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发展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胡翼青伊尼斯:《帝国与传播》/《媒介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保罗·莱文森:《手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普尔:《电话的社会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伊莉莎白·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布茨:《美国受众成长记》,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赫伯特·席勒:《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2005年版。张咏华:《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孙藜:《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什么是媒介Medium:中间机关、中介物16世纪起才在英语中广泛应用。这一词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报纸与广播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它的复数形式media开始广泛应用。中介技术组织二、什么是发展发展背后的意识形态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三、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研究编年史历史决定论观念史与思想史三、媒介史的分期前大众传媒时代口头传播符号传播文字传播大众传媒时代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新媒体时代四、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决定论媒介环境学的观点发展传播学的观点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互动论:芝加哥学派关于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使用的思考一、前口语传播时代身体语言图像语言记号二、口语与口语文化荷马问题与人类的因果倒置一个盲诗人,如何能够背诵数以万行计的荷马史诗中国的三大史诗《江格尔》(蒙)、《玛纳斯》(柯尔克孜)、《格萨尔王传》(藏、仲堪)口语产生的原因:“汪汪”理论言语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狗叫、雷鸣、波涛等。“感叹”理论言语是在表现感情的过程中偶然产生的。如疼痛、高兴、害怕、满意等。“唱歌”理论言语是从原始的没有言语的,用以传播感情和欢庆事件的歌声中演变出来的。“哟-嗨-嗬”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使劲发出的呼噜声演变而来的。如在求偶、惊恐或攻击时,原始人发出的本能的声响。“约克-约克”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在遇到特别重要或特别兴奋的事件时偶然发出的声音演变而来的。如一个逐渐具有人的特性的动物在咬美味的蛤蜊时偶然发出了“约克”的声音,从此,他的记忆中就把“约克”与蛤蜊或某种好吃的东西联系到了一起。口语传播的特征附加式的结构,如后来……后来用固化的套语把信息聚合起来冗余与重复的信息较多对抗色彩浓厚贴近生活参与与互动高度具象可感口语时代的思维和社会特征传统力量的强大具有高度的具象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的能力与概括思维能力不足,没有概念性思维培养了人们强大的记忆力与创造力使社会偏向于社群性与外向性你怎么向人说汽车是什么?汽车有四条腿,前面有椅子让人坐,头上有顶棚遮太阳,还有一台发动机,但是如果直截了当,我就说,如果你钻进汽车,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汽车是工厂里生产的。汽车跑一趟的路程,马要10天才路得完。它用火和蒸汽。我们得生火,把水烧成滚烫的蒸汽,蒸汽给机器力量。对话与撒播《交流的无奈》文字没有人性/不亲切/催毁对话与交流的个性对话是否能带来天使般的交流,技术在其间到底起到了何种的作用三、文字与书面文化文字的出现对口语文化是一种较为明显的改造,它直接或间接源自图像文字它开始强调去除口语中常见套语与重复的成分,但同时也削弱了记忆力它开始将传播者与受众分离开来,导致了互动的终结,语调对象常常是虚构的它缺乏语调、语气等表现手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也就使中央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文字是传播需求的结果还是传播活动的原因文字是符号的符号。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关注文字与关注现实问题的出现书面文化的社会结果它使传播趋向于不公平,知识垄断的境地,并与阶级的出现相伴随,控制成为可能(书面语与方言)它使传播成为男性的特权和成人的特权文字常常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文字培养人们的抽象思考能力社会变得更加科层制14世纪手抄新闻的兴起1563年的《威尼斯公报》,gezzeta保守统治秘诀的信息系统一、印刷术的出现公元7-8世纪,中国开始发明雕版印刷术1450年,谷登堡发明了凸版印刷术,也是一种金属活字印刷1466年传入罗马,1476年到英国,1502年就到了新大陆。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宗教改革;全球探险;文化普及;科学的兴起;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印刷文本所带来的变革印刷文本更为清晰流畅排列整齐,井井有条彻底地将语词从声音世界迁移到视觉空间它造成了静默的阅读和线性的思维,反社会的倾向分外明显它在一定意义上使人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它强化和弱化了文字的许多功能三、新闻纸的出现1590年,德国的《观察周刊》问世,世界上最早的周报,一期只登一条新闻。1620年,“科兰特”(coranto)——英文的新闻书1660年,《莱比锡新闻》问世,世界上最早的日报报纸与新闻业为什么会产生在17世纪革命报刊与政党报刊商业报刊(便士报)与煽情新闻的兴起纽约太阳报1833/9/3纽约时报的兴起1896风中的芦苇——客观性的提出与消解理性主义的根本问题;李普曼的观点;报业集团的涌现四、新闻纸的社会后果社会的断裂与现代社会的兴起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文化的普及与民主意识的高涨(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公共利益的提出)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知识分子的转型与分化,媒介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兴起五、新闻纸面临的挑战广播电视的出现与三大传统媒体的竞合互联网时代的情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洛山矶时报,西雅图电讯报(146);9家报团破产;2008年裁员26000人,2009年至今14000人。