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参赛单位:湖南大学学院名称:统计学院参赛队员:徐玲游万海陈雪梅指导老师:任英华副教授提交日期:2009.9.30摘要金融集聚是一种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空间现象,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28个省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金融集聚在省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创新是影响金融集聚的核心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随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用逐渐增强。在控制变量中,经济基础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在期初对金融产业集聚有显著地正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正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在期初对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但在当期对金融集聚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需要有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空间相关性空间计量分析目录一、文献回顾................................................................................................................1二、理论假说与模型设定............................................................................................2三、空间计量方法模型................................................................................................6四、实证结果分析........................................................................................................8五、结论及政策含义..................................................................................................15参考文献......................................................................................................................17附表..........................................................................................................................18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金融功能已经克服了地理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在相隔遥远的不同地理区域低成本和快捷的实现,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易。然而,金融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却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采用企业间协调的方式来组织交易和生产活动,从最初的少数几家银行集中发展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令人奇怪的是,货币和金融的空间影响总是被区域经济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所忽视。自货币地理学者明确推翻了新通讯技术(ICTs)的应用将导致地理学终结这一观点(Obrien,1992)以来,金融的空间分析才逐渐纳入学者们的分析框架。在考虑空间经济外溢性的条件下,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如何?有哪些因素促进了我国省域金融集聚,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金融集聚又有何不同的作用?本文将采用空间经济计量分析技术对我国28个省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揭示金融集聚现象在我国省域间分布的规律,为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金融布局和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一、文献回顾国内外对金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在基础研究方面,货币地理学派认为,货币具有与生俱来的空间性(Martin,1999),货币地理性的四个方面为:区位结构、制度的地理性、监管的空间性以及整个国家的公共金融空间。对金融集聚的成因,KindleBerger(1974)以集聚理论为基础,认为规模经济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选择一个特定的区位。外部规模经济是自我加强的,更多的金融部门在一个区域内定位,那么这些区域对于其他金融参与者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金融中心是金融企业高度集聚的产物(Panditetal,2001)。Park(1982、1989)将规模经济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银行集中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时认为,当一个地区跨国银行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时,国际中心便有形成的可能。同时外部规模经济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和经营单位的空间集聚,表现为行业内银行之间的合作,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更加邻近,流通环节的减少,信息沟通的便捷等。RichardMcGahey(1990)等从竞争力角度探讨了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指出了区位成本和区域优势,劳动力和人力资源优势,通讯和技术,法治与税收四因素决定金融中心的竞争力。Naresh,Gary&Swann(2001)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说明了金融业集聚为金融中心的原因。从供给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大型和结构复杂的金融服务公司需要获得大量的专业劳动力。因此,在伦敦、纽约和法兰克福等地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几乎都是以金融中心为基础的。相反,小规模的金融服务公司像建房互助协会分支和独立的保险人公司,由于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对共同知识的依赖性不大,因此并不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化劳动力,因而定位在金融中心的外围。第二是金融服务公司对金融中心所提供服务(会计,精算,2法律,计算机)的依赖性。第三,由于交易接近资产流动的地方而所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因此,金融服务公司普遍都设在邻近国家和地区股市交流的地方。从需求看,主要可获得的好处有:由于定位在金融区而提高声誉;降低由于金融服务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程度。