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种类繁多: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化学品已超过1000余万种,日常使用的也有700余万种。其中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危险化学品有3823种,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的剧毒化学品有335种应用广泛:广泛用于化工、化学制药、选矿、轻工、食品、造纸、自来水处理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会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或侵害。一.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灾害)的特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条件之一是根据物质的闪点划分:甲类危险场所:闪点﹤28℃的液体化学品区乙类危险场所:涉及闪点在28℃~60℃间化学品的区域丙类危险场所:涉及闪点≥60℃间化学品的区域易燃(表征指标:闪点、燃点和自燃点)闪点(又称闪燃点):可燃性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接触而初次发生兰色火焰的闪光时的温度。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易爆(表征指标:爆炸下限、最小点火能)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尘等)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能立即发生爆炸,这个可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下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最低浓度爆炸上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最高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只会燃烧,不会爆炸,低于爆炸下限不会爆炸但可能会燃烧!LEL:LowerExplosionLimited指爆炸下限,它是针对可燃气体的一个技术词语。可燃气体在空气中遇明火种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简称LEL我国把爆炸下限<10%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存在爆炸下限<10%可燃气体的场所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为甲类危险场所。有毒有害(毒性、腐蚀、职业健康危害)表征指标: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即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g/kg)总量(g)(60kg体重)剧毒<1<10<5<0.050.1高毒1-10-5-0.05-3中等毒50-100-44-0.5-30低毒500-1000-350-5-250微毒5000-10000-2180->15>1000对人可能致死量兔涂皮时LD50(mg/kg)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6只大鼠吸入4h死亡2-4只的浓度(ppm)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1.物料危险性大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和废弃物大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2.过程复杂化学反应复杂:如氧化、还原、氢化、硝化、水解、磺化、胺化等。工艺复杂:涉及反应、输送、过滤、蒸发、冷凝、精馏、提纯、吸附、干燥、粉碎等多个化工单元操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设备复杂:专用设备、大型设备、高速设备多。自动化控制复杂:DCS、ESD/FSC、SIS、PLC等维护维修作业复杂:易发生爆炸(泄漏、动火作业)、中毒窒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吊装事故、触电、辐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公用工程系统复杂:蒸汽(超高压、高压、中压、低压)、氮气、仪表风、工业风、循环水、脱盐水等因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大、危险源相对集中,化工装置一旦发生重大爆炸、火灾和泄漏事故,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危险化学品向周边扩散,极易发生次生事故,会给周边人群带来严重的后果,安全生产事故往往转化为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二、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灾害)的特点: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与其他事故相比突出特点:发生突然,防护困难。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意料,常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外泄,发生猛烈的爆炸、燃烧;如果附近建有居民区,有毒气体迅速向人口密集区扩散,威胁公众生命安全。扩散迅速,受害范围广。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可能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别是有毒有害气体在十几分钟、甚至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能扩散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远。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灾害)的特点:持续时间长,洗消困难。因危险化学品导致的污染区一旦形成,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有毒气体如果扩散进入居民住宅区不易逸散,有毒液体、特别是非水溶性有毒液体泄漏后洗消更困难,时间会更困难。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2004年4月16日,地处重庆主城区的天原化工厂(氯碱生产企业)发生连环爆炸事故,被迫紧急转移居民15万人。吉林的化工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后,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很快就公布了水质未受污染的报告,但沿江区域仍然出现了群众抢购瓶装饮用水的情况。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危险化学品事故与其他事故相比突出特点:易发性突发性扩散性毒害性易发生次生事故救援难度大事故原因复杂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重,社会影响广泛有人总结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死亡人数不多影响严重,事故不大波及范围广,伤害不重后患无穷”。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方面:工艺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陈旧,自动控制水平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操作技能差,安全管理水平低且不到位。政府监管方面:有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健全;现有的法规、法规可操作性差;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执法不严。