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材料☆●考试地点:博远楼A402座位号24●考试时间:2011年7月4日星期一(9:00——11:00)-1--1-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行政法规范之中,用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以后和实施的基本法律准则。(从总体上可以分为:行政法治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具体可分解为:行政法定、行政均衡、行政正当)→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或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以切实保护公民权利。2、行政法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任意行政”,具体包括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与法律保留原则等内容。(1)职权法定:就是指任何行政职权的来源与作用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则越权无效,要受到法律追究,承担法律责任。A、行政职权来源于法,即拥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设立,具有法定依据;B、行政职权受制于法,即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受到法的全面、全程和实际的制约;C、越权无效,即要求行政主体不得越权,如果越权则不具备法律效力。(2)法律优先:“亦即法律对于行政权之优越地位,以法律指导行政,行政作用与法律抵触者应不生效力”。(这一原则的内涵主要也是限制在法律与行政立法的关系上,它实质上强调的是法律对于行政立法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优越地位。)→要求:A、行政立法必须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B、行政法与法律不得相抵触(法律优先于行政法规、规章);C、在法律尚无规定,根据特别授权,行政法规、规章作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对行政事项作出规定,法律优先、行政法规、规章都必须服从法律。(3)法律保留:(近似于英美法系国家的“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法律秩序范围内,某些事项必须专属于立法者规范,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明确权力秩序,确立授权禁区)→我国法律保留的内容主要涉及:A、国家基本制度;B、国家机构组织和职权;C、有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人身自由;E、纳税;F、服兵役;G、战争与和平;H、对外缔结条约。3、【行政均衡原则主要是针对行政裁量行为而言的】行政裁量:即赋予行政主体可以选择的权力,但这种选择不是任意的,而应受到一定原则的限制。行政均衡原则:是要求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何种内容的行政行为时得权衡各种利益关系,以实现其实体内容的“均衡合理”,体现法的实质正义。(具体而言,即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裁量时得全面权衡各种利益关系以作出最佳的选择判断)→平等对待原则、禁止过度原则、信赖保护原则(1)平等对待原则:是作为宪法原则的“平等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化,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比例对待。→A、禁止恣意:是行政机关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有其合理的、充分的实质理由,与其所要处理的事实状态之间保持适度的关系。B、行政自我约束:是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裁量决定时,若无正当理由,应受行政惯例或行政先例的约束,对于相同或同一性质的事件做出相同的处理。(2)禁止过度原则:亦可称适度原则。即要求行政主体在限制个人利益的手段与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之间进行相衡,以选择一种即为现实公共利益所绝对必要,也为对相对人利益限制或损害最少的手段。☆《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材料☆●考试地点:博远楼A402座位号24●考试时间:2011年7月4日星期一(9:00——11:00)-2--2-→A、必要性原则:(又称为最少侵害原则、不可替代原则、最温和方式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应尽可能使相对人的损害保持在最小范围内。B、合比例性原则:(又称为相称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干预不得超过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的价值,两者间须合比例或对称。(3)信赖保护原则:是指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时,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撤销或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信赖该行为有效存续而获得的利益。(A、存在信赖基础;B、具备信赖;C、信赖值得保护)4、行政正当原则: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最低限度的程序公正标准。→(1)避免偏私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程序中应在参与者各方间保持一种超然和不偏不倚的态度和地位,不得受各种利益或偏私的影响。(要求:没有利益牵连,没有个人偏见)(2)行政参与原则:是指受到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影响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参与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对行政权力运行结果的形成发挥有效作用。(行政参与的核心是公平听证)(3)行政公开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依法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以使其知悉并有效参与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运行。A、对行政权力的整个运行过程来说,公开的内容包括:事先公开职权依据、事中公开决定过程、事后公开决定理论。B、行政主体公开的内容:行政主体的基本情况、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公职人员的录用、考核、奖惩、任免及财产和品德状况、廉洁自律情况等。(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内容,不得任意公开)图示概括:职权法定原则行政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平等对待原则(禁止恣意、自我约束)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均衡原禁止过度原则(必要性、合比例性)信赖保护原则避免偏私原则行政正当原则行政参与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材料☆●考试地点:博远楼A402座位号24●考试时间:2011年7月4日星期一(9:00——11:00)-3--3-二、行政主体概述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特征:(1)是组织,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2)必须享有行政权的组织;(3)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与行政法主体:(2)与行政机关:(3)与行政公务人员:2、行政主体的分类:(1)国家行政主体和社会行政主体;(2)职权行政主体、授权行政主体与自治行政主体;(3)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4)外部行政主体和内部行政主体。3、行政主体资格: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依法定程序和途径获得行政主体法律地位的权能。