋》来。”意思是说,在《小过》卦卦辞中有一句“飞鸟遗之音”,就是因为在《晋》卦中,其外卦为离,离为飞鸟,因而证明《小过》卦是由《晋》卦变来。易数所谓“数”,主要指筮数。因为归根到底,《周易》是一部筮书。若全面研究《周易》,只讲解经文而不谈及筮数,那是不行的。宋人朱熹特别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其《易学启蒙》中专门讲了占筮,并提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新见解。大衍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大衍之数五十《汉书·律历志》:“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按《汉书·律历志》的说法,五十之数是由元始之象一,与春秋二,三统之三,四时之四相加而得十,再与此五体(象一、春秋二、三统三、四时四,及相合而成的十,共五体)相乘而得,即:50=(1+2+3+4)×5大衍之数五十《周易正义》释此曰:“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此说与《易纬·乾凿度》同,依京氏说,五十是由十日加十二辰,再加二十八宿而得,即:50=10(日)+12(辰)+28(宿)大衍之数五十《周易正义》又引马融之说:“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依马融说,五十是由太极、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相加而得。即50=1(太极)+2(两仪)+2(日月)+4(四时)+5(五行)+12(月)+24(二十四节气)。大衍之数五十《周易正义》并引荀爽之说:“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