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农民工进军大西北流动就业促进大发展──关于临泉县实施向新疆流动就业大战略的调查临泉县位于皖西北,辖33个乡镇,829个村,174万亩耕地,人口180万,人均不足一亩耕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是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变人口压力为动力,决定把向新疆实行流动就业和经济协作作为该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作为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增长源乃至增长极。目前,全县已组织万名民工在新疆流动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决策:把向新疆流动就业作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该县是全国人口大县之一,现有农业人口168万,其中剩余劳动力在60万左右。近年来,通过立足本县搞精细农业、两高一优农业以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消化近20万名劳力,解决该县最充裕的生产要素也就是余下的40万名劳力的出路和充分就业问题,是加快临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流动就业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九十年代以来,通过自发和有组织的方式,该县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在30万人左右,流动大多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即使在98年宏观环境不利情况下,仍输出16.7万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建立和完善情况下,我国经济超高速发展的时代难以长期持续,大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该县人口整体素质又不高,如何开辟新路,再造新优势就成为摆在各级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任务。今年春节前后,县劳动局组织百余名民工到新疆流动就业,这一信息反馈后,他们感到这是解决流动就业问题的良好机遇。为此,今年3月份,为了解临泉县赴疆民工的实际生产生活情况,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对疆流动就业规模和经济合作领域,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县委、县政府组织精干的考察组,对新疆进行了专门考察。通过考察,他们深深感到随着国家对中西部扶持力度的加大和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大西北的开发开放必将有大的发展,该县对新疆的流动就业及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这是因为:该县向新疆流动就业有许多有利因素,首先,新疆地大物博,人少地多该县人多地少,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补条件;其次,新疆需要的劳动力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种植业,与该县输出劳动力的生产习惯、技术水平相适应;第三,新疆具有边疆丰富的土特农副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该县则具有平原地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在流动就业的带动下,可以实现双方农副产品资源的对等交换,实现双方更大范围的经济技术合作;第四,从长远看,新疆具有吸纳外来劳力居住甚至定居的宽松政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人口大县的人口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后,该县劳动局等有关部门还先后组织20批56人次赴新疆考察,通过考察和论证,使全县上下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对新疆的流动就业和经济协作是该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是农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解放思想、增强竞争意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变该县人口压力为动力,人口包袱为财富,促进该县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由此,县委、县政府充分论证,反复酝酿,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决定把向新疆流动就业作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二、实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对新疆流动就业工作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对新疆流动就业战略的实施,临泉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1、着眼长远,制定规划。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强对新疆流动就业和经济协作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规划大战略,进军大西北,实施大转移,促进大发展”的发展构想,制定了21世纪在新疆再建一个新临泉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是:长期包地工,平均每年输出劳力2万人,力争10年内输出劳力25万人。季节拾花工,近三年平均每年输出1.2万人次,10年内力争达到30万人次。土地综合开发,近三年内在新疆力争建成一个万亩土地综合开发基地,10年内建成5-10个万亩土地综合开发基地。国际劳务输出,以新疆为基地加大国际劳务输出工作,力争10年内国际劳务输出达到5万人次。同时,积极扩大经济技术协作的范围和领域,创造条件,加强与中亚诸国、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协作。2、成立组织,加强协调。一是成立临泉县对新疆流动就业和经济协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向新疆流动就业的重大问题。二是在新疆乌鲁木齐设立办事机构,正科级建制,先期以劳务中介服务为主,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发展经济实体,目标是在大西北建成临泉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信息站”。