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套中人》说课稿一、说教材:《套中人》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的作品,塑造了别里科夫胆小、顽固、守旧、维护旧制度,害己又害人的套中人形象。它是编排在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二、说目标:《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能阅读浅易小说,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赏析”。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二)能力目标:了解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三)德育目标:了解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用以审视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物,熟悉人生百相,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指导。三、说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人物描写的方法难点: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四、说教法:1、预习法设计预习思考题:①别里科夫的恋爱为什么会失败?从文本中找出自己观点的依据.请你给别里科夫的恋爱设计其他的结局,并分析设计依据.②别里科夫死去,为什么全城的人喜而后悲?结合文本进行分析.③你最喜欢文本中哪一部分的描写,为什么?④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套子式的人?他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请你对这些人的行为进行分析。2、讨论点拨法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中,教师适时点拨.五、说学法:1、预习法。通过预习,疏通字词,熟悉文本,掌握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听课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诵读法。反复诵读重点段落,有助于对文本人物的性格进行把握,咀嚼语言,品味中心,有助于文本的理解。3、探究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把握文本的人物特点,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恋爱是甜蜜的历程,可是却有人因为一场恋爱风波而丧了命.是什么样的恋爱有如此的杀伤力?又是什么样的人如此不堪一击?今天,我们就走进《套中人》一探究竟.(设计依据:从爱情的角度切入文本,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悬念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快速默读文本(10分钟),思考并分组讨论预习题①:别里科夫的恋爱为什么会失败?如果你给别里科夫重新设计恋爱结局,你会设计怎样的结局?从文中找出自己观点的依据并加以分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分析出别里科夫恋爱失败的原因,也就把握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守旧,顽固,胆小,多疑,维护旧制度;同时此题的设计还在于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本中间部分插入,同时把文本的第一部分串联起来,达到情节的连贯.给别里科夫设计恋爱结局,深化了对人物性格的认识.)(三)再读文章(10分钟)(学生自由读)请学生阅读文本的最后一部分,思考预习题②:别里科夫死后,为什么全城的人先喜而后悲?(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思考,解答,使学生明确了套中人的社会意义.套中人不仅套住了自己,使自己变愚,变坏,最终套死,而且套住了别人,突出了套子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对于旧制度的痛恨和对未来的希望.)(四)三读文本(10分钟)(学生诵读),快速阅读文本,思考预习题③:你最喜欢文本中哪一部分的描写,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达到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鉴赏.同时提升学生描写人物技巧的能力和水平.)(五)四读文本,(10分钟)探究预习题④,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套子式的人?他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请你对这些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把目光转向现实,发出感慨: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生活在套子当中呢?可是生活中的套子有好有坏,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套子,保留好的套子,而又不被老旧的套子束缚而失去自由的天性和创造的激情呢?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编者的苦心,明确文章的社会意义。(六)小结:(1分钟)《套中人》是契科夫塑造的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典型人物,他胆小、多疑、守旧、顽固、维护旧制度,不仅害人而且钳制周围人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在我们的周围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人,这篇文章让我们对世态百象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境界。(七)作业:(1分钟)1、套中人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写一段心得体会.2、从你学过或读过的小说文本中,能不能为别里科夫寻找一位最佳伴侣?为什么?(设计意图:进一步体味本文套中人的性格特征,在寻找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把握别里科夫的社会意义,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八)板书设计:套中人契诃夫恋爱风波(失败)套己套人七、说预期效果和问题:1、本课以探究为主,在学生的合作交流研讨中,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深刻把握套中人的性格特征,了解他的社会意义,提高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和修养,得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同时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2、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预习的程度的限定,以及学生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高低不齐,可能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太准确,不太到位,因此需要教师给以积极、正确的点拨和引导。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