欧洲:有53家英国报刊停刊,预计到2014年会有一半的报纸停刊电子阅读器与参与式社区报纸一、电报的出现1844年5月24日,美国发明家塞缪尔·莫尔斯(1791一1872)在座无虚席的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发抖的手在他自制的电磁电报上,向40英里以外的巴尔的摩城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什么?”电报从此诞生。当年莫尔斯在世界各地演示、推广他的发明时,形容曾经看到长途电报时观者的感受,一连用了“惊”(surprise)、“震惊”(astonish)、“迷惑”(puzzle)、“惊奇”(amaze),再三强调电报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奇迹”1858年8月,美国商人赛勒斯·菲尔德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接通第一条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电报之所以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有二: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速度感:从史料看,即使到19世纪初,横渡大西洋的最高航海记录也要15天时间,而大多数船只仍须5、6周之久。在电报发明之前,信息的传递基本上与人的旅行时间是一致的。它具有一种宗教的力量:“幽灵般的,神秘的和难以理解的。它生活在太空中,并且似乎联系着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电报的传播学意义改变了人们的互动方式,改变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改变了传播与物质相关联的通讯方式传播与运输真正分离电报的社会力量全球一体化观念的盛行提高了社会的节奏强化了社会的控制,标准化导致了经济的垄断和信息经济孙藜:《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电报与现代传播体系电报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时间的新闻竞争拉开了序幕1851年,由于电讯新闻的重要性,“港口新闻社”签署新协议,改名为“电讯与综合新闻联合社”,向新闻的集中化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电报导致了方言、写作者富有个人色彩的幽默、夸张的笔触等报道风格的消失。电报淘汰了详细描述并分析内容的做法,代之以提供单纯事实二、电话的出现1876年的一天,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对他的助手,在另一个房间的华生通过电流请求说:“华生先生,来这里,我想见你。”电报的出现使人们坚信声音和图片也可以通过电线传递电话的初始用途电话被最早当做广播来使用后来又成为信息传递的大众传媒在一些国家,其商业用途受到电报的打压最后大家才发现它真正的用途是社会交往,是口语传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电话的社会功用将信息传播的模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社区分布,城市规划,商业模式的变革,服务行业的兴起有利用社会的组织与控制方便了民众的交流,酝酿着民主的潜质在大众传播中渗透了传播的双向性三、手机新媒体电话的补救性演化过程公共电话/一机带多机/电话录音/无绳电话/来电显示1980年代发明的手机,可以看作是对电话补救性演化过程的一种延续,不过这种延续导致了革命性的变革将交通与人际传播最完美地结合起来911的例子:对时空最完美的征服手机:救赎者还是看守者手机将使用者从办公室与家宅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使骚扰无处不在媒介融合:新一代的媒体平台,短信、微博、公民新闻无时性传播的出现手机的社会功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与人的交流有利用社会的组织与控制社会运动的可能将传播的双向性发挥到了极致一、摄影技术与电影的兴起在摄影技术兴起以后,1871年,理查德·麦多克斯发明了溴化胶镀干处理技术;1888年,乔治·伊斯特曼发明了胶卷。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以后,试图将活动照片连接起来改进他的留声机,以便产生声像结合的效果。到1891年时,爱迪生向美国人放映了第一部电影短片《弗雷特·奥特的喷嚏》。三年内这种电影短片到处推广,并发展成了活动西洋镜。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邀请了世界上的首批电影观众到巴黎的一家咖啡屋观看包括《火车驶入车站》等在内的一系列电影短片,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安东尼亲自向观众们介绍影片的情节。也许是人们完全不能适应这种新鲜事物,当出现火车迎面驶来的镜头时,观众们总是惊叫不已,仿佛火车真的向他们迎面驶来。就在这惊叫声中,电影从此走向千家万户。随着三色处理技术与维他风技术的逐渐成熟与推广,彩色电影与有声电影在20世纪的20年代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为电影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完善最终划上了句号。二、电影传播的特征电影是第一种具有复制特征的大众艺术画面的转瞬即逝剧场效应:电影诉诸人的情绪,导致了自觉意识的削弱,这与戏剧有着本质的不同。三、电影与受众1896年4月,在纽约的一家名为考斯与拜尔堂的戏院中,在美国历史上首次举行了商业性的电影放映。到了这一年的夏天,电影这一新奇的玩意儿已经走进了全美的戏院、剧场、游乐园甚至教会团体中。当时的电影,长度约为15分钟,每天一部,从早放到晚,只需要几美分。有人干脆把这时的电影院形象地称为“镍币影院”。电影收看与社会区隔社交性收看电影与暴力的问题四、电影的社会意义真正展示了一种虚拟世界的图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大众文化与宣传的兴起,文化产业登上历史舞台传播力量的显现一、互联网的诞生阿帕网万维网因特网WEB2.0WEB3.0二、互联网的传播特征交互性文字与音像传播无时性传播信息的海量性多媒体性或者兼容性草根性对于信息控制较为严厉的中国,这种传播特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历史的几种观点:历史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是一种观念历史是一种规律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