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授课者:李彩霞学习目标1.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注释,解释重点词语,准确翻译课文。2.反复朗读、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说出月色之美。3.画出描写作者心情的词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归纳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根据自己以前所学知识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互译)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语•1.欣然起行。•《桃花源记》:欣然规往。•《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盖竹柏影也。•《核舟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水中藻荇交横。•提示: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高兴的样子于是,就原来是只不过,只是交错纵横翻译下列语句•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画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重点诵读本句,说出月光或竹柏倒影的特点?渲染出一个什么样的美妙意境?评价标准:1)结合具体词句,展开想象,描述月色之美。三读课文——赏庭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方法:明确写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给人什么感受。链接中考: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评价标准:结合具体词句从句子形式、意境等任选一角度来说明理由。三读课文——赏庭中月色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结合课文具体词句谈谈,作者月下漫步的心情?句式:我从中,读出了作者的心情。评价标准:1、从文中任选一处表达心情的词句来谈。2、结合作者写作背景来谈。月下抒怀,悟闲人之情知人论世背景材料一元丰二年(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几遭杀身之祸,后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无住所、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时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一背背景景材料二知人论世背景资料二: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0岁任徐州太守:治理水患,力挽狂澜。44岁-48岁任黄州团练副使。53岁任杭州太守:疏浚西湖,修建苏堤。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探究:结合课文具体词句谈谈,作者月下漫步的心情?句式:我从中,读出了作者的心境。月下抒怀,悟闲人之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宽广豁达的胸襟。寄语苏东坡:苏轼,我想对您说:——————————示例:我欣赏您,您在政治上不畏强权,敢说实话,坚持自己,可敬可叹!评价标准:1、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来说(写)启示。2、字数30字左右。人生寄语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拓展延伸——悟旷达胸襟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2000年法国《世界报》对苏轼的评论)面对着在顺境中不浮不骄,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苏轼,面对着一生始终拥有一颗闲心领略江山风月的苏轼,你有什么感悟呢?提升作业设计:请以“苏轼,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评价标准:1、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体验来写。(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