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外贸易的风险及其防范姓名:朱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经济指导教师:陈志龙2002.5.15对外贸易的风险及其防范作者:朱丹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6条)1.学位论文陈宝军中国石油专用管材出口企业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应对反倾销的视角2007本文对中国石油专用管材出口企业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国际风险的客观存在,要求中国相关企业必须从国内外的防范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中国出口企业方面,在对国际风险有客观认识的前提下,应在前期采用预防性的对应策略,建立防范反倾销国际风险的预警机制,风险临近时采用积极主动地应对措施,如及时提价、积极应诉等。中国政府及商会方面,应提供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构筑制度性保障体系,其中应包括相关组织机构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建立应诉基金、加强人员培训等等。2.学位论文苏世芬我国出口贸易风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04该文旨在通过对企业出口贸易风险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以期给企业出口提供一套全面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方法,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充分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从贸易风险存在的原因、出口贸易摩擦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分析当今国际贸易形势.第二部分出口贸易存在的风险,其中包括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特保条款、国际贸易欺诈等方面的内容.对风险的由来、危害以及发展动向进行研究分析.第三部分企业出口贸易面临危机的原因,从全球贸易摩擦、歧视性因素和企业对标准风险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危机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出口贸易风险防范的策略选择,主要从熟悉目标市场国惯用的贸易壁垒、完善预警系统、产品出口多元化、加强企业的行业协作积极应诉反倾销、建立出口风险信用管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培养熟悉WTO/TBT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着手,力图给企业出口提供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3.学位论文李磊推动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性金融运行问题研究2010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疲软的国际贸易需求环境,各国都在采取积极的刺激政策推动本国经济的复苏,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鼓励或支持本国的对外贸易,在这些相关措施中,进出口政策性金融重新进入各方视野。设立并发展壮大本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是推动本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运用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措施推动本国出口贸易也是世贸组织框架下唯一合法的措施。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壮大本国民族产业、促进企业“走出去”、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同样需要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参与。在全球经济复苏之际,中国应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步伐,重视并充分利用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融资优势,提高本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近些年来,中国的出口商品经常会遇到反倾销诉讼,而利用本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支持和促进本国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的发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对于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因势利导,健全和完善本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来推动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探讨利用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新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相关理论的分析,总结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特征、功能以及效应和运行机制,进而运用近些年来的相关数据,以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的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效应及其对出口贸易的贡献进行检验与测评,然后总结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其内在原因,在借鉴国外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运行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业务的开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有效地执行了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2)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有着积极的社会效应,有效地弥补了由于市场失灵商业性金融在市场上留下的融资缺口;(3)实证分析中,本文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业务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进出口银行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是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二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规模起到了很好地解释作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开展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升级,这与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职责和政策意图相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并没有对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4)我国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是典型的出口信贷、信用保险相分离的模式,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只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没有形成完善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体系,而且进出口金融的业务规模与我国庞大的对外贸易规模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外经贸地位不相符,也难以满足国内出口商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资源的需求,经营体制单一,业务开展与国际脱轨,赶不上国外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最新发展趋势;(5)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存在着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缺位、业务经营和服务对象狭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无相关法律保障等问题。因此,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难关,发挥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对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有很大的空间。