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克服做事虎头蛇尾的缺点许多同学都有做事虎头蛇尾的毛病。我们往往凭着一时的冲动,一跃而起,订计划,订保证,表决心,咀咒发誓,可谓雄心勃勃。但往往没过几天,便“再衰三竭”,雄心烟消、热情云散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事虎头蛇尾的毛病,是缺乏毅力的表现。怎样才能去掉这种毛病呢?专家建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确立远大志向。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任弼时也说:“谚云: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确实,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崇高的目的,没有美好的希望和追求,他的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稍遇困难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反之,如果有志向,有抱负,有追求,认识到自己行动的真正意义和最终目的,他就会激发出坚韧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2.培养乐观态度。毅力的大小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这是意志活动的一条规律。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困难,能否克服这些困难,把工作进行到底,也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视困难为常情,在他眼里,“困难象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因而充满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悲观的人往往人为地夸大困难,或者未战先降,或者晃两枪就败下阵来,表现出毅力的丧失。因此,要想克服自己做事虎头蛇尾的毛病,必须注意培养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3.注意由易到难。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善始善终地干完,但往往因事情困难太大而难以为继。因此,对于毅力不很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某一阶段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图“一锹挖口井,一口吞个饼。”徐特立同志年近半百始学法文时,就是注意了这一原则,他以“日学一字,五年为成”为座名铭,结果三年就学会了。4.兴趣激发毅力。有人说不趣是毅力的门槛,这话是有道理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自幼对昆虫有特殊的兴趣,他在树下观察昆虫,可以一趴半天。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丁肇中教授说:“我经常不分昼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确实,一个人倘若对某项工作、某种事情、某门学科发生了“其乐无穷”的兴趣,则毅力当然如影随形、联翩而至了。5.要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往往也能培养自己的“大”毅力。李四光素以工作顽强、一丝不苟著称,这与他年轻时就注意锻炼自己每步走0.8米之类的小事不无关系。道尔顿平生不畏艰难,意志坚强,看来从他50年天天坚持观察气象而养成的韧性中得益匪浅。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有皆可以炼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的过程,即培养自己毅力的过程。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极克服小困难之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大毅力。事物从来就是这样相辅相成,此长彼消的。小事情很多,从哪些小事情做起?就从那些自己最忽略也最容易暴露自己意志弱点的小事做起。就拿每天按时起床、写日记、早晨锻炼之类的小事来说,如果你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从不马虎,坚持不懈,不以“身体欠佳”、“时间太紧”、“天气不好”等借口来原谅自己,久之,你就能逐步培养起顽强的毅力,做事“虎头蛇尾”也就可以变为“虎头虎尾”了。怎样改变怯懦性格心理学家认为,所谓怯懦性格,其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表现出胆怯和惊惶失措,祈求找到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躲避起来;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等。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怯懦性格易造就没出息的人。专家认为,为了使自己能坚强起来,怯懦性格的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气势激励。怯懦性格的最大弱点是过份畏惧和害怕,要克服这一弱点,就需要借助气势的激励。“雄赳赳、气昂昂”,看上去就能给人以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一个人在气势盛时,能产生一股不可阻挡的勇猛劲头。“火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战争中士气的勃发,可使原本怯懦之人也会产生决一死战的坚强意志。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困难面前,有了那么一股敢拼敢斗的气势,摆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式,你就会感到有力量,就不再会感到怯懦。因此,对性格怯懦者来说,用自我打气、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非常重要。2.信心鼓舞。怯懦性格者常是精神优势丧失的结果。因此,克服它还需要用信心来鼓舞自己。信心当然不会凭空产生。它要以对困难的深刻了解和解决困难能力的提高为前提。有的人之所以一再陷入怯懦的沼泽不能自拔,其原因就在于他不能勇敢地迎着怯懦的对象走过去,不敢钻进对象里面去研究它,完全被对象吓住了。但是,倘若你能钻进去深入研究它,把它的方方面面都研究透了,信心就自然会产生出来。正因为这样,一些专家指出:不是你所畏惧的对象造成了你的怯懦,而是你自己对怯懦对象的畏惧,加剧了你的怯懦。3.采取行动。克服怯懦性格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行动。几乎没有一个怯懦者不懂得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道理。但倘若只说不干,缺乏行动,则就既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由这力量建树起来的成就,当然也就不会有由于愉快地看到这种力量而产生的信心,这样,你的心情就只能久久地怯懦所弥漫。邹韬奋说:“我的态度是一息尚存,还是要干,干到不能再干算数,决不屈服。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他又说“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日。”他的这些话是值得一切有怯懦性格的人记取的。4.不怕失败。考察许多人怯懦的原因,无非就是害怕失败。但越怕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又越怕。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你的怯懦就会日益加深。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有些你感到怯懦的事,初做时也许确定会失败,但只要你不气馁,终有一天你能征服它。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只要你能敢于行动,不怕失败,你就不仅能改变自己的怯懦性格,而且也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因为“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教学后记:帮助了一部分性格怯懦的学生,用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的方法,在气势上加以激励,使他们对自己更加有自信,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和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使学生们知道,只有改变自身怯懦的性格,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教育学生改掉不良嗜好中小学思想可塑性强,分辨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讲吃讲穿、抽烟喝酒、旷课逃学、赌博、懒惰、迷恋影视剧等不良嗜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不管不问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但着急动火,手忙脚乱,甚至把学生看成“坏家伙”,采用恐吓、压制等简单草率的强制干预办法则更是错误的。