客观原因:我国化工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缺乏。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化产区域油库工段•压力容器因意外原因超压、超温等都有可能发生物理性爆炸。粗苯蒸馏作业区、冷凝鼓风作业区的气液分离器、粗苯罐等在苯类物质生成和输送、装车过程中,如果设备、管道出现意外损坏或操作失控造成苯类物质泄露,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粗苯工段三区焦炉炭化室•灼烫事故发生的原因有:•(1)人员操作不当或酸储存系统发生泄漏。•(2)操作人员末穿长筒雨靴,穿戴围裙和防护服。•(3)蒸汽管路泄漏或人员误操作。洗苯塔•腐蚀性危害•所使用、储存、输送的物料有的酸、碱类,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对设备、管线、阀、泵中会产生内腐蚀,这些介质和因素与装置、设施长期共存于生产过程中,综合作用加重了腐蚀的发生,这些物质逸出在空气中,更增加了大气腐蚀性;运焦转运站•皮带运输•防止机械压伤安全标识思考:你认识那些安全标识吗?你还认为关手机没用吗?事故案例•一、世界范围内事故案例•印度博帕尔事故教训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的中央联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1984年12月2日,当用氮气将MIC从储罐E610(储存了大约40吨MIC)反应罐送料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工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操作规程要求,应在管道与储罐连接处加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加盲板,致使清洗水进入储罐E610。清洗水进入储罐E610后,与MIC发生反应,生成甲胺(CH5N,无色气体,易燃、易爆、有强烈刺激性)和二氧化碳(CO2),并放出热量。这类反应在20℃时进行得很缓慢,但为了降低成本,原本用于冷却MIC的氟利昂制冷系统在当年6月已被关闭,制冷系统中的氟利昂转而用于其它工厂。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有近40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在2小时内冲向天空,顺着每小时7.4公里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飘荡,刹时间毒气弥漫,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约64.7平方公里)。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MIC蒸气,在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聚成毒雾,贴近地面层飘移,许多人在睡梦中就离开了人世。而有更多的人被毒气熏呛后惊醒,涌上街头,人们被这骤然降临的灾难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博帕尔市顿时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的尸体,惨不忍睹。印度博帕尔事故事发后短短几天之内造成3000多人死亡,5万多人双目失明,15万人受伤害。有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截至2004年,死亡人数已升至20000人,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的影响至今未能完全消除。印度“1984.12.03”博帕尔事故人口密集区人口密集区人口密集区事故发生时风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大约有16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辐射。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影响而致命或患的重病,切尔诺贝利的地理位置•至今仍有被放射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事故影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事故共造成31名消防人员死亡,数千人受到强核辐射,数万人撤离。保守估计苏联共花费了180亿美元,以及50万军民处理此事件,但是现在看来事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二、国内事故案例河南洛染股份有限公司“7·15”爆炸事故教训:洛染公司未经正规设计,厂区布局不合理;与周边居民区安全距离严重不足;企业主要化工装置位于高压输电线下方;设备简陋,没有任何自动化监控手段,没有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差。7月15日1时30左右,一车间北部萃取釜上部动力线部位着火,在操作人员去找值班电工切断电源时,发生爆炸。爆炸弓I起了有机物料着火,硫酸和混酸泄漏。从起火到爆炸大约有2分钟。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将一车间和五车间及部分厂房夷为平地,并形成一直径约20米的爆坑。爆炸引发物料储罐起火,工厂房屋损毁严重,距工厂约500米范围内的房屋玻璃被爆炸冲击波震碎。经勘查,发现事故现场有2个较大的炸坑,1个位于水洗釜位置,1个位于五车间硝化釜位置,从现场情况判断第一炸点为水洗釜位置,第二炸点为五车间硝化釜位置。事故简要情况起火点五车间硝化反应釜(第二炸点)水洗釜(第一炸点)河南洛阳“7.17”爆炸事故现场河南洛阳“7.15”爆炸事故现场河南洛阳“7.15”爆炸事故现场河南洛阳“7.15”爆炸事故现场河南洛阳“7.15”爆炸事故现场河南洛阳“7.15”爆炸事故现场河南洛阳“7.15”爆炸事故现场事故影响情况•造成当班操作人员17人中的7人死亡、9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3人伤势较重),另有周边108名居民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碎的玻璃划伤。山东省临沂市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9•2”火灾事故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于2002年1月9日工商注册登记,经营范围包括普通货运、危险货物运输信息配载、仓储服务等,取得临沂市运输管理部门颁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负责金兰物流基地的日常管理。事故单位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位于金兰物流基地内,尚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属非法经营单位。事故单位简要情况2009年9月1日,山东省临沂市一辆车牌号为鲁QB3000的货车(一般运输资质,无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装载了3吨耐火泥、200套茶具和2套机械设备后,又从江苏省宜兴市申利化工厂装载了8吨H型发泡剂(属危险化学品,易燃固体,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后运往临沂。9月2日7时,该货车将上述货物运至金兰物流基地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11时起开始卸货,14时左右所有货物卸完,然后驶离金兰物流基地。卸下的混装货物堆积在托运部营业室门口,仅留60厘米左右宽的通道进出。15时30分左右,堆积的H型发泡剂起火,火势迅速扩大并发生爆燃,造成正在运恒货物托运部营业室内领取工资、提货和收款的18人死亡,另有10人受伤。事故经过与影响中石油大连原油罐区输油管道7.16爆炸着火事故事故概况与影响•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发大火。辽宁省和公安部先后调集3000余名消防官兵、348台各类消防车辆、17艘海上消防船只参与扑救。扑救过程中,消防人员千方百计控制火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