三是全县各乡均成立流动就业管理所,行政村确定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以此在村──乡──县──新疆逐步形成顺畅的流动就业网络。3、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大规模开展对新疆的流动就业和经济协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刚开始时肯定会有一部分人不理解。为此他们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新疆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前景,宣传赴新疆务工增收致富典型事例,与农民算经济收入帐。县劳动局在县广播电台开设专题栏目,并把赴新疆考察情况的专题片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县政府负责同志发表了广播电视讲话,大张旗鼓地宣传动员。各乡镇利用登记摸底的机会,做深入细致地宣传组织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广大农民逐步认识和了解了新疆,消除了思想顾虑,从而踊跃报名赴新疆务工。4、制订政策,积极引导。一是调动输出民工的积极性。对输出民工实行优惠,落实好土地承包30年不动的政策,解除其后顾之忧。鼓励其在新疆境内安家落户,也欢迎其随时返乡安居,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二是调动新疆办事机构的积极性。对其人员进行财政支持,保留照发其在原单位的工资,在新疆境内的活动经费包死基数,超支不补,节余归己。三是调动各级流动就业组织的积极性。通过核算,允许一次性收取合理的劳务输出中介费。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对在疆流动就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经济重奖和政治重用。5、严密组织,搞好服务。按照计划,县有关部门赴疆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师团签订了1.2万名的季节拾花工的合同。为落实任务,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措施。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听取汇报,研究护送民工方案,亲自欢送民工进疆。县劳动部门具体操作,交通、公安、卫生、教育、计生等部门和各乡镇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护送和跟踪服务工作,选派精干人员充实驻疆办事处力量,以协调各种关系,安排好民工的生产和生活,落实好民工的报酬,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认真把关,选派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有组织能力、群众威信好的同志,负责民工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还于10月份组织高规格的慰问团赴疆慰问民工,并予以采访报道,同时加强与新疆建设兵团的联系和合作,进一步推动对疆流动就业工作的开展。6、明确任务,严格奖惩。县政府根据该县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向各乡镇下达了一万名赴新疆季节性拾花工输送计划。为保证计划落实,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奖惩办法,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内容,各乡镇将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有效的保证了任务的落实。三、成效:实现了对新疆流动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该县对疆流动就业大战略实施伊始,省市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即给予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鞭策和鼓舞。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该县赴疆季节拾花工共16批,计10180人,安置在南疆3500人,北疆6600人,分别从事摘西红柿、拾棉花、建筑、采烟叶等工种。该县万名赴疆民工发扬“团结、奉献、务实、开拓”的临泉精神,安心劳动,苦干实干,收效喜人,实现了良好的开局,表现在:一是民工生活安置妥善。在当地党组织的精心组织下,全体民工很快克服了异地生活的不适,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之中。二是民工情绪稳定。该县季节拾花工流失率南疆占2%,北疆占1.5%。民工们一致表示:一定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殷切期望,视新疆为第二故乡,鼓足干劲,团结拼搏,为临泉人民争气为安徽人争光。三是民工收入较为可观。由于工作能力差异和积极性的高低,据测算,万名民工两个月平均纯收入,70%的民工在800元左右,15%在1500元以上,最高可达2600元,10%在500元,5%不够路费。四是民工精神状态好。民工们劳动热情高涨,在有奖劳动竞赛活动中,你追我赶,争创先进。该县同城镇姚楼行政村姚立梅日拾花123公斤,获第一名,奖金100元。孙楼行政村崔树香日拾花96公斤,获第三名,奖金50元。五是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民工们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了解到先进的农场机械化生产,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转变了封闭、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学到了致富的本领。六是锻炼了干部队伍。在组织和护送民工的过程中,锻炼和发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通过搞好服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七是赢得了团场的信任。新疆团场领导和职工,被他们管理人员认真负责、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不断提高和改善该县赴疆民工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准备与他们长期合作。新疆石河子总场与该县商定招3000名长期包地工,新疆兵团农二师把该县列入劳务输出基地县,这为该县落实明年长期包地工创造了条件。八是提高了临泉的知名度。该县对疆流动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好评。省劳动力资源研究会会长陆子修、副会长陆廷植、周曰礼等专门到该县调研对疆流动就业开展就业情况,对该县流动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安徽日报》等多家报纸也都报道了该县对疆流动就业的做法。同时,万名民工进新疆也大大提高了临泉在大西北的知名度,有助于该县对疆流动就业大战略的进一步实施。