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背景一、典型的大河文明二、多元文化的融合三、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一、典型的大河文明•自然人劳动•提供生存条件•文化•认识和改造创造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上图提供了两条信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历史就是改造自然环境的历史马坝人(几十万年前)石硖人(几千年前)沙漠“绿洲”(现代)环行、环卫人造生物圈(未来)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了有利于人类的优势条件,这些条件也许微不足道,人类便想办法扩大这些优势条件,直到可以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自然是不同于人类的意识的客观力量,有自己独行不改的自然规律。因此,即使是相对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人造文化景观,也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人类在创造文化景观和各类物品时,必须服从和遵守这种规律,否则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影响•促进了工具的进化和科技的进步•人的文化观反映了人对自然界的态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人类工具发展的历史:•旧石器时代——约距今2、3百万年前至1万年前。人类的工具和武器是石器。•中石器时代——约1、2万年前。出现弓箭和用石器打制出来的箭簇。•新石器时代——约8、9千年前至4、5千年前。出现磨制石器和陶器。“人类曾经用了二、三百万年的时间,只发展了一块石头。”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文化产生的条件:一位欧洲哲学家认为:——国家产生;——文字产生;——金属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国家文化”产生的标准))氏族文化产生的标准:——农耕技术的出现和使用;——出现跨地域集中管理(如氏族联盟);——出现原始文字或记事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种论调:大陆文明说——海洋文明大陆文明开放型文化封闭型文化黄色(黄土)文明说——蓝色文明黄色文明国家的经济支柱:航海、商业农业大河文明说——大河对文化起源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地理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于人类,尤其是对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人类的早期社会,地理环境间接作用于人类心理,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地理环境毕竟外在于人类社会,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地理环境的影响便不居主要地位了。换言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来说,地理环境是一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主导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二、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不是一种依线性进化方式发展的单元个体,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其历史的轨迹中,曾出现四次明显的文化融合的转折点:•华夏文化形成;•华夷(或称夷夏)文化融合;•中国与亚洲邻国的文化交流;•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一)华夏文化形成•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华夏族的直接祖先是活跃于黄河上游谓水流域到甘陇一带的羌、氐族。•氐——姬姓黄帝部落华夏族(前25-23世纪)(少典氏)(轩辕氏)羌——姜姓炎帝部落(有蟜氏)(烈山氏)华族夏族华夏文化圈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黄河文化•华夏文化圈鸟夷(东夷)文化圈(黄河西部)(黄河东部)夏(公元前21世纪)商(公元前16世纪)周(公元前11世纪)秦(公元前221年)部族特征农牧部族游牧部族图腾龙鸟部族凝聚剂血缘关系原始宗教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在黄河文化形成之际,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等也有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周至秦时期,是黄河、长江乃至五大河流域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中国的版图正是在这种融合中扩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二)华夷(或称夷夏)文化融合在武功拓疆经济、文化交往中实现融合汉促进融合汉代以后,华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几种途径:1、经济交往使各民族文化互相同化;2、贸易之路成为联结各民族文化的纽带3、成功的民族宽待政策成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宽待政策中最突出的表现是:•1、“和亲政策”——政治联姻•2、“自治政策”——设立自治州,唐时称“羁縻州”,州内民族可保留原有习惯,自行管理,并享有各种优惠,如夷傣之户皆半输(免去半数)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长期以来,中国各民族人民相依相存,各异质文化互为吸纳和融合,奠定了建立共同政治实体的基础,至清代最终实现全国空前的大统一,完成了各民族共同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各具特征的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中国文化系统不断进化的最基本条件。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多元一体的文化,但“多元”的含义并非单纯地指中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也包括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三)中国与亚洲邻国的文化交流中国与亚洲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开始得很早,先秦文献、秦汉史籍有不少提到朝鲜、越南、日本、印度(身毒、天竺)、中亚细亚等国的地名,足以证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渊远关系。如《山海经·海内经》有“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的记载,《尚书大传》亦有越南人的祖先在周代与中国通使的记载:“越裳氏重译而来”,最早提到日本的是《汉书·地理志》:“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人,以岁时来献见云。”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四)中西文化交流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大规模的形式起于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著名的陆上有丝绸之路。据历史记载,由于古代西域河流的分布(这些河流至今天有的已干涸、改道,有的潜行于地下),“丝绸之路”穿越的地带并未被流沙覆盖,有“绿州之路”之称。除“丝路”外,经陆路与西部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尚有在张骞通丝路主干道以前就存在的“蜀身毒道”,和“草原路”。