构成要件:是指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组成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1)必须是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而设立的组织;(2)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机构、活动场所以及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必须享有行政权,能独立行使行政权并能自己承担法律责任。取得方式:(1)依职权取得;(2)依授权取得;(3)依自治规范取得。4、行政主体资格的变更:是指享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因特定的法律事实而将其原有的行政主体资格依法转移给其他组织的现象。(行政主体的分解、行政主体的合并)5、行政主体资格的消失:是指享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因特定的法律事实而失去行政主体资格的现象。(行政主体的撤销、法律法规收回授之权或法律法规的授权期限已到)三、行政机关概述1、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和组织法设立的,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而行使行政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特征:(1)行政机关的国家性;(2)行政机关的执行性;(3)行政职权来源的特殊性;(4)组织体系上的统一性和层次性;(5)活动方式的主动性、直接性和经常性。2、行政机关的职权:(1)行政立法权;(2)行政命令权;(3)行政处罚权;(4)行政处分权;(5)行政强制权;(6)行政许可权;(7)行政确认权;(8)行政检查权;(9)行政给付权;(10)行政征收、征用权;(11)行政司法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材料☆●考试地点:博远楼A402座位号24●考试时间:2011年7月4日星期一(9:00——11:00)-4--4-3、行政机关的职责:(1)依据法律规定合法行使行政权的义务;(2)合理行政义务;(3)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义务;(4)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公共服务及增进相对人利益的义务;(5)赔偿与补偿的义务。4、行政机关组织法:广义的是指有关行政机关组织确定和运行的法律,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职权、编制管理、公务员录用和管理等;狭义的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在宏观上整体确立和运行方面的法律,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职权、编制管理等内容。5、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机关组织法所确定的行政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准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2)法律保留原则:是由宪法上的人民主权原则派生而来的行政法原则,是指有关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重大事项,应由最高立法机关作出规定;(3)精简和效率原则:所谓精简,就是指行政机关的设置及编制应符合组织目标和职能需要,即精兵简政;所谓效率,是指行政机关的设置及编制符合成本与效益之比的经济原理,能以最小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获取最大限度的行政效率。6、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主要内容:(1)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2)行政机关的组成及结构;(3)行政机关的职权;(4)行政机关的设立、变更和撤销的程序;(5)行政机关的编制管理。7、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我国行政机关是一个纵横交错、关系复杂的完整系统,纵向的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横向的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另外,还有特殊类型的行政机关:派出机关、综合执法机构。四、其他行政主体概述1、其他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2、类型:在我国,主要分为:(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自治规范的授权组织。(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享有行政职权,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特征:A、是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B、其行政职权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C、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条件:A、授权主体条件,即必须是一定的有权机关而不能是个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被授权组织的条件,即其业务活动与被授权的内容具有相关性;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的正式人员;具有与承担的行政职务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必须能独立承担因自己行为而引起的法律责任;C、授权内容的条件:A、不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职能;B、具有执行性、事务性、操作性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材料☆●考试地点:博远楼A402座位号24●考试时间:2011年7月4日星期一(9:00——11:00)-5--5-事务;C、不属于专有权力。类型:A、基层群众性组织,即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B、行政性公司,指符合公司的成立条件,主要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特别是对经济活动具有决策和监督的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C、事业单位,指由政府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某种公益性事业的组织;D、行政组织,指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成员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E、人民团体,指由政府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政府批准免于登记的代表某个群体利益的社会团体组织;F、行政机构,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的,具体处理和承办一定行政事务的内部工作机构。(普通行政机构、专设行政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2)自治规范的授权组织:是指依据自治规范的授权享有社会公共权力,对组织内部事务进行行政管理的社会公共组织。特征:A、是社会公共组织;B、其行政职权来源于自治规范;C、与其成员之间具有公共权力关系;D、具有行政主体地位。与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区别:A、行政权的性质不同;B、行政职权的内容不同;C、责任的最终承担者不同。种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人民团体。3、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1)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其行政职权的一部分委托给非行政机关组织行使的行为。(2)受委托组织:是接受行政机关委托而代替该行政机关行使部分行政职权的组织。特征:A、其行政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为;B、委托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依据;C、并没有因委托而获得法定的职权职责;D、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区别:A、权力来源不同;B、法律依据不同;C、法律地位不同。行政委托条件:A、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