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辛桥防洪评价报告(审查后修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概述1.1项目背景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精神,洛阳市中心城区在调整完善的基础上,配合洛浦公园的建设,以洛河为轴线,重点发展洛河两岸,洛河南岸侧重行政、金融、商贸、大学城为内涵的建设,洛河北岸侧重以文化娱乐为内涵的建设,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味,努力实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目前在洛阳市区段跨越洛河的公路桥梁有七座,分别为西苑桥(原名魏屯桥)、王城大桥、牡丹桥、洛阳桥、李楼特大桥、西南环高速跨洛河桥、二广高速跨洛河桥等,在建的有瀛州路特大桥。随着洛阳新区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洛阳市路网规划,为进一步密切新区与洛北建成区的联系,构建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工建设跨越洛河的孙辛路大桥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对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带动作用、促进洛阳市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拟建的洛阳市洛河孙辛大桥左端与滨河大道相交,右端与快速路相交,大桥与洛河河道成90°夹角。桥址处洛河河面宽约560m,两岸相接的孙辛路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80km/h。2孙辛大桥全长1256m,全桥结构布置分为两大部分,即由主桥和两岸引桥组成。洛阳市孙辛大桥及接线工程的施工图由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为了评价洛阳市孙辛大桥的兴建对洛河河道行洪造成的影响,受业主的委托,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制“洛阳市洛河孙辛大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1.2评价依据(1)《防洪标准》(GB50201-94);(2)《洛阳市洛阳新区防洪规划报告》(洛阳水利勘测设计院);(3)《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4)《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6)《桥位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8);(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C-B01-2003)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本报告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参考洛阳市洛河孙辛大桥平面图、孙辛大桥桥型布置图等基本资料编制。经分析,桥址处洪水以宜阳站计算的结果为主,既由宜阳水文站洪峰流量按面积比拟法计算的桥址处300年一遇洪峰流量10200m3/s。桥址处100年一遇洪峰流量根据洛阳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洛3阳市洛阳新区防洪规划报告》,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7530m3/s。桥址处现状堤防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本次现状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分析。根据《洛阳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确定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5400m3/s。依据《洛阳市洛阳新区防洪规划报告》,洛阳市洛河孙辛大桥工程桥址处100年一遇洪水位为154.22m,本次依据桥址上下游一定范围内河道断面及河道水面比降,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对300年一遇洪水水位、规划标准100年一遇洪水水位及现状标准20年一遇洪水水位进行了计算复核。洛阳市孙辛大桥防洪标准按300年一遇设计,桥址处大堤规划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现状大堤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本次分别对三种情况进行了冲刷复核。根据有关水文资料,本次评价进行了水文分析计算、壅水分析计算、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等,从而对大桥运行期和施工期行洪安全、现有防洪工程、防汛抢险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分析。4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拟建的洛阳市孙辛大桥是规划的跨洛河连接洛阳市南北新老城区的九座大桥之一,大桥两岸与规划的孙辛路相接,大桥与洛河河道成90度夹角。孙辛大桥桥长1256m,全桥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即由主桥和两岸引桥组成。(1)主桥主桥按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美化构造进行设置,跨径布置为(5×36)m+(4×36+6+4×36)m+(6×36)m+(22+4×36+22)m,主桥中跨桥长878m,桥面宽度为(人行道2×2.5m+非机动车道2×6m+机动车道17m)34m。上部结构采用最大跨径36m的单箱双室连续梁结构,上下行分离,上下行桥设剪力铰,桥面为整体式。单幅梁宽17.0m,墩顶梁高2.0m,跨中梁高1.7m。箱梁为斜腹板,翼缘板宽3.5m,顶底板厚度0.25m。在墩顶,考虑横向抗剪抗弯,设置了部分预应力。主桥跨河部分568m,连续梁梁底高程变化范围为160.564~161.758m。下部桥墩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花瓶型墙式墩,下设承台,承台下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8m;桥台结构为双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5m。桥梁美化工程的主题设计采用两座高塔,塔高分别为83.5m和63.5m,桥面以上高度分别为70m和50m。塔身桥面以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以上为钢结构,两侧设拉索,基础采用群桩基础。5为提高塔身刚度和横向稳定性,桥塔与桥墩间设钢筋混凝土系梁一道。拉索采用OVM.GJ15-3型钢绞线整束挤压索,索体3根1860级15.2环氧喷涂钢绞线组成,索体外包PE。(2)引桥左测引桥段为跨越左大堤和滨河路,右侧引桥为跨越右大堤和快速路。综合考虑跨径布置及合理经济的主梁形式,两岸引桥以单箱双室连续梁为主要结构形式。左岸为5×36m的预应力钢筋砼箱梁,右岸为一跨5×36m的预应力钢筋砼箱梁。其中为了过桥管线跨过洛河大堤后落地埋入地下以及引桥需上跨滨河路与滨河西路,在两岸各采用了一跨预应力钢筋砼箱梁。两岸引桥总长360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年颁布的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洛阳市孙辛大桥属于洛河上的特大桥,其防洪标准按300年一遇设计,桥址处大堤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复核100年一遇洪水的冲刷情况。经分析研究,认为桥址处洪水应以宜阳站计算的结果为主,且其结果与白马寺站流量直接减去涧河相应流量后得到的数值相近。因此,根据1964年黄委会《黄河三门峡至秦厂区间洪水分析报告》中宜阳水文站洪峰流量,按面积比拟法计算,桥址处3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200m3/s。