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中国向外沟通的海上交通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入印度洋,终抵“大秦”(古罗马)的“海上丝路”;一类是中日、中朝间的海上交通。“海上丝路”,有史籍可考的,始于西汉,鼎盛于宋元。中日海上交通正式辟于东汉,以后逐渐发展为三条以上的航线。中西文化交流约始于汉代以前。是时,中国的商品已经由西域转输到欧洲。《史记·大宛列传》称:“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西则条支,北有奄蔡、黎轩”。黎轩即罗马(后称大秦)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总的说来,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在古代基本上是输出的趋势大于输入,这是符合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文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具有先进文化向落后区域流动的特征,而5至15世纪正是欧洲文化近千年的沉寂黑暗期,中国文化则处于相对昌盛繁荣时代,古代科技水平一直居领先地位,这势必影响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主体动向。因此,中国古代对外来精神文化的接纳,仍以邻近的印度、中亚细亚诸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主。中西文化交流则延至近现代方才进入高潮期。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世界戏剧史上的四个黄金时期:•古希腊悲喜剧时代;•元杂剧时代;•明清传奇时代;•英伊丽莎白时代(以莎士比亚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中国戏剧的多民族性和中外交融性体现在:•1、戏曲的音乐和演技带有突出的中亚成份;•2、戏曲文学吸取了印度的精粹,尤其是佛教文化;•3、近代以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和美学的有益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概括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中国所谓“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从秦汉算起,已经存在了2000年,但是,中国人并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和接纳。汉唐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正来自人类对地理隔绝的突破。•第二、中国文化具有阶段性开放的特点,即抱着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同化和吸收来自异域的文化。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和”的传统机制上,它使中国人的探索视线不断延伸,视野不断扩大,从黄河流域而至整个中国疆域,又从中国而至域外,再继续扩大到遥远的西方。没有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便没有中国延绵5000年而又不断进化的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三、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较为独特的内容,一个是官僚体制,一个是宗族,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一)早熟的官僚体制促进传统典籍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丛形式上可区分为三类:•(1)传统典籍文化:官方扶持的文化形式,是一种服务于国家统治和管理的政治文化。其中包括治国治民、皇朝统治、官僚政治管理的论文和著作,如《论语》、《孟子》、《贞观政要》等,还有《孙子》等兵书,也包括众多官修或以官方名义编撰的史书和大量哲学和科技著作。•(2)雅文化:属于文人文化形式。通过诗、文、书、画、造型艺术等形式,表达和反映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式之一。•(3)俗文化:是以社会心理、日常心态的形式存在的民间文化、下层文化。其中包含了农民意识和小生产者的文化心理。形式主要有民间传说、野史小说、民间技术及工艺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特征自从私有制将人类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以后,国家随之产生。古代、近代历史经历的国家政治体制大略有三类:一是民主政体,一是贵族政体,一是官僚政体。古代国家的民主政体极为罕见,希腊城邦时期的雅典,自公元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后,在奴隶主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民主政体。在古代世界里,类似雅典城邦这样的民主政体相当特殊,只有在“小国寡民”、贵族力量相对薄弱而平民阶层拥有相当实力、社会分化不太剧烈、工商业区域不占主要地位等条件并立的情况下方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贵族体制人治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某个人就是权威•民主体制民治没有(不需要)权威•官僚体制法治\科举用统一恒定的制度管理国家,国家就是权威。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贵族政体是在社会尚未完全脱离宗法氏族关系时产生的体制,较为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贵族寡头专政,一种是贵族君主专政。贵族君主专制以宗法等级制为特征,中国的夏、商、周,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国家等都曾建立了贵族君主专制政权。其表现是没有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即没有官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官僚政体(Bureaucrary)是利用法的形式和等级制的结构使国家的权力和中央集权合法化,相对于贵族政体,这种体制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行政机构,表明有组织的国家的发展。官僚政体至今仍在运转(包括被誉为“民主”国家的美国),不同于古代的是,现代官僚制在于“人类组织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和技术都在爆炸性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走向,相应产生“分赃制”(Spoilssystem)、“专家制”、“文官制”等技术方面的组织建制。由于技术性的掩饰和偏重经济意识形态的规范,现代官僚制中的中央集权的行为是“被忽视”或“无从觉察”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古代和近代的官僚体制也有两种,一种是“独占集团”专制官僚体制,一种是君主专制官僚体制。前者由资本或权力独占集团掌握国家组织机构,而后者君主专制官僚体制同样有中央集权式的官吏组织结构,只是最高权力的把持不在某个利益集团,而在君主手中,由于组织的规范偏重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极权化和官僚主义的表现也就更持续、更明显。中国从秦代开始建立的官僚政体即属这种类型,仅就古代社会而言,中国的官僚政体发展得最完备,带有独自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浙江东方学院社科教研部——付文科1.君主专制官僚体制的建立•秦以前的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