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文化与欣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简介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闻名世界。建筑特点•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1]。•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的三个时期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古罗马建筑在欧洲15世纪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古罗马建筑传入中国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建筑欣赏•罗马最古老的建筑均属于宗教建筑。供奉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的神庙就建筑在奥林匹亚山上。从展出的模型可以看出该神庙比较宽阔,但并不高大雄伟,有坡度陡峻的屋顶。它继承了罗马人祖先--埃特鲁斯坎人的建筑和装饰传统。同时开始借鉴希腊人的建筑风格。•古罗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传统上受伊特鲁里亚、希腊文化的影响,吸收其精华并融合而成。公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其文化亦高度发展。•古罗马建筑与雕塑发展迅速,现存的建筑有•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城•万神庙•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罗马人开始着手建筑几乎遍及帝国的高架输水道。罗马最古老的高架输水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12年。它体现了罗马帝国的国力雄厚。同时,共性的设计方式,在力学和艺术学上都是大创新,节省了大量材料。•罗马广场是罗马市民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它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位于两条交通干道的交•古罗马广场•古罗马广场•汇处,是一片开阔的长方形空地。城市越大,广场规模越宏伟。空旷的广场周边,分布着城市官方奉祀的神庙和公众生活相关联的法院、市场这样最重要的建筑,每座建筑前均有一排覆顶卷形廊柱。正因为如此,罗马广场是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繁荣,众多纪念性建筑的修建使广场得到扩展和装饰,并成为展示中央权威的一种显著标志。自从罗马成为疆域覆盖从西班牙到小亚细亚的帝国首都后,诸位皇帝,尤其在公元1世纪施行统治的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等皇帝,均扩建了罗马广场,他们所建的每个广场都比其前任规模更加宏大、装饰更加精致。在罗马帝国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发展的成就。•然而,最能展现帝国风采的莫过于罗马的神殿和议会大厅。罗马帝国作为当时已知世界的统治者,为了彰显其帝国的威武和庄严,在罗马城大量的修建神殿,其规模和豪华程度都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建筑无法比拟的。为了凸显帝国的物产丰盈,统治者大量征集各地建筑材料,来修建神庙,以体现统治者对申的敬仰。神庙大多是轴对称建筑,依照主轴中心线修建,两边对称。给人以不可侵犯的感觉。•古罗马的另外一个传奇性建筑就是斗兽场。它也是遵循对称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帝国的强大国力。斗兽场•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呈椭圆形,长直径187公尺,短直径155公尺。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有壁住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入口。斗兽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在斗兽场的内部复原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工程的浩大和壮观。但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已无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来支撑看台的隔墙尽管破败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让人为往日的辉煌啧啧称奇。•万神庙穹顶直径43米的记录直到20世纪还未被打破。如此规模的穹顶通常需要一些支撑物,但古罗马人精通如何建造拱形层顶而不需要柱子支撑的技术。虽然古罗马人不是拱门的首创者,但他们是最早认识拱门用途的人。穹顶的圆眼,直径为8.2米的采光圆孔,使阳光泻入万神庙。庙内的地面和城墙远离用钯彩鲜明的大理石建成。自从万神庙落成以来,它几乎保持着原状,给人们留下古罗马建筑风貌的最佳印象。当初的万神庙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要华丽得多,在壁龛和彩色天顶上都刻有法规条文。•君士坦丁凯旋门(意大利语:ArcodiCostantino)是位于罗马的一座凯旋门,位于罗马竞技场与帕拉蒂尼山之间。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一世于312年10月28日的米里维桥战役(BattleoftheMilvianBridge)中大获全胜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也是罗马现存的凯旋门中最新的一座。•君士坦丁凯旋门高21米,宽25.7米,纵身7.4米。它拥有3个拱门,中央的拱门高11.5米,宽6.5米;两侧的拱门则高7.4米,宽3.4米。拱门上方由砖块所砌成,表面则有雕刻图案。君士坦丁凯旋门主体是由几根分开的圆柱及刻有铭文的顶楼所构成,设计类似位在古罗马广场的塞维鲁凯旋门。而拱门的下半部则被认为是建筑师参考更古老的纪念碑来设计的,也许是来自于哈德良皇帝时代。•因为君士坦丁凯旋门横跨在凯旋大道(ViaTriumphalis)上,所以当时罗马皇帝在凯旋式时会从这条路进入罗马。这条路线是从战神广场开始,穿过马克西穆斯竞技场(CircusMaximus),随后沿着帕拉蒂尼山前进。在通过君士坦丁凯旋门后,队伍马上在圆锥柱(MetaSudans)左转,沿着神圣大道(拉丁语:ViaSacra)到达古罗马广场并登上卡比托利欧山到达终点朱庇特神庙,途中也会穿过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在中古时代被并入古罗马的堡垒当中,而首次复原工程则于18世纪时开始。1990年代晚期则对凯旋门进行一次考古挖掘活动,刚好赶在2000年庆祝活动举办之前•罗马建筑体现的是帝国的强盛,同时也体现了在共和体制下,国家人性化的一面。影响•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当时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古罗马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代表着一个帝国、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与人类其他辉煌的文明相比,罗马的伟大正是其将文明的发展植根于世俗,反映在建筑上则是娱乐性建筑的大量涌现。剧场作为标志性的娱乐性建筑,反映了帝国时期罗马的伟大成就,更体现出古罗马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本文尝试对古罗马剧场典型特色进行一定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物质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归纳出古罗马剧场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对后世建筑思想与建筑实践的影响。•拱券技术是古罗马建筑最大的成就、最大的特色。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建筑式中广泛运用。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古罗马人创造了独特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与风格。拱券结构的建筑既有庄严的万神庙,也有规模宏大的角斗场和巴西利卡会堂,还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及雄伟的凯旋门等。拱券技术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更多还原•广场、浴场、剧场和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成就,这些建筑成就不但伴随着罗马帝国时代的始终,也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以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城内建造的浴场建筑为例,通过建筑遗址、考古发现和后世研究,综合论述古罗马浴场建筑的兴衰过程、典型案例、建筑形制以及当今社会中对于浴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加深对于建筑遗址的理解,提高对于建筑遗产保护的认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更好地发展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更多还原•作为西方民居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庭院一直是西方住宅的核心组成。通过对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庭院形式——古罗马的中庭、古希腊的庭院以及两者的综合体古罗马双庭的简要介绍,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同时类比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从中透析不同民族中文化的异同更多还原•欧洲古典时期的古罗马斗兽场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已成为古罗马建筑水平的最高代表,它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特殊的人文情怀,它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多还原•罗马帝国前期的建筑空前鼎盛,是西方建筑史上继古希腊之后的又一高峰,对欧洲以至全世界后世的建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的罗马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是万神殿。万神殿,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众多神灵的庙宇,因此也叫万神庙或万神祠。万神殿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古建筑,它由门廊和圆型神殿两部分组成。门廊正面上方是个等腰三角型的结构,形成人字形的屋脊。屋脊下最外面是并排8根科林斯式大圆柱,背后还有第更多还原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