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基层服务模式----推行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套餐化势在必行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结合我们基层工作实际,我们深切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是胡总书记早在2003年10月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对指导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更具重大现实意义。在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上相对的弱势群体,他们中有因企业改制、破产被剥离的老职工;有近几年来,积存下来的没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生活在低保救助中的特困家庭成员等等,其中,当然也包括个别怀才不遇,想“奔高枝”的所谓能人。不同的群体必然对我们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求各不相同,了解这些人员的个性需求愿望是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目前的实施动态管理就是这项工作的具体体现。创新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模式,总的想法:从不同服务对象的个性需求出发,整合服务项目手段,采取不同模块组合,发挥各项应享受现有政策的综合效应,实施“组合拳”,体现服务功能的最大化。推行基层真情相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套餐化的方法,是借鉴其他服务行业的好的经验,并非本人独创,初步思考好处体现在:量身打造服务套餐是个好形式,有利于将基层服务工作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服务对象享受到类似“VIP”服务是个好办法,有基层工作思考建议利于“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前台工作人员的首问负责、一专多能,一职多能是个好举措,有利于提升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面我就在基层推行“服务套餐化”的一些初步工作设想汇报如下:一、服务套餐是如何实现订制的?目前我们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担负大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基层服务工作,工作日常大项有16项。针对服务对象的个性需求,进行服务功能整合,用《服务套餐协议》或《个性化服务卡》等形式相对固定下来,订制优选实现其需求所需的各项服务项目,大致各服务环节完成时间,明确服务责任人,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等,使服务对象所享受的服务一目了然,也便于其监督实施。同时,需要服务对象应尽的义务和事项,也可实现告知功能。二、服务套餐化的分类及内容:将失业人员依据其不同愿意需求,初步大致划分为:求职者、创业者、技能学习者和暂无需求者(等待退休者等)。当然每一大类,还可细分这里不予赘述。因此,可将服务套餐划分为:求职者服务项目组合、创业者服务项目组合、技能提升者服务项目组合、各类非正规就业人员服务项目组合等等。以某高校毕业生求职为例:通过失业登记环节,进行“一对一”职业指导摸清求职意愿,若想转换职业去向者,我们可与其订制以下服务组合:1、指导选择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推荐到“市北区大学生培训基地”参加政府补贴(2200元)的高新职业技能培训;2、汇集人力资源相关岗位信息,每月一次及时通知本人,跟踪成交情况;3、可提供失业期间医疗参保服务(供选择);4、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提供认定;5、提供见习工作岗位(可供选择);6、办理参加社保的条件认定,协助办理参保事宜(供选择);7、符合条件可优先安排我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供选择)。8、………………以上各项服务项目中,可根据求职者意愿任意取舍组合。我们还可列出街中心服务项目菜单,根据不同类别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需求,进行“DIY’服务项目组合(当然,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三、服务方式的转变,由原来“坐等”服务对象,一项、一项来办,转变为(主动“出击”)依据服务对象,定制的服务套餐的各项工作环节,按照工作进度,形成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服务对象需求为目的。此项工作的推行并非对原有工作模式的全面否定或另起“炉灶”,而是,注重强化各工作环节的衔接,按照时效性的要求主动向服务对象提供承办信息及下一步工作程序,突显跟踪服务的目的性。四、基层工作实效性能明显提高,推行服务套餐化需对以往的失业人员动态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各类被服务人员,以其不同需求进行分化,各社区协理员要及时监控跟踪各类不同需求人员的服务进展情况,对需要转换服务需求人员,要及时提供服务组合,供选择。此项工作的推行,重在对原有的工作服务项目的整合、形成个性化服务工作流程,而非增加工作项目,所以,基层工作量不会因此增加多少。五、转变思想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以往我们的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满足于提供高质量的单向所谓的专业服务,部门之间、各服务岗位之间,缺乏横向联动,也不清楚联动为了什么。例如:我们的培训机构培训出的失业人员,对口就业率不高是个老问题,乍看是培训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我们的人力资源需求预警机制没能发挥效能,特别是具有适合我市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前瞻性需求信息,没有及时传递给培训机构。出现学非所用实属必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对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认识,怎样整合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功能,全方位地而不是单一的、有机地而不是相互割裂的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服务对象,提供符合他们个性职业目标实现的服务,是摆在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战线上的同志亟待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基层推行套餐化服务模式,是恰逢其时,势在必行,定会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二〇一〇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