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 教学课程PPT part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一混沌初开--宇宙始于大爆炸?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中国古代的贤哲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宇宙是一个有限的客观存在。这样一个宇宙,应该有它的开端。宇宙是怎样开端的呢?20世纪初,天文学家斯里弗尔(V.M.Slipher,1875-1969)在观测银河系外的仙女座大星云时,取得15个星系的光谱资料,经过研究,发现其中13个正在以每秒数十万米的高速退行,即离开我们愈来愈远。1929年,哈勃(E.P.Hubble,1889-1953)根据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正在退行的资料,提出:一个星系退行的速度和它与我们(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即离得愈远退行愈快。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我们周围的星系正在四散离开,也可以说我们已知的宇宙正在膨胀。爱因斯坦(AlbertEinstien,1879-1955)在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演绎出宇宙在膨胀的理论。哈勃的发现被认为是对这些理论的验证。以后的天文观测继续有新的发现,证明宇宙在膨胀,曾测到有的河外星系之间,正以每小时2,500,000km的速度在拉开距离。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G.E.Lematre,1894-1966)1927年就提出: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膨胀的宇宙会不会是爆炸的产物呢?《BIGBANG》-大爆炸宇宙的全部物质,当初都集中在一个“原始原子”(或称宇宙蛋)里,异常紧密温度约1032°K,绝对温度1亿亿亿亿度显然这只能维持极其暂短的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就发生大爆炸,原始原子迅速膨胀,逐渐扩展成为我们的宇宙《BIGBANG》-大爆炸现在认识:大爆炸后1秒钟,温度降到1010°K,粒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和引力开始分开。在高温下处于基本粒子状态的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聚合成各类原子约在大爆炸后50-100万年首先由电子和质子合成氢原子接着是氦原子也大量生成了随后其他所有元素的原子从轻到重依次聚合而成爆炸后100万年到20亿年逐步形成各类天体星系点击播放视频►怎麽能证明150亿年前发生过这样的大爆炸呢?爆炸形成的宇宙一直在降温,恒星是在降到40000°K以下时才开始形成现在测得最老的星系的年龄都只有100多亿年,符合这个理论的推断。特别是盖莫夫(G.Gamow,1904-1968)预言:在大爆炸的特殊宇宙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微波辐射,至今还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其温度应已降低到只有绝对温度几度。彭兹亚斯(A.A.Penzias,1933-)和威尔逊(R.W.Wilson,1936-)发现:1964年,威尔逊山上一台高灵敏度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在各个方向都测得一种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为此他们得到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其它证据:现在测得的不同天体上氦的丰度,即它在天体中的含量,一般都达到30%左右,仅仅太阳上那种氢合成氦的作用,是不能造出这么多氦的,而大爆炸能做到因爆炸而使星系间的距离拉开,更已是熟知的事实天文观测中已多次记录到超新星爆炸另外新近得到的两个黑洞撞击爆炸的信息,都可以作为佐证。二、太阳系的起源大爆炸发生约100亿年之后太阳系出现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星云说在献给普鲁士国王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中假定:最初“整个宇宙的物质都处于分散的状态,并由此造成一种完全的混沌”,“构成我们太阳系的星球的物质,在太初时都分解为基本微粒,充满整个的宇宙空间,现在已形成的星体就在这空间中运转”。他认为是万有引力的作用,使这些原始的弥漫物质逐渐分别凝聚,形成了太阳系内的各天体。拉普拉斯(P.S.Laplace,1749-1827)在一本科普读物《宇宙体系论述》的附录中,对太阳系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广为流传拉普拉斯虽没看到过康德的书,但他自己独立提出的见解却与康德大同小异,而且充实了星云说旋转星云析出圆环,圆环一次又一次地被分出来,并分别凝聚结成行星,行星周围的卫星也有着类似的形成过程星云中心部分则收缩成为太阳(不知热核反应)星云说不能解决太阳系中许多问题太阳和行星的单位质量的角动量,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相差近100倍20世纪初期-中期灾变说潮汐说俘获说(苏联斯密特〕:原始太阳随银河系公转,在经过有大量星际物质弥漫的空间时,将它们吸引在周围,成为行星的物质来源的,用外来物质形成的行星,角动量可以和太阳不同1942年瑞典物理学家阿尔文(H.O.G.Alfven,1908-)太阳可以通过磁场的作用,把自己的一部分角动量转移给形成行星和卫星的云团电磁场的作用能说明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从中心抛出物质的质量虽不多,但带走的角动量可以很多三、地球的诞生天,积气也;无处无气。地,积块(土)也;充塞四虚,无处无块”-列子·天瑞天是气的集合,地是土的集合古代贤哲的卓识20世纪30年代末天文观测证实在银河系中,有许多气体和尘埃存在这些气体主要是氢和氦。气体在这些星际物质中,按质量计要占到98%左右尘埃里主要是水、甲烷和氨等液体、气体冻结而成的固体微粒;还有少量二氧化硅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等固体材料。固体物质不及2%,颗粒细微,半径只有0.0001(万分之一)厘米左右,微粒弥漫在整个太空中地球的成分氢和氦的含量都很少而是铁占了第一位,其次是氧和硅,还有很多镁、镍和铝等金属地球的化学组成为何如此不同?形成地球的这团冷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物质的微粒互相吸引,形成小的团块,也叫做星子星子再互相吸引,大的吃掉小的,不断碰撞、不断吸积,直至成为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前身。这个原始的地球是一个比今日的地球大得多的尘埃的集合体,大致沿着今天的地球轨道自转地球的形成在太阳系内,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轻的气体被辐射到远处,散失到太阳系的外部远处构成类木行星近太阳的地区,以尘埃中的固体物质为主,化学组成当然和原来的星云有显著的不同(铁、硅、镁、氧为主)近处构成类地行星原始地球内的“星子”受到引力的作用向中心聚集,体积逐渐缩小,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收缩不是无限的,因为物质还要受到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离心力是要随着体积缩小,导致自转速度加快而增大,当离心力增大到能抵消引力时,就达到平衡冷-热-冷尘埃向中心聚集的过程中,由于引力的作用,体积收缩,压力加大,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放射性元素的蜕变和陨石的撞击,也都要放出热能尽管原始的星云物质是冷的,后来地球曾经历过一个高温时期,至少是局部物质处於热的熔融状态,以后收缩停止,才又逐渐冷却凝结地球圈层的形成重力的作用与高温的影响,地球里面的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使重者下沉,轻者上浮,出现了大规模的物质分异和迁移,形成了从里向外,物质密度从大到小的圈层结构铁和镍比较重,含量也多,分离出来成为液态的金属向中心聚集-地核较轻的硅酸盐物质形成地幔和地幔之上的地壳气体和水等轻物质被吸引在固体球的外围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