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1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生殖1.植物的主要生殖器官―――花2.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花冠(主要由花瓣构成),花萼,雄蕊和雌蕊。其中,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要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然后形成果实和种子。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2)植物的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3)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金龟子不完全变态:卵→若虫(跳蝻)→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若虫:由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2.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三、鸟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课本P20注意: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一个鸡蛋不是一个卵细胞。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内有细胞核。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六个阶段。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生物种类生殖方式受精方式发育方式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第三节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和产生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到阴茎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产生的分泌物组成精液人类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过程。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一、性状和遗传物质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二、性状的遗传结构功能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和产生卵细胞阴道精子进入和婴儿产出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到子宫和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2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2.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例如,人的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AA)和单眼皮(a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结合(AA×aa)后的后代(Aa)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隐性(a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否则(AA、Aa),为显性性状。显性(大写A)隐性(小写a)例: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DD×ddDd×DdD、dD、dDDDdDddd1:2:1基因型比例:DD:Dd:dd=1:2:1表现型比例:3:1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5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三、人的性别决定1.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女:44条+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4.根据下图可知,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5.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第二节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2.引起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4.生物变异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第三节遗传病与优生1.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侏儒症、先天性愚型病等)2.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3.优生学就是应用遗传学和医学的原理及方法,减少患有遗传病及缺陷的患儿出生,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门学问。4.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或“遗传劝导”,是指医生或遗传专家对咨询对象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5.产前诊断:就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利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B超等手段对孕妇检查,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第三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2.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3.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4.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2)产物(证据):氨基酸。(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5.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单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6.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7.原始地球条件: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8.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一、生物进化的历程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2.生物进化证据:①生物化石;②脊椎动物发育过程许多相似地方3.生物进化的历程:(1)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2)植物:原始生命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动物:原始生命体→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节肢软体动物Dd鸟类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3→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二、生物进化的原因1.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2.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4.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根据他在动植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创立了“用进废退学说”。其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5.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6.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A.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要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C.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D.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7.人工选择:根据人类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人工选择自然选择选择因素人类自然环境选择结果产生满足人类需求的新品种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物种所需时间较快十分缓慢第三节人类的起源1、人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2、类人猿包括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人与类人猿本质区别:人能劳动、能在劳动中制造和使用工具,人有语言,有思维。3、人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一、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1、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2、也可能带来危害,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正确地利用它。第七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2.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