根据本文的总体阐述提出政策和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政策应用是:扩大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对象、加大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力度,扩大业务范围,加大支持国际经济合作力度,加大出口买方信贷、担保等业务的比重,优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地支持我国的出口贸易;拓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主动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加强风险防范;加快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立法;适当从事商业金融业务,经营方式趋于灵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帮助优秀企业“走出去”;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增强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帮助企业减少汇率风险。关键词: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出口贸易进出口银行4.学位论文李寒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2007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全面改革对未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定会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本文通过考察此次汇率微调在短期内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分析汇率改革给我国外贸行业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有利作用,进而研究出应对汇率改革的策略。第一部分首先从理论入手,简述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理论的发展和汇率波动影响贸易收支的4个渠道。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变量。卡塞尔购买力平价理论告诉我们,汇率波动与一国国内的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反过来,汇率的变化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和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弹性理论、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货币分析方法、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等都是研究汇率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反作用的经典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考察汇率的作用,最终得出结论: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流量和贸易结构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汇率贬值有利于提高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但是否最终改善贸易收支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在汇率改革前,我国面对着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同时,国内的经济形势也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汇率形成机制来解决目前的各种经济问题。所以,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汇率改革前我国对外贸易势头强劲,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贸易总量增长迅猛。但是背后也隐藏了不少问题。贸易顺差过大、出口产品层次低、外贸策略陈旧、内需不足引发外贸的压力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此时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从长远角度讲,可以有助于这些经济问题的解决。但同时人民币此次的升值以及今后波动规律的变化对外贸行业和企业也会造成种种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家电、汽车、钢铁、机电产品等主要外贸产品的进出口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此次汇率调整和改革影响我国外贸行业和企业的弊与利。弊端方面很明显,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大了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吸引外资能力减弱。不过,由于短期内汇率调整谨慎,使其对进出口总额的影响不大。出口价格竞争优势的丧失必然迫使国内企业走依靠科技含量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道路,客观上易于把我国出口贸易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促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增长方向的转变。促进进出口企业优胜劣汰,并使不同的外贸行业和企业出现分化。同时,通过汇率改革方式吸收国外资源,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促进“两种资源”合理流动,能够使国民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此过程中,外贸进出口部门即是操作平台又是受益者。另外,升值使我国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放慢,对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缓解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的困扰均有良好作用。第三部分讨论了面对目前汇率改革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提出的建议有:。一、加强企业外汇风险防范:(1)根据汇率走势合理选择交易币种;(2)拓宽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进行多元化操作;(3)运用各种外汇交易方式和金融衍生工具。二、政府应运用外贸战略改革应对汇率改革;三、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依赖.5.期刊论文李娜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5)近年来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排在世界首位,遭受反倾销最终裁定的数量同样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1月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案件就达50起.本文针对我国当前遭受的反倾销进行原因分析并作出相应对策.6.学位论文余建斌中国大豆市场供求及价格研究2006由于大豆进口的急剧增加,使其成为中国粮食市场上备受关注的品种。随着大豆进口的增加,中国大豆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系统地研究影响中国大豆市场变化的各方面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在研究中国大豆市场供求结构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分析影响生产、进口和消费的主要因素,价格对供求的作用以及价格传导关系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产量、进口和国内消费是影响供求结构变化的主要力量,库存变化和出口的作用很小。自然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共同影响大豆生产。耕地资源稀缺、政策长期偏向于高产粮食品种限制了大豆生产发展。2002年以来实施生产计划、税收减免和生产补贴等政策,客观上稳定了中国大豆生产;比较利益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显著,大豆比较利益较低而且波动较大,阻碍了生产者对大豆种植的选择。技术进步慢、技术效率低影响了大豆单产的提高。竞争力弱、国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是导致大豆进口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国产大豆成本和价格高于进口大豆,但是国际市场价格受国外高额的补贴存在严重扭曲;国产大豆在含油率上低于进口大豆,在压榨方面劣势明显。中国贸易政策调整提高了进口大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另外,美国对中国大豆市场具有显著的卖方垄断力,也是美国大豆相对于中国大豆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中国居民对肉蛋奶、植物油等食物消费的增长引致了大豆需求的增长。豆类及豆制品人均消费量低而且呈下降趋势,豆油和豆粕消费是拉动大豆消费的主要动力。中国大豆市场价格对生产、国内消费需求利进口作用显著,但对出口的影响不显著。中国大豆现货市场之间、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相关性较大,并且存在协整关系和误差校正机制;主产区和主销区大豆市场相互引导,但主销区市场起主导作用。现货和期货市场相互引导,但现货市场起主导作用。美国大豆现货市场之间、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和调整速度高于中国。国内外市场相关性较大,双方存在协整关系和误差校正机制;国际市场引导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起主导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增加财政在生产、科研和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和稳定大豆生产的比较利益;严格执行转基因条例、植物检疫制度等技术性措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