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环境领域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郝吉明2010年10月18日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2010)(2010年10月18—19日,济南)主要内容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点几点思考与建议一、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与效益提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激烈竞争,加大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任务非常紧迫。•但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期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所指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造成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的根源在于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和创新机制缺乏活力,关键因素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匮乏。•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教育界、企业界、科技界面前的当务之急。(1)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进入新世纪,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领袖素质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欧洲:一体化以后,欧洲高校进一步加强了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校际协作、学生交流等促进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日本、韩国、印度:把实行产学合作、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2)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国际发展趋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的基本共识:•强调工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2)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国际发展趋势(续)•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2)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发展趋势我国工程师的需求正在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五种类型的工程师:•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主的专业技术型工程师•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研究导向型工程师•以多种专业知识交叉应用为主的技术集成创新型工程师•以创新设计为主的产品创意设计型工程师•侧重于创业与市场开发能力的经营管理型工程师(2)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发展趋势高等工程教育要健全和完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外部人才需求变化,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工程科技人才。(3)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要求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3)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要求二、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我国的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工程教育本科和研究生规模不断发展(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1)我国工程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大专院校的本、专科生,其中33%左右是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我国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国际上排名并不靠前。(1)我国工程教育现状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欠缺存在“重科学轻技术”的倾向工程专业的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训练缺乏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及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1)实际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缺乏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的培养和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交往方面的了解缺乏参与管理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1)实际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续)(2)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工程院校必须面向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我国工程教育模式既不像美国工业界有对进入工业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需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又不像德国工科大学毕业生具有的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2)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方面(2)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工程创新教育方面(4)继续教育方面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尚未形成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问题(2)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3)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重点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点•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目的与指导思想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以实施该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2)目标与特点•面向工业界,就是要主动适应工业界的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面向世界,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面向未来,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2)目标与特点“卓越计划”的特点:三个面向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的特点:培养过程(2)目标与特点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三是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总体思路(3)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措施四、几点思考与建议常规尺度微观、宏观尺度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传统技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点源治理面源治理、环境修复、景观建设(1)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发展趋势视野模式技术工程环境学科发展环境学科的发展趋势环境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强化办学特色:环境学科快速发展、壮大,环境工程专业的范畴和内涵不断扩大。各学校需根据各自的学科背景,探索特色办学。•拓展专业基础:环境问题日趋复杂,要求环境专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系统、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面向国际办学:环境问题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带来人才标准的国际化。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环境专业人才。(1)环境学科人才培养发展趋势•现代环境工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本土性等特征日益突出,覆盖面也不断扩展。•现代创新型环境工程师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实干精神;不仅要具有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创新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1)逐步明确创新型卓越环境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环境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高等环境工程教育应该明确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此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先进理念、高尚品质和综合能力-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贯穿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现代教学手段的利用能力-开展工程论理、工程师职责和责任教育(2)环境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目前高等环境工程教育中实践教育弱化趋势明显,“工程性”缺失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突出。•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地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吸收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开展案例型、实践型教学,选派理论基础扎实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蹲点锻炼,积累工程实践经验。(2)加强环境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环境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为加快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与国际接轨,我国已开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设工作。环境工程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在2007年下半年启动了认证工作。•认证标准规定了环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规范,将引导高等学校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3)推行高等环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引导教育质量提升(2)环境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专业认证由工业部门和产业协会组织实施,认证标准反映社会需要,尤其是产业界的需要,认证结果能代表社会尤其是产业界对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价,而不是教育系统的自我评价。•这样的认证体现了教育界与产业界质量保障体系的结合,有利于提高高等环境工工程教育质量,特别是能够促进学校改革课程设置,改善实践教学条件。(2)环境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母体”背景,包括土木背景、化工背景、农业背景、地质背景和理科背景。•全国开办环境工程专业的院校已超过300所,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不应千人一面。(4)鼓励特色办学、层次办学,注重培养环境咨询人才(2)环境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各学校应明确自己的层次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各种层次、各种规格、各种类型、各种特长的环境工程科技人才,包括学术研究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组织管理型人才等。•在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环境咨询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预测,在我国环境咨询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应该重视高质量环境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2)环境学科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