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第一节审计计划一、审计计划的定义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计划必不可少。注意:对审计计划的补充、修订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二、审计计划的种类总体审计计划:针对审计全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概括性的计划。具体审计计划: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详细规划和说明。总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概念针对审计全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概括性的计划。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详细规划和说明。计划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内容。1、审计目标2、审计程序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5、其他有关内容。三、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一)审计计划的编制1、审计计划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2、注册会计师可以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就总体审计计划的要点和某些审计程序进行讨论,并使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相协调。3、独立编制审计计划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预定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中,时间预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时间预算既是合理确定审计收费的依据,又是衡量审计工作进度、判断注册会计师工作效率的依据。具体审计计划,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二)审计计划审核审计计划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审计计划审核的内容与审计计划的内容基本一致,可比较记忆。四、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第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第二步→执行分析复核程序第三步→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第四步→考虑审计风险第五步→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第六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第七步→进行符合性测试及评估控制风险第八步→确定检查风险及设计实质性测试(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1、了解的内容:所在行业情况→一般了解客户内部情况→具体了解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被审计单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特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况。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提供给有关管理机关的报告的性质。2、了解的方法:查阅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询问内部审计人员询问管理当局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考虑有关会计和审计公告的影响(二)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1.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涵义分析性复核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复性核程序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三种用途:计划阶段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必须使用实施阶段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任意选择报告阶段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作最后的复核必须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可贯穿于会计报表审计的全过程。例:注册会计师通常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可以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而在审计实施阶段则由实质性测试方法来代替分析性复核程序。()(1996年考题)【答案】×【解析】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必须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而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可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来验证相关认定。【注】因分析性复核程所取得的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其审计结论,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用作实质性测试时,应考虑各种因素(见教材),来提高分析性复核程所取得的证据的可靠性,同时,在审计报告阶段,也可印证其它实质性测试所获取证据的可靠性,确定相关审计结论的正确性。2、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步骤第一步: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比较选定对象(目标)第二步:估计期望值-→确定标准(比较基础)第三步:执行计算/比较比较差异第四步: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以决定是否对异常或意外的波动进行调查。第五步:调查重大的非预期差异-→以获取审计证据。第六步: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例】注册会计师为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中的重要比率及其趋势的异常变动,应采用______获取审计证据。()(1996年考题)A、检查B、计算C、分析性复核D、估价【答案】C【例】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并不能帮助其()。(1998年)A、发现异常变动的项目B、印证各项目的审计结果C、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D、确定抽样审计应有的样本量【答案】D【解析】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确定审计抽样的重点,但不能确定应抽取样本量的多少。第二节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上概念是针对报表使用者定义的,如果对注册会计师而言,重要性的概念可理解为: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整体上能够容忍的最大的错报或漏报汇总。对重要性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会计报表审计,与此有关的概念当然也是针对会计报表的。(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二、重要性的运用(一)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3个方面)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因为: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1)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2)由于影响重要性的因素很多,不同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也不同。(3)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其原因是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影响重要性的各种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所以说,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专业判断来评估重要性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为了:(1)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已经不可能,在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为做出抽样决策,不能不涉及到重要性问题。(2)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因此,注册会计师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对重要性做出恰当的判断。3、会计报表中审计运用重要性的步骤:具体案例可将教材中的本节举例按本步骤串起来看,有助于对重要性的全面理解。从上图可见,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二):1、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即审计计划阶段)时。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即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2、评估审计结果(即审计报告阶段)时,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3、金额和性质的考虑(定量和定性的考虑)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三)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划分两个层次来评价重要性)1、会计报表层次。由于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即对会计报表总的重要性水平)2、账户交易层次。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各账户或各交易,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各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一贯的整体性结论。(即对重要性的分解,亦即各报表项目的具体重要性水平)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一)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即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进行适当的评估。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单选]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重要因素,制定计划时,按重要性水平定证据数量,再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注意:重要性水平不同于重要的审计项目。审计项目越重要,注册会计师能够容忍的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汇总就小,表明此次审计的要求高,注册会计师就应搜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使审计结论更可靠。用两个极端的例子可以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关系: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漏)应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可能成为两院院士)∞(无穷大)0上法院――后怕(效果)0(无差错)∞上医院――后悔(效率)如果注册会计师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无穷大,就是说他容忍错报或漏报为无穷大,那么,报表数据全部虚假,我们这位注册会计师就不用查账了。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反向关系。例: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重要性水平估计得越高,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越少。()(1996年考题)【答案】√【解析】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的数量成反向变动关系。(二)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前年度重要性水平)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三)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判断基础通常有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等。2、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使用被认为对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重要的最小的重要性水平,即应当选择较低的那张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所有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3、会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注册会计师通常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此时,尚无法取得年末会计报表数据。因此,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1)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例:如果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取其______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996年考题)A、最高者B、最低者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答案】B【解析】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当选择一个对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重要的重要性水平。即选择最低的那张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作为所有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四)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一般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误差。2、确定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无论分配、不分配均应考虑):(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重要的账户或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因其审计成本较大,可以(注意:不是必须)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3)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等量关系。(4)账户或交易的审计成本。成本越高,重要性越高。2、分配的方法采用分配方法时,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账户。采用分配方法时,各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当等于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项目金额甲方案乙方案现金70072.8应收账款2,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