100年一遇洪峰流量根据洛阳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洛阳市洛阳新区防洪规划报告》“洛阳城市区涧河口以上洪水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7530m3/s”。6根据洛阳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洛阳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确定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5400m3/s。依据《洛阳市洛阳新区防洪规划报告》(洛阳水利勘测设计院),洛阳市孙辛大桥及接线工程桥址处10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54.40m,本次依据桥址上下游一定范围内河道断面及河道水面比降,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了计算复核。经计算,桥址处30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55.17m,10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54.40m,2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53.67m。由于工程规模较大,跨河部分下部共有92根钻空灌注桩,主桥桥梁美化工程设两座高塔,高塔基础采用群桩基础,桥塔与桥墩间设钢筋混凝土联系梁一道,基桩施工要求严格定位,因此施工单位应有较强的施工能力,有较多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机具设备,尤其具有较强的插打钢管桩的能力、桩基础施工的能力、和较强的支架安装能力。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围绕重点工序施工特点,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作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采用平行流水及均衡施工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工期。2.2河道基本情况拟建的洛阳市洛河孙辛大桥是规划的跨洛河连接洛阳市南北新老城区的九座大桥之一,在西苑桥上游约4.4km处。两岸与规划的孙辛路相接。洛河属黄河水系,发源于陕西省华山南麓蓝田县灞源乡木岔沟芋7园泉和洛南县西北部的洛源乡黑章村的龙潭泉,在河口街进入河南省,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市区、到偃师市杨村与伊河相汇后称伊洛河,经巩义市注入黄河。洛河干流总长446.9km,流域面积12852km2。大桥桥址两岸地势平坦,属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季风气候支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度,年平均降雨量517mm,且多集中在7至9月,无霜期216天左右,日照2200小时以上。每年元月份为冰冻期,对冬季施工有一定影响。离桥位区较近的白马寺水文站以实测1956~1983年的悬移质泥沙资料分析,(估算推移质为悬移质的5%),平均年输沙量为1588万t,泥沙主要由大洪水挟带,尤其是特大洪水输沙量很大,如1958年7月上旬前后两次较大洪峰,输沙量为6955万t,占全年总输沙量8861.6万t的78.5%。该年输沙量为平均年输沙量的5.58倍。桥位处地表水主要为洛河水,地下水为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层以下各层。水位148.7mm~142.92m。地下水埋深1.58~6.68m,受洛河和大气降水补给影响,地下水位起伏较大。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和附近工程资料,地下水及洛河水水质类型均为“HCO3-Ca型水”。PH值位6.8~8.6,对砼无腐蚀性。地层上部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形成的压砂土、中细砂为主;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形成的卵石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筑土、压砂土、中细砂、卵石。洛阳市地处黄河以南,北依邙山,东傍嵩山,西连熊耳山区。桥8位处属于游荡型河段,河床左右摆动,河床面较宽,两岸均修有堤防。现河道内人工采砂严重,陡坎、深坑较多,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单元属洛河河床及高漫滩。洛河在桥址处靠两岸河堤束水,河槽宽约560m,桥址以上流域面积10013km2。桥位处河道右岸堤顶高程156.20m,左岸堤顶高程156.35m,规划堤顶高程156.49m,桥位处河道较为顺直。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洛河高新区河段于2003~2004年进行了综合治理,其治理长度为魏屯桥以上2.5km,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桥址位于该河堤治理段上游约2km。桥址上游大约320m,有白村渠首工程,2004年对白村渠首段以下582m右堤进行过加固治理。桥址处两岸现有堤防堤距560m,大堤工程质量较差,大部分堤防凌乱不堪,部分位置为垃圾填筑,左堤堤顶宽度3~6m。防洪标准不足二十年一遇。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洛阳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该河段大堤规划防洪水标准应为10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Ⅰ级。该河段已进行了统一规划,尚未治理。93河道演变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在中生代以前的漫长地质历史中,河流区经过多次大的地壳运动,反复被海水侵占和抬升剥蚀。到中生代三迭纪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发生整体抬升,以前形成的岩层都遭到构造变动和块状断裂,同时岩浆活动强烈,对地表起伏形态的变化发展都有强烈影响。地壳整体抬升,使全区的地势急剧增高,块状断裂的结果,地表起伏加剧,断块隆起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和伏牛山等形成高峻的山岭,形成了伊洛廛涧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断块之间的断裂下陷地带是河谷发育的构造基础,并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断陷盆地。现代地貌的基本轮廓就此奠定。燕山运动以后,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断块隆起山地受到剥蚀,山间断陷盆地接受堆积,一些盆地积水成湖,洛阳盆地就是较大的湖盆,新生代基地埋深达到3500m,最深处位于市区东南部。到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是对燕山运动的继承,使本地区再度整体抬升,地势增高,山地形态重显高峻,山间盆地被抬升的同时又受河流切割,湖盆干涸,盆地与河谷相通,伊、洛河穿通洛阳盆地、宜阳洛宁盆地和伊川嵩县盆地等。喜马拉雅运动以后,地壳又趋于相对稳定,地表经外力剥蚀和堆积,山地高度减低,山间盆地堆积加厚,起伏形态变缓和。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本地区又处于上升之中,上升具有间歇性,侵蚀和堆积为主呈交替变化,又有地区差异。山间盆地的第10三纪红色砂砾岩层,受到深度切割,形成沟壑纵横的红色丘陵地貌,北部黄土分布地区严重遭受侵蚀切割,现代冲沟十分发育。伊、洛、涧较大河流,宽谷段多有2~3级阶地分布,狭窄河谷地段大多河流强烈下切,有的深切曲流非常明显。据《水径注》及《新唐书·地理志》、清乾隆《偃师县志》记载和印证分析,伊洛河汇流口三国时期以前在汉漠魏故城以南的河头、大郊岩一带,后下移至王庄,今在杨村,向下游移动15km左右,根据洛阳市文物考证,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