正当的嗜好不但可以调剂因工作学习而疲惫的身心,使学生免除寂寞、无聊、单调、枯燥之感,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而不良的嗜好则腐蚀思想,损害身体,容易使学生荒废学业、生活奢侈、思想颓废,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学生出现不良嗜好时,教师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来教育学生呢?1.抓时机。教育学生的成效,往往不仅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了多少道理,而且更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被他们接受。2.动真情。如果教师以理服人,用情感人,态度诚恳,语重心长,使学生完全明白和体验到老师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而用心良苦,不是在卡自己,有意与自己过不去,这样就会产生情感交融的和谐气氛,使学生充分理解,迸发出心灵火花,增强克服不良嗜好的内动力。3.勤鼓励。当学生了有进步,哪怕仅是微小的一点,亦应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其继续努力。4.常坚持。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缺乏韧性,要改掉学生的不良嗜好,需有个长期、反复锻炼的过程。胶紧后松、一曝十寒、时冷时热是收不到成效的。改变学生的不良嗜好,所采用的方法要使学生乐于接受,通常可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⑴填补法。在学生克服不良嗜好的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巧妙运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被孩子乐于接受的其他活动来填补学生的“精神空间”,产生“再生力”,以彻底改掉不良嗜好,沿着健康轨道成长。⑵谈话法。就是私下和学生谈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良嗜好,如何改掉这些不良嗜好,这样学生认识提高了,感到改变不良嗜好有必要了,就会提高自觉性。⑶转移法。一个的的嗜好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的改变有时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嗜好。教师要着意改变有不良嗜好学生的周围某些环境,利用美观、朴实、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和校风,使学生受到有益熏陶,从而改变不良嗜好。⑷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将班里几个有不良嗜好的同学,叫在一起进行讨论、争辩。此前,教师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引经据典要准确有力,分析讨论要深刻有趣,启发引导要及时有序。教师要把握焦点,使理越辩越明。帮助学生摆脱挫折心理的影响当今学生抗挫折能力较低,在学习、生活中经不起挫折,鉴于学生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以及受挫折而引发的消极表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忍耐力、承受力,引导他们在遭受挫折时采取正确的态度,选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地战胜挫折。当今的中小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的受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抗挫折能力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因此正确对待,及时疏导学生的挫折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学生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1.从学校方面来看,学生或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教师的方行不慎、方法失当,或因在学习上的激烈竞争处于劣势,或因人际关系恶化等都可能使学生心理受挫,出现挫折心态,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百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自卑、失望。性格向外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心灰意懒。2.从家庭方面来看,有些学生因家里突然发生意外情况,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等;或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且又不注意教育方法致使孩子长时间在家里得不到爱而产生挫折心态。他们往往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的处世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各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怯懦、孤僻、离群、对立、仇视等。经受这些挫折的学生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或放弃追求目标,逃避现实,或迁怒于他人。3.从社会方面看,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些学生看到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如“脑体倒挂”等,心理上失去了平衡,想到自己的基础差,学习又吃力,不如回家去做个体生意。这样便产生了挫折心态。4.从学生自身来看,有些学生或由于自己生理上的疾病及缺陷导致挫折心态,或由于自我设计的“理想”总不能实现而导致信念动摇,产生了挫折感。处于这种心态的学生,轻则对周围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我行我素;重则逃避现实或玩世不恭、瞬息万变暴自弃。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挫折心态产生的一些觉的原因和表现。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危害是不可低估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正由于学生的挫折心态主要是由其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教育者在对待学生因挫折心态而引发的消极表现时,就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办法,而要分析他们心理受挫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教育。具体讲:1.教育学生正视挫折。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挫折虽说可以使人变得坚强,但如果长期经受挫折或挫折较大,又不能正确对待和恰当解决,则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不良品德的产生或心理变态。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从理论上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难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敢不敢迎着困难上。2.了解挫折中的期待。对于一个产生了挫折心态的学生,教育者期待他什么?这是教育者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也是矫正挫折心态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取得一致的见解,矫正才能有的放矢,因为不论是受挫折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还是教师帮助矫正,最终都必须由受挫学生自我认同、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