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学案(全)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总第课时)设计人:使用人:_______班级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任务二:阅读教材第3--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组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①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②什么是氏族?三、拓展延伸:①教材第6页的动脑筋。北京人山顶洞人模样火的使用劳动工具生活环境②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由北京人的原始人群到山顶洞人的氏族,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四、系统总结:试着用1、2、3三个数字总结本节知识点。五、巩固练习: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A.北京B.陕西C.河南D.云南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能不能直立行走B.会不会说话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火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80万年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这主要是因为()A.当时的生活环境恶劣B.人们的体质发育不全C.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近D.当时的生产工具简陋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比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兽骨和树子。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气。而人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①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做怎样才能够生活下去?②材料二证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③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个远古居民时期?【当堂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总第课时)设计人:使用人:_______班级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2.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3.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三、拓展延伸: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四、系统总结:农耕河姆与半坡、定居长江与黄河,培育水稻与粟米、农畜陶纺有分工。五、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A.玉米B.水稻C.小麦D.粟3.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是()A.种植粮食B.饲养家禽C.制造陶器D.定居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B.元谋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小麦B.水稻、玉米C.水稻、粟D.玉米、粟6.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①会种植粮食②会饲养家禽③会制造陶器④会建造房屋⑤用针缝制衣服⑥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④7.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②磨制的石刀、石斧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请回答:①材料一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③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结合所学知识能补充几点?【当堂反思】第三课:华夏之祖(总第课时)设计人:赵锋使用人:_______班级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禅让制”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学习重点】:黄帝是------人文初祖【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看教材13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任务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教材14页下面的动脑筋。2、什么是禅让制?3、教材第14页下面的动脑筋。4、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①、谈谈自己对禅让制的认识。②、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四、系统总结五、巩固练习: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B、黄帝C、舜D、尧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B、尧C、舜D、禹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禅让制被破坏C、禹建立了夏朝D、社会生产的发展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②写出几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③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④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当堂反思】: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总第课时)设计人:赵锋使用人:_______班级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区别开世袭制与禅让制。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在人【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0~2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商西周2、教材第23页的动脑筋。3、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4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思考下列问题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2、教材第24页西周的等级示意图反映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三、拓展延伸: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四、系统总结:禹死启继位,禅让变世袭。商汤灭夏桀,盘庚迁都殷。武王伐商纣,建周分封制。桀纣厉相似,后人得启示。五、巩固练习:1、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是()A、出现了阶级剥削和压迫B、生产力不断提高C、出现了私有制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受到惩罚,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A、黄帝B、夏朝C、商朝D、西周3、“执政为民”这种思想,早在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就有所体现。夏、商、周时期,要求大臣勤于政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A、启B、汤C、武王D、盘庚4、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的是西周的()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君主制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B、发展社会经济C、保卫镐京的安全D、巩固奴隶主的统治6、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D、少数民族的入侵7、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8、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A、《三国演义》B、《封神演义》C、《隋唐演义》D、《西游记》9、阅读下列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天之下,莫非王臣请回答:-------《诗经》①这句话大体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③写出几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当堂反思】: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总第课时)设计人:赵锋使用人:_______班级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三、拓展延伸: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四、系统总结: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五、巩固练习: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奴隶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