国内学者对金融集聚研究比较系统深入的是黄解宇和杨再斌(2006),他们认为,金融集聚是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发展的,金融本身的高流动性加速了集聚;而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不对称信息和默示信息所要求的金融主体的空间邻近能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但以上对于金融产业集聚成因的研究基本上都还处于理论研究。张凤超(2003)基于金融资源论,提出了金融地域运动的概念。其观点是:由于金融资源在空间地域的分布而表现出非均质或不连续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初始的地域差异性,引发了金融地域运动。中心城市是金融地域运动的结节点,金融资源在中心城市集聚成金融产业,而金融产业成长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各中心城市金融职能的分工,中心城市逐次递进为金融支点、金融增长极和金融中心等城市类别,承担和发挥各自的金融功能。上述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本身是一种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空间现象,是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现有研究仍停留在金融集聚现象的理论研究上,对其解释缺乏相应的数量模型和经验实证。尤其是并未建全金融集聚现象的统计分析框架,未将金融集聚空间维度的相关性和异质性纳入实证研究,没有考虑空间因素对金融集聚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从区域创新角度建立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在纳入空间效应的前提下,以我国2002-2007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28个省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进行空间计量分析,以消除各地区金融集聚外溢性的相互影响,从而揭示金融集聚的内在形成机理。二、理论假说与模型设定1.理论假说(1)金融集聚目前理论界尚未有对金融集聚有明确的定义。黄解宇和杨再斌(2006)认为,可以将金融集聚定义为一个过程,也可以定义为一个状态或结果。前者是指通过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成长、发展,进而在一定地域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后者是指经过上述过程,达到一定规模和密集程度的金融产品、工具、机制、制度、法规、政策文化在一定地域空间有机结合的现象和状态。由于条件、要素的地域差异,必然产生金融资源的地域流动,并向区位与其他条件优越的地区集中与聚合,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金融集聚。显然,金融集聚具有空间地理接近性、行业接近性、社会接近性等外在性质。3基于金融集聚内涵的解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我国现阶段金融产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区域创新区域创新是金融集聚发展不竭的驱动力。D.Keeble和L.Nacham(2001)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属于新经济的知识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制造业从需求和供应等角度来探寻集聚利益,生产性服务业更应该从集聚学习和创新环境等角度来探寻集聚利益。当金融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知识的获取和创新将成为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金融集聚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网络,它通过集群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构成一种集体学习,刺激服务企业内部创新,同时也为区域金融创新与合作具备了现实基础。一方面,金融服务企业的创新不仅增强了企业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的能力,而且保证了创新的传播、交换和创新环境本身的更新。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另一方面,创新的迅速扩散又促使以集群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Keeble&Wilkinson(2000)认为,在成功的知识型创新的环境下,通过使集群企业接入“集体学习过程”,可增强了集群的竞争优势,提高集群的增长率。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区域创新是影响金融集聚的核心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促进作用将逐渐增强。(3)经济基础金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对金融主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社会失业率低,对资本的需求量就大,金融业一般会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在萧条时期,企业投资的成功率低,失业率上升,金融债务的偿还能力下降,金融风险加剧,不利于金融主体的运营。综观英美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史,金融中心发源地内在经济与金融实力的膨胀,是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为例,其产生即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金融供给变化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经济基础是金融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何种模式的金融产业集聚,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基础作为其发展的依托。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3:经济基础与金融集聚有极强的正相关性。(4)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变量之一。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所需的金融服务水平也越高。SimonX.B等(2004)认为,高层次的金融企业总是会定位在一个国际城市的信息腹地,在那里,信息以更低的成本被获得和验证。同时,金融部门的集聚也反映和增强了实际部门的集聚。为了分享高层次的生产者服务并4实现城市化经济,企业也总是倾向于集聚;而金融机构也往往集聚在他们主要客户的总公司附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跨国公司总部作为金融业的微观行为主体,趋向于将机构定位于全球的城市中,在全球的电信网络中,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附属公司都可以被有效率的控制和协调。而跨国公司总部的总是选择具有竞争力的区位,其影响因素包括充足的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高品质的专业服务如法律,会计和金融服务;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设施以及根植于法律的良好制度(Dicken,1998)。因此,跨国公司总部和高端金融服务是密不可分的集中在相同的关键地点。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4:对外开放与金融集聚有显著地正相关性。(5)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影响金融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本是“软生产要素”。高水平人力资本是提高现代金融竞争力的基本要素。理论上,人力资本水平越高,金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