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姓名专业法学教学点论文题目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一、论文依据(写作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人资料准备情况)写作目的:人民调解,属于诉讼外调解的一种。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如何更好的运用人民调解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是维护辖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撰写本文旨在对人民调解制度在基层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议论。写作意义: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社会利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多样、容易激化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完善民事诉讼外人民调解制度的意义就更加凸显出来。而人民调解制度的特点(一是以最经济、最捷便的方式把大量民间纠纷就地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为群众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以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坚持依法调解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调解的过程中注重宣传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三是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的当事人之间达成互相谅解,增进了人民群众的团结和睦,增加了公民直接参与司法的民主因素。)也越来越被广大居民群众的接受和欢迎。本人资料准备情况:本人目前为止查阅、参考、借鉴的文献有:1、瞿琨:《社区调解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2、刘艳芳:《论人民调解的法制意义及效力重构》,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3、汤唯建:《关于制定社会调解法的思考》,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4、关于在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中吸纳国外ADR成果的思考。载《广东司法简报》。二、论文结构框架(列出论文的1、2、3级标题和主要内容)一、人民调解概述1(一)人民调解的概念(二)人民调解的工作原则(三)人民调解的发展与沿革简述我国古今“人民调解”的发展情况。(四)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对比将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从流程、结果、效果、大众认可程度等方面进行对比。二、人民调解制度的缺陷与弊端…(一)社会发展造成新型民间纠纷出现,调解工作的适应能力较差。各种体制、观念和利益的碰撞,引起了在整体利益、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社会矛盾的大量增加,然而人民调解的手段却提高缓慢。(二)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偏低,调解组织发展不平衡。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员其法律素养有所欠缺,有时虽以社会经验、个人威望能进行弥补,但却不能保证调解结果的相对公正性。调解组织发展规范性也应当有所加强。(三)人民调解工作缺乏足够经费支持,场所欠缺。(四)人民调解协议存在缺陷。虽《人民调解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但由于人民调解最终协议《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撰写者并不一定对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都清楚明白,在协议书签订后,还是可能出现无法执行的情况。三、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建议。…6(一)继续完善立法。(二)完善人民调解员的选拔制度。7(三)加强对调解组织的财政保障。7(四)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及时指正。8(五)继续完善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调解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