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欧·亨利一篇经典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这篇课文出于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生命的赞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作品中人物形象,学会弄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的常春藤叶》由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所作,通过对穷苦朋友间友谊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舍己为人的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创造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讴歌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体现了人们通过自己的深思而得到的重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说教学要让学生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培养阅读和鉴赏小说的能力。据此,我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定如下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人物性格特点;2.赏析文章精巧的构思;3.探究“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精神内核。作为世界文学巨匠欧亨利的经典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刻画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极具艺术价值。再根据新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培养学生赏析小说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挖掘文章表现的社会意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二、说学情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二年级学生多次学习过小说,对小说的学习也有很高的热情,我会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是一节课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小说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据此,本节课我采用诵读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我会作如下导入:一片普通的常春藤叶为我们讲述了几个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这片并不普通的叶子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它让我们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所以至今它还鲜活地存在于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的心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共同聆听他对生命的含泪的赞美。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再点名读,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修正字音。再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本篇课文的故事,明确:年轻画家琼珊感染了肺炎,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认为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的时候就是她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但经过雨夜,最后的一片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希望。而老贝尔曼却因为为琼珊连夜画上常春藤叶而感染肺炎去世。请同学们在自由地朗读课文,我会设置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问题一:这篇小说主要有几个人物?预设学生一般能够回答出:琼珊、苏艾、贝尔曼。我再追问学生:你能挑一个人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对小说主要的三个人物有基本的感知。问题二:本文题为《最后的常春藤叶》,那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常春藤叶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自由发言,我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明确:琼珊数藤叶,苏艾说藤叶,贝尔曼画藤叶,由此,我们看出常春藤叶的线索作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小说的主要情节,对小说主要人物有整体的感知。第三步,再读课文,深入分析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课文,我会设置如下问题供学生分析:问题一: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划出有关描写常春藤叶的语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并说一说琼珊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学生阅读课文之后一般能够发现第18自然段中“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纠结的根已经枯萎,攀在半墙上……”引导学生体会琼珊的消沉。另外,第40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琼珊认为那最后的叶子已是她生命的象征,当叶子掉落时,她的生命也会结束,总结出她此时的心情是绝望。再有,“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琼珊已经对自己放弃生命感到羞愧,而且对生活有了希望。问题二:琼珊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分析完上一个问题之后,学生一般可以理解: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始终未凋落的原因。而这一片藤叶,让脆弱的、多愁善感的琼珊感觉到了生命的坚忍,自己也更应该珍惜生命。问题三:最后这一片常春藤叶是自然生长的吗?预设学生一般可以说出是贝尔曼画上去的。我在追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再回到课文找到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体会最后的常春藤叶对琼珊的重要意义。问题四:小说有哪些语句写到了贝尔曼,并说一说塑造了怎样的贝尔曼的形象?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说一说贝尔曼的形象有哪些特点。明确:第30自然段的形象描写、性格描写表现出底层的生活很艰难,仪表上很是不怎么样的艺术家,是个脾气很暴躁的小老头。可是在他这样的外表之下包裹着的却是一颗高贵的灵魂。第32-35自然段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贝尔曼虽然脾气暴躁却饱含关心、关爱。最后一自然段以间接描写的方式,表现出贝尔曼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注意“亲爱的”“今天”“头天早上”“后来”等词语的重读,并读出感情。第四步,品读课文,拓展延伸小说的中心是贝尔曼为琼珊画上最后的常春藤叶,但是却没有直接描写画画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学生可以同位、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并请代表发言。引导学生明确这样的写法主要是为造成悬念,结尾即是高潮,故事戛然而止,而读者的思绪仍在纷飞,故事情节的震撼仍然回旋在脑重挥之不去。以上是我课堂授课的内容,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我会布置以下作业:1.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贝尔曼用生命画了一片藤叶,但是文中没有写贝尔曼画画的情节,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贝尔曼画藤叶的过程,写一个40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