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申报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027名称:工学学科门类代码:08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申请一级学科代码:0810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2017年7月21日填1说明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三、除另有说明外,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尚在有效期内)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署名第一单位获得的成果。四、本表中的学科方向参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本学科的学科方向填写,填写数量根据本一级学科点申请基本条件所要求的学科方向数量确定。五、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近五年”的统计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六、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七、本表不能填写任何涉密内容。涉密信息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以公开后方可填写。八、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明不编页码。本表复制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九、本学科获得学位授权后,本表格将做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材料之一。2Ⅰ学科简介与学科方向I-1学科简介请对照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简要介绍本学科的发展简况,重点介绍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社会需求、申请的必要性、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有关内容。(限1000字)发展简况: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创办了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招收本科生。自1981年招收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设立“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经过50余年的学科积淀,本学科形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方向,包含遥感遥测及其信号处理、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多维信号检测与模式识别、智能传感与通信安全、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研究内容。特色与优势:充分发挥本学科渗透性强的特性,成为发展交叉学科的纽带,与地学、教育、心理等北京师范大学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在空间信息处理、教育信息化、脑科学与心理健康等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已经形成了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遥感遥测及其信号处理、多维信号检测与模式识别等3个各具特色的优势研究内容;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主要研究智能传感与通信安全与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2个研究内容。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神经/精神疾病辅助诊断及预测、石油等海洋资源探测和开发等领域,并服务于基础教育中的青少年健康监测与评估,彰显了北京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特色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社会需求: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基本的需求,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支撑诸如教育、健康、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的高度发展。与此同时,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各个研究分支呈现出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必将促进相邻学科与研究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将引发新的信息科技革命。申请必要性:签于本学科广阔的社会需求与学科方向交叉特性,在原先两个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及“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申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布局,体现特色的同时扩大学科覆盖面。学科队伍:本学科现专任教师28人,教师结构合理,其中本学科紧密相关比例高达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75%。每个方向有不少于3名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培养环境与条件:本学科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现有的高层次重点实验室与工程实验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基地,主持了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含4项重点基金;近5年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二等奖2项。每年都承办了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会议,研究生出境交流比例达到30%,近年来不少于30名的本科生参加国际暑期夏令营活动。本学科奖助学金体系设置合理、覆盖面广。人才培养:本学科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求的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研究的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制订了完整规范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有15门专业核心课程,及20余门必需的高水平系列课程和学科前沿研讨等专题讲座。近5年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生100人以上,本学科硕士研究生100人以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年均招收博士研究生10人以上,专业硕士(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年均招生30人左右,并培养了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一半以上的本科生出国或国内高水平大学继续读研深造,用人单位与社会对本学科毕业学生评价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本学科致立于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风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校统一开设了《科学社会主义》与《自然辩证法》两门公共课;另外学院配备有专职思政工作辅导员。综上所述,本学科完全达到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3注:学科方向按照各学科申请基本条件的要求填写。I-2学科方向与特色学科方向名称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限200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心理学与地理学,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遥感遥测及其信号处理、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多维信号检测与模式识别。重点研究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及基于神经反馈的认知功能预测与训练,研究基于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地学大数据分析,研究水下弱隐目标探测、识别与定位新理论与新方法,解决信号检测,建模、定位与识别等问题,研究天文信息的盲源分离与多源多尺度图像重构的关键理论与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神经/精神疾病辅助诊断及预测、石油等海洋资源探测和开发等领域。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传感与通信安全、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面向基础教育领域解决教学全过程监控中的各类新型传感器/传感网接入的智能检测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新一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安全理论与算法,设计和优化基于窃听信道模型的保密编码、密钥协商和协作干扰技术;面向遥感图像应用,研究“视觉注意机制”在高效获取多媒体数据中的感兴趣区域中的应用;研究在带宽有限且干扰较高的信道环境下,如何实现多媒体数据中感兴趣区域的高质量编码与优先传输;研究遥感环境下的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实现遥感影像的快速、高效压缩与编码。4I-3支撑学科情况I-3-1本一级学科现有学位点情况学位点名称授权层次类别学位点名称授权层次类别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二级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二级I-3-2与本学科相关的学位点情况(含专业学位)学位点名称授权层次类别学位点名称授权层次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I-3-3与本学科相关的本科专业情况(限填2个)序号本科专业名称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Ⅱ师资队伍II-1专任教师基本情况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合计35岁及以下36至40岁41至45岁46至50岁50至55岁56至60岁61岁及以上博士学位教师海外经历教师外籍教师正高级112351113副高级1215211284中级4111111其他1111总计28286723219最高学位非本单位人数(比例)导师人数(比例)17人(61%)21人(75%)注:1.“海外经历”是指在境外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学位,或在境外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2.“导师人数”仅统计具有导师资格,且2016年12月31日仍在指导研究生的导师,含在外单位兼职担任导师人员。II-2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限填5个)序号团队类别团队名称带头人姓名资助时间所属学科1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信息技术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孙波201308通信与信息系统2注:“资助时间”不限于近5年内,可依据实际资助情况填写历次资助时间。6II-3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按各学科申请基本条件要求填写,每个方向不少于3人)方向一名称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任教师数16正高职人数7序号姓名年龄(岁)最高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术头衔人才称号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培养博士生培养硕士生招生授学位招生授学位1姚力56博士教授电子教育学会常务理事521272邬霞39博士教授优青、新世纪人才PLOSONE学术编辑20933余先川50博士教授跨世纪人才中国数学地球科学与地学学会信息处理专委会副主任511484赵小杰47博士教授0094方向二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任教师数12正高职人数5序号姓名年龄(岁)最高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培养博士生培养硕士生招生授学位招生授学位1张立保40博士教授001032段福庆44博士教授新世纪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JournalofInformationHidingandMultimediaSignalProcessing》编委001143郭俊奇35博士副教授0050注:1.请按表I-2所填学科方向名称逐一填写。2.“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人有多项“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或多项“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的,最多填写两项。3.“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包括在外单位兼职培养的研究生)均指近五年的招生人数和授予学位人数。7II-4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学科方向名称信号与信息处理姓名姚力性别女年龄(岁)56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学术头衔教授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学校、专业、时间)博士(中科院自动化所、控制科学与工程、1998年)所在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脑信号(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处理和建模方面的研究,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解释人脑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理。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重要项目,近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主要承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生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博士研究生课程《文献阅读与学术规范》,硕士研究生学位专业课程《功能磁共振成像》,曾承担过省部电子信息学科级教改项目。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3项)成果名称(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时间署名情况Supervisedwithin-class-similardiscriminativedictionarylearningforfacerecognitionJournalofVisualCommunicationandImageRepresentation,2016.7.01,38:561~572,他引4次201607通讯作者Attention-relatednetworksinAlzheimer'sdisease:ArestingfunctionalMRIstudyHumanBrainMapping,2012,33(5):1076~1088,他引34次201205通讯作者Motorexecutionandmotorimagery:acomparisonoffunctionalconnectivitypatternsbasedongraphtheoryNeuroscience,2014,261:184~194,他引7次201407通讯作者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限3项)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项目名称起讫时间到账经费(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