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初一新生的养成教育灵宝市第三初级中学张旭波有位教育家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培养,有利于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寒来暑往,日积月累的结果,要从进校门时就抓起。因此,必须在新生进校时,扎扎实实地抓好新生的入学养成教育。一、新生的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常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许多学生背《规范》、《守则》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扔纸屑,许多孩子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上课时坐得正,回答问题先举手,上下课起立时要站得直,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要主动行礼问好,见到谁的自行车被风刮倒主动上前扶起来,就餐时不浪费粮食,饭后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离开教室关好门窗,关掉电器……,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却能反映出人的精神境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质的飞跃基于量的积累,因为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再比如诚信的问题,既是道德问题,也是道德习惯问题,现在有许多学生不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例如:同学之间发生摩擦,不检讨自己,一味地指责别人;犯了错误不承认,先抵赖一番;实在无法抵赖,也口是心非地认错,短期内重犯同类错误,缺乏信用等等,我想大家对这种现象都很熟悉。近些年来这种现象有加重蔓延的趋势。对于这种问题,要经常利用个别谈话或班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教育,进行诚实谦虚、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必改的教育,希望他们遇事要理智,不胡搅蛮缠。把“明礼诚信”的信念植入他们的心田。当然,这一过程十分复杂而艰巨。但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二、新生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初一年级学生可塑性强,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是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得多了。当然,养成教育在小学六年的生涯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行为习惯,这不意味着不能改变,因为他们是带着憧憬、希望和神秘感进入初中的,他们有一种心理预期,把升入初中作为里程碑,想象着初中老师会怎样要求他们。他们面临的是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教材……,一方面由于人生地不熟,不敢轻易冒尖,另一方面他们童心未泯,想给新老师、新集体一个好印象,故而有意把那些不良行为习惯掩藏起来,让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觉得他天真可爱。这正是我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契机,是初一学生求新求进步的内在动力。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假象,缺乏经验的老师,看不到本质,看班级哪儿都好,平安无事,沾沾自喜,淡化了对养成教育迫切性的认识,没有及时地有所建树,养成教育的力度不够或不作为,满足于一周的入学教育,以为养成教育一蹴而就。没有提出具体的行为规范,也没有发现并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是在初二年级刚开始就出现分化,同年级的若干班中的一部分班出现不良苗头,早的,则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显现出不良势头。宏观上出现了“好班”、“差班”之分。因此,学生升入初中,如果一年级学生养成了坏习惯或没有及时纠正的话,以后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所以养成教育一定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初一新生的特点,利用初一年级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务必把握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小、抓早。比如,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的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课堂常规的教育,进行爱班爱校教育,开展“今天我以校为荣,明天校以我为荣”的教育等。尤其是日常行为规范的四十条,可操作性很强,应该逐条加以落实。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进行养成教育。叶圣陶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作为教师,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促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开展“争当优秀中学生”的活动,每学期开展“我进步了吗?”的反思活动,“比一比谁的进步最大”的竞赛活动,此外还可以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开展教师节感恩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开展做新时期雷锋式的好少年活动等等。四、养成教育要抓好行为训练。养成教育尤其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更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尤其需要训练。国外教育也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他们在行动上固定起来,这就是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形成言行一致,言行统一的高尚品德,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实践和锻炼,必须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要抓好行为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有耐性,要持之以恒。我们说在初一年级重在进行养成教育,决不是说在初二、初三年级就可以放松了,而应当继续加以巩固强化初一年级的教育成果。其次要严而又严,训练要强调“严”字,有个“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便心灰意懒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如慈父般“爱”,但训练时却有个狠劲,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连冠”;“马家军”在马俊仁教练的充满“慈爱”的吼声中脱颖而出一个又一个世界长跑冠军。如此,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做到“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需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把“苦练”与“趣练”有机结合起来,初一新生年龄小,不能像成人般机械训练,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比如:正确的坐姿,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新生便在活动中得到训练。总之,重视对新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新生的行为训练,就有利于促进新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的需要,是重大的课题,学校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从贯彻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高度来认识新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扎扎实实的把工作做好。抓好初一新生的养成教育灵宝市第三初级中学张旭波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